APP下载

中国现代化养猪之梦(上)

2014-04-29靳冬张建新肖春喜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养猪业养猪标准化

靳冬 张建新 肖春喜

摘 要:本文立足生产实际,从8个侧面描述了中国养猪现代化的前景,剖析了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实现养猪现代化的六大措施。

关键词:养猪;现代化

中国养猪现代化是业内的老话题。一些地方或猪场已经高调标榜自己实现了养猪现代化,这种说法甚至见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文件或者领导讲话。但是,笔者认为,中国养猪现代化是养猪人的理想和追求,现在讲养猪现代化为时尚早,养猪现代化是养猪人的宏伟理想,而要把这个美好理想变成现实尚需时日,还需要业界同仁的继续努力,也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奋斗。

1 中国养猪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养猪现代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涵:饲养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社会化,利用系列化,装备现代化,环境优美化,销售订单化。

1.1 饲养规模化是国家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养猪饲养方式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转向以大规模集中饲养的工厂化生产为主的饲养方式,是中国人多地少、消费量急剧增长的基本国情的要求。按照最高峰时16亿人口、人均肉类30kg/年(其中猪肉占75%)测算,2015-2025年期间,我国猪肉的年度产量应该达到360亿kg,按照70%的屠宰率(每头90 kg体重的出栏猪产肉63 kg),年度出栏育肥猪需要保持在5.71亿头以上,或者出栏体重100 kg的育肥猪5.14亿头。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按照最高峰时16亿人口,农村人口要低于8亿,按4口之家测算,2亿农户要达到户均年出栏2.5头育肥猪才能保证。显然,年5亿头以上的饲养量,单靠千家万户散养的饲养方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通过“规模饲养”这种饲养方式的转变,推动出栏率和饲养量的大幅度提升,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

就养猪业自身发展来讲,也需要发展“规模饲养”。因为,猪是消耗精料的家畜,提高饲料转化率不仅是提高饲养效率的需要,也是宏观经济发展中控制粮食消耗的基本要求。仍然以5亿头100 kg体重的年出栏量计算,若饲养方式全部转变为规模饲养,每年节约精料可达500亿kg(规模饲养时料重比3.5∶1,散养高于4.5∶1)以上。也就是说,通过饲养方式的转变,每年节约的粮食可以养活2.4亿人口(人均年耗粮210 kg)。

1.2 产品标准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养猪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共存共荣的农业大国,无论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城市化以后,都还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都还会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决定着未来二、三十年之间,仍然存在规模饲养和散养两种饲养方式。收入差距的存在还决定了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对猪肉产品需求的多样性。饲养方式的差异和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呼唤养猪业提供产品的标准化。否则,产品质量的控制将是一句空话。就社会需求而言,养猪业产品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出栏体重和产品内在质量的标准化两个基点。

就养猪业自身发展而言,标准化还要延伸到投入品方面,如饲料和饮水的标准化,种猪和猪苗的标准化,兽药的标准化、疫苗的标准化,养猪设备的标准化和养猪场规划设计、相关服务的标准化等等。多年的实践表明,产品标准化已经成为养猪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销售环节的暴利对养猪户的伤害,病死猪流入市场,疫病危害不断加大等制约养猪业稳定发展问题的存在,无不同标准化建设滞后有关。

1.3 管理人性化是养猪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人性化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规模饲养企业内部员工的人性化管理,一个是饲养员对猪群的人性化管理。

当猪群达到一定规模后,许多具体的饲养管理措施需要猪场员工落实,因而,养猪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成为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需要制度和规程,更需要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实践表明,人性化管理是各项技术措施能否真正落实的基础。只有实行人性化管理,薪酬待遇、劳动保护、职工福利等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调动,不仅管理中的技术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即使那些制度、规程中的漏洞,也会被员工及时发现和弥补,企业才能够正常生产,才会有活力。

规模饲养条件下,猪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些改变,更多的是人们从有利于猪的快速生长发育、节约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出发的主观设计,较少考虑猪的行为学特性,一些设计甚至背离其生物学和行为学特性。如空怀母猪固定栏的运用,就极大地限制了母猪的运动天性。再如常年不停使用的产房,虽然节约了建筑成本,方便了管理,但却因为不间断使用而无法彻底消毒,成为疫病的集合场、中转站和放大器,致使规模饲养猪群疫病日趋复杂和严重。现代化养猪必须纠正诸如此类的设计理念错误,重视生猪福利,给猪适当的人性关怀,创造符合猪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性的环境条件,发挥猪自身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疫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减轻对人工环境和药品的依赖程度,突出疫病重围,生产消费者放心的猪肉产品。

1.4 服务社会化是市场经济机制下规模养猪的必然要求 由于养猪规模的扩大,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投入品种类繁多,经营者不可能全部自给自足,必须通过社会化服务保证投入品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此时,规范的服务、标准化的产品显得尤为重要。缺少规范的社会化服务必定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难跳出假冒伪劣、缺斤短两、相互欺诈的臼巢。

1.5 利用系列化是扩大产品利用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随着规模饲养在养猪业中比重的提高和屠宰加工流水线的增加,对猪产品的系列开发成为可能。屠宰加工企业同生物制品科研开发单位的结合,分类收集加工猪的内脏器官,提取对人类健康有益或对人类社会进步有推进作用的成分,开发新的产品。如改进屠宰中的放血方法,收集纯净猪血用于制作血清、血粉、抗体等生物制品;收集猪的胆囊、卵巢、睾丸、脑垂体、淋巴结、胰脏、肾上腺等用于生物药品的生产等。同样,饲养企业同饲料研发单位结合,探索开发新的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猪饲料;兽药研发生产企业同养猪企业结合,开发更加有效、残留更低的新兽药;化肥生产企业同养猪企业结合开发新的有机肥料,等等。不仅机会难得,而且前景广阔。通过这些相互协作、合作的共同开发,实现猪产品的系列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扩展应用范围,拉动养猪业相关产品的升级换代,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养猪业现代化的标志。在此,政府的引导、支持和转换科技投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研人员、研究单位同养猪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的结合。

1.6 装备现代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手段 不可否认,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设计理念的制约,国内许多规模猪场是因陋就简、就地改造而成的凑合猪场。规模饲养猪群频发疫病既同品种雷同、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有关,也同猪群生活小环境质量低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猪的生存环境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和养猪装备落后,这些问题在小型农户猪场尤为突出。如大量存在的低矮的石棉瓦屋顶猪舍,没有内外粉刷的单砖墙,继续大量使用的玻璃温度计,缺少非捕捉保定状态自动称重设备,缺少妊娠鉴定和霉变饲料鉴定、抗体检测设备等等。当然,装备水平的落后也制约了日常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养猪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应通过如“节能灯补贴”“沼气池补贴”这种形式,推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

1.7 环境优美化是现代化进程对养猪业的基本要求 环境优美不仅是对具体养猪企业的要求,也是现代化进程对整个养猪行业的基本要求。环境优美的基本要求是养猪场通过废弃物处理、绿化、美化等工程措施,保证其环境质量能够满足人类和猪的生存需要,“三废”排放不得超过国家环境保护相关规定,不因猪场的存在而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更高的要求是猪场融入所在地大环境之中,其存在对环境质量的提高呈现积极的正向作用。

1.8 销售订单化是现代化养猪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出路 市场经济的大起大落对养猪业的打击有目共睹,在给经营者严重打击之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从养猪行业自身的特征出发,市场对养猪业发展的调整,屠宰加工企业是关键节点,其价格的杠杆作用通过收购过程得以实现。而收购环节的无序竞争,致使商品猪的淡旺季价差,在多数情况下被“猪贩子”放大,严重扭曲了市场调节机制,削弱甚至丧失了对生产的调节机能,形成“猪贱伤农”,“猪贵富商”,许多养猪企业难以维系生存而倒闭。其次,豆粕和鱼粉的垄断、非透明的疫苗定价等主要投入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被动局面的扭转,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更需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 “订单养猪”机制的形成。

屠宰加工企业同大规模养猪企业、大型养猪企业同饲料生产供应商的“订单”养猪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屠宰企业的均衡生产,也有利于业内“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猪肉产品质量的控制。伴随着“订单”在小型猪场和农户间的扩展和延伸,规模饲养的种猪和技术将同步扩展,是提升整个行业科技、管理水平的捷径,也便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

2 中国养猪现代化必须翻越的“三座大山”

中国养猪现代化三个最大的难题是解决农户同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重视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可以说是必须跨越的“三座大山”。因为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国家和养猪人、相关企业等方面的大量投入。涉及面广的特征决定了工作的繁琐、细碎和任务的巨大,非盈利性投入的特征又决定了对财政投入的依赖和极大的工作难度。以往的实践和现实告诉我们,这三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养猪现代化就是盆中花卉,空中楼阁。甚至可以说,三个问题的解决,是养猪现代化的标志;其进程决定着养猪业现代化的进程。显然,要解决这三大难题,需要人们解放思想,转换思路,通过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创造解决难题的基本条件,催生新的方法。

2.1 建立对接平台,帮助农民解决卖猪难问题 散养农户、小规模饲养的专业户数量众多、零散分布和其文化水平低、信息贫乏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同市场对接的困难,也决定了同市场的对接成为中国养猪现代化过程中需要时间长、难度高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就业压力存在的前提下,散养和小规模专业户的存在,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生存就业、发家致富的一条通道,经济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财政收入不够宽裕的背景下国家不可能出台禁止农户养猪的政策,也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到处设立生猪收购站。现有的“经纪人”或“猪贩子”以牟利为目标,从经营中牟利是一种客观必然。问题的结症恰恰在此,“经纪人”或“猪贩子”没有帮助脱贫的责任,商品猪压价和哄抬仔猪价格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他们传递的市场信息是滞后的,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市场的调节作用在此环节被扭曲,难以发挥对资源分配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数量众多的散养户和小规模专业户在这种错误信号的引导下从事的是无效劳动,甚至因赔本成为新的贫困户。“农民的小康是中国社会真正的小康,农民的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真正标志”, “猪粮安天下”,这些基本道理要求我们在中国养猪现代化的进程,必须正视和解决散养农户同市场对接的问题。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政府牵头、协会出面,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在养猪基地县或者跨行政区域的养猪集中区,建立上连期货市场、屠宰加工企业,下联商品猪饲养场、户的信息交易平台和交易市场,通过定期发布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或许能够有效解决市场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

2.2 先易后难逐渐提高猪产品的内在质量 提高猪产品内在质量,一是难在饲养方式的不同,产品规格各有差异。国家若用一个标准去套,显然不能太高,太低又无法同国际接轨;若用分类标准,有可能因标准太多而使消费者眼花缭乱。标准的设计,以及进入标准项目的取舍,需要反复权衡,既要保证消费安全,还要符合生产实际,又要照顾不同环节的利益。在此,头痛的是不同饲养方式生产的商品猪,其规格、性能等质量参数还需要探索积累。二是难在饲养户分布零散,饲养中的投入品缺少或难以形成有效地监督。三是缺少不同地域土壤、水体、空气、粮食、蔬菜和牧草质量等直接投入品,对其饲养的商品猪内在质量的影响参数。

显然,提高猪产品内在质量需要时间,需要调查、收集,甚至直接测定数据形成标准体系,也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监督体系。只有积累到足够的数据,才能制定满足多方面需要而又完整的标准体系。在此需要强调,不能坐等数据积累和监督体系的改进,应该从简单的单项标准、企业标准开始,在实践中由低到高逐渐发展,逐渐完善,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猪产品内在质量控制的路子。当然,要通过媒体和舆论,营造猪肉安全的氛围,引导养猪场、户生产绿色食品,实现源头控制和饲养者自觉抵制、全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

2.3 高度重视和立即开始治理环境污染 从废物利用角度观察,散养是同中国传统农业相适应的最佳养猪模式,“杂草、庄稼苗和粮食生产中的糠麸等边角废料、剩饭剩菜-猪-猪肉和病死猪、粪尿-人类吃肉、病死猪种树和猪粪尿肥田”,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的生产猪肉的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少有危害。规模饲养的出现,大量未经处置废弃物的排放,超过了所在地环境负荷,中断了循环链条,打破了原有的环境自我净化格局,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饲养方式转换对环境的污染是社会各方心照不宣的客观存在,也是触目惊心的。2013年“两会”期间的“猪跳江”只不过暴露出“冰山一角”。2000年以来,我国年出栏商品猪一直在6亿头以上,全部按照90 kg的出栏重和3.5∶1的料重比计算,伴随每头出栏猪的粪便干物质重按最低的150 kg计算,全国的年度猪粪干物质产量在900亿kg以上。即使这些粪便全部被种植业利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7亿t废水和尿液对水体的污染可想而知。育成率93%是业内约定俗成的指标,即使按95%计算,每年病死猪也达3000万头以上。猪粪、病死猪等固体废物,冲洗液、尿液、消毒液等废水,以及废气,共同构成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按照国家统计数据规模饲养比重占50%估算,每年排放的猪粪等固体污染物达到4000万t、废水1.3亿t、病死猪1500万头以上,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污染是伴随规模饲养的存在而存在,并随着规模饲养比重的继续提高而加重。

正视并高度重视规模饲养后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立即着手治理,是中国养猪业现代化的必补之课。不断加大治理力度,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养猪业现代化必由之路。(未完待续)(编辑:何芳)

猜你喜欢

养猪业养猪标准化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养猪业盘点
标准化简述
养猪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的应用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