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2014-04-29杨金娥
杨金娥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除了娇生惯养、心浮气躁、难以信服别人之外,更缺乏的就是自我反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也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等。由于我教的是毕业班,大多数学生心浮气躁,不善钻研;一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做笔记,课下又不梳理知识,作业错了也不进行认真分析;还有一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只在课堂的40分钟听一听,课下便将数学放在一边,不管不问,对学的知识一知半解,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自己根本找不出原因。针对这种现状,我决定对他们做工作,并结合班主任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学习档案
对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有效途径。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如: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学生自己记录,老师给予保存。
二、听课反思
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从教师讲解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我们教师每一节课都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进行反思,做出笔记或写出小论文。我所教的一班的刘××同学,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一次我找她谈心,让她做笔记,并有意识地提问她,当她回答错误时,进一步帮她反思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现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有所提高,数学成绩也在提升之中。
三、解题反思
对问题解答后结论的正确性的检验或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进一步考虑问题题设的完备性(充分性)及结论的精确性。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确实没有时间则留在课下完成。
四、作业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在寻找错误的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
目前,数学教学中真的缺乏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而它又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我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反思,给学生订错题集,让学生写反思笔记。
通过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其他行为习惯也得到良好的改善。如:六班的耿×同学,脑子特别聪明,但每次做作业、考试总不认真,犯一些低级错误。有一次小考,他考完试,可能检查了一遍,就觉得没事干,用演草纸叠飞机,结果还是因为没带单位与满分失之交臂。后来我找他分析,谈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结合其他科目反思他失误的原因,并激励他努力往前冲。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作业特别认真,不再出现以往的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教研课改,结合现阶段新课程的大纲要求,逐步使学生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力争使所有学生养成反复思考、勇于探索、深入研究、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品质;为今后更好地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