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屠格涅夫的《傻瓜》的几点思考
2014-04-29李亚春
李亚春
摘 要:屠格涅夫的《傻瓜》类似于民间故事,又绝不是纯粹的口头创作。它是屠格涅夫为了达到更好的骂人效果进行的一次天才的模仿。故事看起来有些荒唐可笑,但却发人深省。
关键词:“傻瓜”;权威;人性弱点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第13课是屠格涅夫的《傻瓜》:从前有个傻瓜……就是这样看似平常的语句,把我们引入了故事中,几乎世界各民族的故事都是这样开始的。
接下去是平缓的叙述,一个卑劣的傻瓜,以卑劣的手法骗取众人的相信,成为一个权威的故事,达到高潮后又渐渐平缓地叙述:再加上一句作为结论式的收尾:“在胆小鬼中间,傻瓜是活得下去的。”
一、“傻瓜”的形象探究
文中的傻瓜曾经是怎样的人?后来又成了什么样的人?生活愉快而没有头脑的俗物。后来成了权威,批评一切人和一切事的评论家。
二、是什么促使傻瓜产生了变化
是周围人把傻瓜看作没头脑的俗物的流言。
思考一:简单而愉快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嗎?答曰:不好。因为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就要生活在人群中,就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换而言之就是要有向他人炫耀的资本,仅仅自我感觉良好是不足
够的。
思考二:傻瓜的认知水平发生变化了吗?答曰:没有。因为从傻瓜的言行中可见,傻瓜并没有学习改进的过程。可是他为什么就成了权威了呢?因为他人的认知水平也没有发生变化,而他们又迫切地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傻瓜便因其编造流言、否定一切,唱反调而让人们产生了恐惧,既怕被识破,又怕被否定。所以,傻瓜自然成了权威。
三、傻瓜傻吗
不傻。因为傻瓜能够看透人性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不但止住了流言,还成了人们心目中虽凶狠恶毒,但又聪明、口才又好的天才权威。
思考三:傻瓜显然是不傻的,可是屠格涅夫为什么要称其为傻瓜呢?答曰:傻瓜只是一个出于私利而欺世盗名的人,作者对他们是轻蔑和不屑一顾的,在人类崇高远大的理想面前,他们只能被称为一群鼠目寸光的傻瓜。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周围的人”:一个熟人在街上遇见了他……另一位熟人对他说……第三位熟人对傻瓜说……
思考四:为什么这三个都是熟人?答曰:“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虚伪的自尊心,加上没有真才实学,便是他们真实的写照。虽然孔老夫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可是终究还是没能抵御住人性的弱点。仅仅一个“唬”字,就透射了太多的市侩哲学:这些人轻易地被利用,或许他们才是真正的傻瓜,可是他们却心甘情愿并乐此不疲,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又何止一二!
心忽然有些憋闷。权威,本该是有真才实学,经过实践检验,得到公众认可的,他们应该在精神世界或科学殿堂起到真正的传播真理,明辨是非,促进社会进步的,而这些假权威的充斥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呢?“盐荒子孙?”“世界末日争抢买蜡烛?”但愿这些荒唐的事情不再发生,可也只是但愿而已,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人性的弱点,这些假权威不但有立足之地,还会“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