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

2014-04-29

理论与当代 2014年1期
关键词:经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呈现下滑态势。这是当前与我国经济形势变化相伴生的一个热点问题,关注多、议论多,需要以新的理念和视角深入研究、正确看待。

经济增速下滑是符合规律的。持续多年的财政经济高速增长现象是从1994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我们曾经历过持续多年的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一减一增、先减后增,30多年间所走出的这一财政经济“V”形运行轨迹告诉我们,1994年之后的财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往财政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的矫正,具有相当的补偿性质。

经济决定财政,这是一个基本规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潜在增长率有所降低。再加上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由全球性经济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全球经济结构正处在调整之中,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也十分繁重。在经济深度转型调整过程中,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也会进入一个震荡期和增长速度下滑期。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较好地实现了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较好地抵御了外部>中击。

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出现较突出问题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实现宏观经济大局稳定。怎样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实现经济健康发展?重点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保持提速转型、又好又快发展。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指出:“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处于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贵州,要想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唯一的办法只有加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一是推动加速发展。千方百计把速度提起来,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部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二是推动跨越发展。坚持走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路子,推进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提高,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全国同步实现。三是推动转型发展。坚持特色化、集聚化、绿色化,加快形成具有贵州资源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结构,形成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多彩贵州的城镇化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二。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量化分析和深入研究。加强对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深入具体的量化分析,2013年我省前三季度GDP增长速度在全国前列。但是,目前普遍关注在GDP增长中,经济内生增长因素(出口、居民消费、民间投资等)占多大比重,政府投资拉动因素(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节能环保工程等)占多大比重,其中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耗能产业占多大比重;在消费增长中究竟是哪类消费在增长,未来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哪里: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就业与经济增长到底存在什么关系等。对于这些问题,仅作定性的分析和描述是不够的,以此判断未来走势缺乏充分的依据。在分析研究经济形势时,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样不但有利于正确认识、判断经济形势和转方式、调结构的进展情况,而且有利于在今后制定经济政策时合理掌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及效果,避免出现调控过度或不到位等情况。

第三,适当调整2014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综合各方面情况,2014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定在7%左右比较适宜。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在7%-8%之间,不可能再回到10%以上的高速度,适度降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深入分析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构成因素可知,虽未实行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但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仍是主要动力,反映出传统的增长模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2014年国家确定7%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利于缓解各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保增长的压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平稳环境。继续实施稳健(中性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管住货币,控制货币信贷投放总量;另一方面是搞活金融,避免金融机构为规避管制发生扭曲行为。根据这些情况,我省适当调整2014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主要考虑到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各种矛盾需要逐步化解,特别是多年来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货币信贷大规模投放,2014年物价上涨还有一定压力。

第四。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降下来了,但转方式和调结构效果不明显,进展缓慢。从我省“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初步情况看,总量和速度方面的指标普遍完成情况较好,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有些指标已经提前完成。但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有些甚至可能最后无法实现。转方式、调结构进展缓慢,与目前统计指标的设置有一定关系。目前,统计考核指标体系落后于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制定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反映经济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方面的指标,如投入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淡化总量和速度指标,以利于引导各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上来。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中存在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差别,有些地方因基数不同而导致减排压力过大等。这些政策上的问题应尽快加以调整和完善。

第五,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金融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13年以来货币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总置增长都超出年初预期目标,但仍反映资金偏紧,利率水平呈上升趋势,这反映出金融体制和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大量资金在金融部门内部循环流动,实体经济获得资金量少且难度大,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责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解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的问题,必须遏制这两个领域过热的趋势。一是下决心清理和整顿一批在建项目,关停并转,把政府投资规模压下来,否则在建项目盘子过大,资金再多也无法满足需求。二是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不能回避。应当正视房地产问题,认真清理涉及房地产的各种税费,减少房地产流通环节的成本,增加保有环节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出台统一的房产税政策。三是积极研究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民宅基地参与房地产市场供应的办法,制定出台房屋租赁条例以鼓励私人房屋出租。同时,建立公开透明的住房登记和信息查询系统,将那些空置房“挤出来”投放市场,增加供给以缓解供求矛盾。

第六,坚持用市场手段着力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化解产能过剩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体制、政策和观念上下决心大力解决。一是改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多关注环境、能源资源有效利用和民生等指标,弱化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二是改革重大项目审批制度,凡是竞争性领域能够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投资项目应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将前置审批改为依靠行业技术准入门槛与税收、信贷政策等相结合的机制进行调控。三是建立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发布有关市场需求、已有和在建产能等信息,引导市场和企业行为。四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引导过剩产能向能源资源富集产业或基建投资旺盛地方有序转移。五是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

第七,着力推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种粮比较收益。农业是长周期产业,我省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又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与过去农资价格上涨导致农民减少投入的情况不同,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会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种粮比较收益下降,农民种粮意愿降低,部分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显现。由于农产品存在价格差,通过提高粮价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愈来愈有限,农产品价格补贴的成本愈来愈高,农业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涉农政策面临较大挑战。粮食安全涉及农业、商贸、财政、金融以及农村改革等领域,综合性强且情况复杂。我省有关综合部门牵头,作为一个重大课题进行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我省农业的产出率和效益,调整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执笔人:陈政)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