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4-04-29焦剑英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黄花

焦剑英

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现就以我本人的教学经验实例谈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直观教育,启发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并靠动作来完成。因此,我在数学中特别注意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及时开展抽象思维。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首先让学生摆5朵黄花,再让他们在黄花下面摆红花,要求摆的红花比黄花多3朵。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直观体会到红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比黄花多3朵,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红花的朵数。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中两数之间的关

系。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强,爱说好动,肯动脑思考。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为帮助学生记住“9”的乘法口诀,我先让他们思考下面一些问题:一个9是多少?比10少几?比30少几……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从口诀的特征去发现规律,从而很快记住了9的乘法口诀。由于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比较9的乘法口诀特点之后,又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加起来和是9(比如,三九二十七,二和七合起来是九)。9与单数相乘积是单数,9和双数相乘积是双数。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浓厚。

三、掌握认知规律,引发思维

数学知识间有纵、横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力争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矛盾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举出一些商是3的除法算式,学生答后教师有规律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不同,商却相同,这一现象,与学生原来误认的被除数、除数变化,商也随着变化发生矛盾。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疑问。此时,教师提问:“你们能探究出它的规律吗?”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3×2)÷(1×2)=3

(6÷2)÷(2÷2)=3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了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然后用这一规律验证其他算式是否成立。这样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和巩固。

(作者单位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界沟镇陶庄小学)

編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黄花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