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胥浴日”与南海神庙

2014-04-29陆琦

广东园林 2014年1期
关键词:波罗木棉神庙

陆琦

“扶胥浴日”曾是宋、元时期羊城八景之一,又称“波罗浴日”,是指登临南海神庙西侧小岗的浴日亭观看海上日出。这里东连狮子洋,烟波浩渺。每当夜幕渐退,红霞初升,万顷碧波金光披染,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此时日映大海,海空相接,霞光万道,瑰丽多姿,风光无限,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唐宋时,这里三面环水,“前鉴大海,茫然无际”。岗上建有小亭,称为看海亭,亭始建于何时,已难考证,一般认为始建于唐代。北宋绍圣初年(1094年),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至岭南惠州,途中曾慕名到南海神庙游览,并登亭看日出,被“扶胥浴日”的景观所吸引,诗兴大发,写下了《南海浴日亭》一诗,感叹“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如今亭中立有《苏轼南海浴日亭诗》碑作为纪念。诗因亭作,亭仗诗威,小岗因此声名远播,小亭也就被人称为浴日亭了。

在浴日亭苏东坡碑的后面,还立有一碑,是明代理学家陈献章的《浴日亭和东坡韵诗》碑。诗云:“残月无光水拍天,渔舟数点落前湾。赤腾空洞昨霄日,翠展苍茫何处山。顾影朱须悲鹤发,负暄可以献龙颜。谁能手抱阳和去,散入千岩万壑间。”

到了清朝,浴日亭下已成一片海滩,由沧海变桑田了。到了清嘉庆初年(1796年),据崔弼的《波罗外纪》记载:“浴日亭下今则淤积既久,咸卤继至……潮当长就岸易,水消长则平沙十里,挽舟行陆,进退两难。”到了清道光年间,附近海滩更因潮水退缩而成为一片田园,过去那波光帆影不复存在。据史书记载,浴日古岗的阶梯共108级,现周边地势抬高,仅存有72级。今天南海神庙四周,近观绿树成荫,远望楼宇林立,亭上再也难以欣赏到海上浴日的奇观了。

昔日文人墨客游南海神庙,喜欢黄昏泛舟于此,次日登亭观日出。浴日亭坐北朝南,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共7 m,单檐歇山顶,梁架简洁。亭正面悬“浴日亭”木匾, 亭旁古木葱葱,其中有一株高大的红豆树特别引人注目。

南海神庙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古属扶胥镇。韩愈在他撰写的《南海神广利王庙碑》中描述这座庙的位置是“在今广州市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古代庙旁黄木湾为广州外港,并以此处的扶胥镇为集市,商船、渔船出海向南海神祭拜,祈求平安,此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神庙中有波罗树,所临的珠江段名波罗江,故又称“波罗庙”。因处在广州之东,宋代又称东庙。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下诏祭“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唐代扩建,宋至明、清均有重修、扩建。唐玄宗时册尊南海神为广利王,宋、元两代屡有加封,合称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灵孚王,配以明顺夫人。历朝每年都派官员代表皇帝举行祭典。该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

南海神庙坐北朝南,前堂后寝,主体建筑深五进,占地20 000 m2有余。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别为:石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后殿,两旁有庑廊、碑亭等。

牌坊为三间四柱冲天式,花岗岩石建造,正面石额阴刻“海不扬波”四字。面阔9.4 m,明间两石柱高约5 m,顶部设小石狮作装饰,两边石柱高约4.4 m,顶部为桃状的石雕。

“海不扬波”石牌坊后,是建于清代的头门,面阔三间15.4 m,进深两间9.4 m共十三架,建筑面积144.3 m2。分心墙用两柱,前后两侧均设垫台,梁架雕刻图案纹饰。屋顶硬山墙,绿色琉璃瓦面,陶塑瓦脊上有二龙争珠、鳌鱼等纹饰。

头门的庭院两侧各有一对青石华表和一对明代红砂岩石狮子,烘托出古庙的威严。黑漆大门上方挂着“南海神庙”的匾额,左右对联写道:“白浪起时浪花拍天山骨折呼吸雷风;黑云去后云芽拂渚海怀开吞吐星月”,生动地描绘了南海神施展法力时的威撼。在大门两侧的垫台上,分别立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彩绘雕像,日夜守护着神庙。

南海神庙的第二进为仪门,面阔三间13.3 m,进深四间12.1m共十五架,建筑面积160.9 m2。仪门开有三门,中门匾额上书“圣德咸沾”,两侧楹联“镇海神庥永,司南庙貌崇”。中门两侧的大石鼓原为清代千倾书院的遗物,鼓脚石刻了鸟雀、梅花鹿、蜜蜂和猴子四种动物,寓意“爵禄封侯”。仪门无山墙,两侧与复廊相通,复廊均面阔六间23.6 m、进深四间12.1m共十三架,廊中陈列了历代的许多诗碑和石刻。

第三进为礼亭,1990年仿明代风格重建,绿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与进深各三间13 m,建筑面积169 m2。该亭石台阶高0.5 m,亭中央摆设东汉大铜鼓(复制品),铜鼓四周有木护栏做围护。

第四进是礼亭背后的南海神庙大殿,原为明代建筑,毁于1967年,仅存台基,1989年按原貌重建,仿明代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23.5 m,深三间16.2 m共十五架,高约13 m,建筑面积380.7 m2。单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面,博古瓦脊上有二龙戏珠、鳌鱼等装饰。

第五进为后殿,也叫昭灵宫,是南海神夫人的寝宫。面阔五间22 m,深四间12 m共十五架,建筑面积264 m2。

南海神庙内存有历代的许多碑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和书法艺术价值,故南海神庙又有“南方碑林”之称。

礼亭前两侧各立一块石碑,碑前各有一棵古木棉树,树龄达两百年以上。当春天到来,木棉花开之时,花满枝头,灿如红霞,蔚为壮观。这两棵巨大古老木棉树很早就闻名遐迩,花开得特别早,又特别大,当广州市内的木棉还在含苞时,古庙的木棉已经怒放,其躯干宏伟如苍龙,拔地参天。著名的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就十分喜欢南海神庙的古木棉树。屈大均《广东新语》中记载:南海神庙木棉“高十丈,大数抱,枝柯一一对出,排空攫拿,势如龙奋,正月发蕾,似辛夷而厚,作深红、金红二色。蕊纯黄六瓣,望之如亿万华灯,烧空尽赤。”并且说波罗庙中有十余株木棉,还赋诗曰:“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借峰火,不及攀枝花可怜。南海祠前十余树,祝融放节花中驻。烛龙街出似金盆,火凤巢来成绛羽。”现这两棵木棉都列入古树名花的保护范围,为广州市古树名木第一号和第二号。

猜你喜欢

波罗木棉神庙
神秘的神庙
南疆木棉红似火
爱拖延的米米
木棉红了
书之帕特农神庙
木棉开尽时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
牛河梁神庙漫议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