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属植物在广州公园中的应用研究
2014-04-29苏丹萍贺涛崔大方
苏丹萍 贺涛 崔大方
摘要:以广州市十二个公园为调查对象,对其中种植的山茶属植物种类、应用形式及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公园内,应用较多的种类为山茶Camellia japonica和金花茶C. petelotii,应用形式主要为散点植和丛植;主要存在问题是应用种类和形式单一,缺乏养护。文章就此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山茶属植物;园林应用;广州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1-0065-04
收稿日期:2013-07-05
修回日期:2013-12-18
Abstract:Twelve parks of Guangzhou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ites. The species, application forms and configurations of Camellia planted in the park green spa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species were Camellia japonica and C. Petelotii in all investigated parks. They were mainly planted in scattered and group planting. The main application problems of Camellia plants in Guangzhou was less species and simple application type and form and lack of suitable maintenance. Some optimization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mellia;Landscape application;Guangzhou
山茶属( Camellia) 是山茶科( Theaceae) 中种类较多、系统较原始的一个属,全产于亚洲,为常绿阔叶灌木或乔木,世界上共有4个亚属22组280种,分布于东亚北回归线两侧。我国现有 238 种,以云南、广东、广西、四川最多[1]。山茶属因形姿优美、叶浓绿有光泽、花姿丰盈、端庄高雅、花期长而受到全世界园林界的重视[2]。许多山茶属品种是重要的观赏型花卉,多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花单生或簇生叶腋,花冠白色、红色或黄色,大而整齐,多开于10 月至次年4 月,大多具有瑰丽的花朵,观赏价值较高[2]。随着培育技术不断发展,山茶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本文对广州市主要城市公园中的山茶属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总结,期望为各城市科学地应用和管理山茶属植物提供依据。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本文综合考虑广州市中心各区公园的分布、性质、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选取了天河公园、流花湖公园、云台花园等12个城市公园作为调查研究区域(表1),对上述公园所应用的山茶属植物种类、出现频率(指应用某种山茶的公园数与被调查公园总数的百分比)、配置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记录、拍摄照片的方式鉴定种类和获取数据,总结分析目前山茶属植物在广州市公园中的应用特点及不足之处。
2 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公园中山茶属植物应用情况分析
2.1.1 应用种类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公园中应用的山茶属种类非常少,只有5种,应用最多的为山茶C. japonica,其次为金花茶C. petelotii;另外,在东山湖公园有应用茶梅C.sasanqua,天河公园有形成较大片的油茶C. oleifera林景观;越南抱茎茶C. amplexicaulis是四季开花的新种,在越南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已有多年,仅在云台花园发现一株,但可能因为置于阳光直射环境下,生长情况不好。
2.1.2 应用频率分析 由表1可知,调查的12个公园中有9个公园应用了山茶属植物,但整体应用频率不高,山茶在所调查的公园中应用频率最高,但也仅为67%,金花茶为33%,茶梅、油茶、越南抱茎茶都只有8%。山茶属各植物仅在云台花园出现次数较多,且主要分布于新建的生态谷景区。东山湖公园种植约有80株茶梅,但仅在湖心小岛上可见。金花茶在4个公园有应用,但在每个公园仅出现1~2次,且种植数量不多,云台花园虽新种植金花茶约50株,但仅群植分布于入口左边的斜坡上。
2.2 广州公园中山茶属植物应用形式分析
山茶属植物在广州公园中的主要应用形式为散点植和丛植。山茶主要是散点植、丛植,重点表现山茶的群体美;金花茶应用形式比较单一,为散点植;油茶一般高达2~6 m,在天河公园群植形成小片油茶林景观;茶梅为常绿灌木,体态玲珑,叶形雅致,在东山湖公园群植于草地上,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
2.2.1 孤植 山茶多为常绿灌木,但也有高达2~3 m的小乔木,可选用冠形好、冠幅大、枝条密、花繁叶茂的山茶树孤植于庭园、花坛中心、道路交叉口、道路转折点等地,以突出其优美的姿态 [4]。如在流花湖公园中景点入口处栽植了一棵山茶,树形高大,开花时花繁色艳,既充分体现了山茶的个体美,也丰富了入口景观,使其更具吸引力(图1)。
2.2.2 对植 对植多用在自然式园林的进口两侧,桥头、蹬道的石级两旁,以及建筑物的门口两边,在园林构图中作为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景的作用。在天河公园的百花园景区,在山顶休息平台的入口两侧种植了大小相同、姿态类似的两棵山茶,营造了山茶园特色鲜明的入口景观(图2)。
2.2.3 散点植 散点植不像孤植树那样强调个体美,但强调点与点互相呼应的动态联系,体现韵律和节奏美。在荔湾湖公园中,常见山茶以直立灌木形式与 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含笑Michelia figo等散点种植于道路两旁的花坛中(图3),流花湖公园和黄花岗公园可见金花茶散点种植于园路边,叶面鲜绿,秀丽雅致(图4)。
2.2.4 群植 园林中常选择花期、花色不同的山茶花品种互相搭配成群种植,可成为山茶花区,也可利用山茶花自然树形,高低错落、三五成群,突出山茶花的景观效果。天河公园中的山茶花区就是围绕小山坡种植大小不同、品种不一的山茶而成,云台花园也有一片山茶和金花茶群植形成的山茶园,观赏效果良好(图5)。
2.2.5 林植 在天河公园百花园景区中林植有近百株油茶树,油茶挺拔开展,树皮褐色、光滑,肉桂Cinnamomum cassia、荔枝Litchi chinens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等围合形成密闭上层空间,林下主要为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 ‘Albovirens等耐荫植物,乔、灌、草结合,营造出一种丰富的景观。油茶林中层林下空间视线通透,其间配置林间小路,也丰富了游人空间体验(图6)。
2.3 广州公园山茶属植物配置情况
2.3.1 立体复层植物景观 山茶属植物喜好半荫蔽环境,园林绿化应用茶花时,应营造荫蔽、相对湿润的小环境。流花湖公园蒲翠洲路边草地上(图7),上层种植观赏乔木蒲桃Syzygium jambos作为遮荫物,下层种植高低不同的山茶,搭配红花檵木、方枝蒲桃Syzygium tephrodes,地面覆盖低矮的大花芦莉Ruellia elegans,形成多层次、高效益的立体复层景观植物群落,增加了空间层次,丰富植物景观。荔湾湖公园中多处应用山茶-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或银边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Silvery Stripe结合景石配置。晓港公园以山茶为主景的绿地中,上层为枝条开展、稀疏的小叶榄仁Terminalia mantaly,下层空间点缀观花观叶植物如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利用枝叶的疏与密,亮度的明与暗,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构成光影斑斓、色彩多样的景观效果。
2.3.2 与园林建筑、小品、水景的配置 在亭、堂、楼、阁、水榭附近栽植单株或几株山茶,不仅能使色彩和谐,还可衬出建筑的华丽 [5]。云台花园生态谷中,几乎每个亭榭旁都配置有三两株高低的山茶、山石几座、赋诗一两首,共同营造了文化气氛浓厚的岭南庭院景观,表现建筑及庭院的高雅品格(图8)。越秀公园有一处水景前种植了高低不一的山茶作为屏障,两侧利用景石与山茶的围合营造了幽深高雅的入口景观,穿过入口,豁然开朗,可欣赏到壮阔的瀑布景观,让人心旷神怡。
3讨论
3.1 山茶属植物在南宁、南昌、长三角地区的应用比较
广西大学文祥凤[6]等报道了南宁市园林绿地共应用了丰富的山茶属植物共28种,应用较广泛的主要为山茶、茶C. sinensis、南山茶C. semiserrata及金花茶、防城金花茶C. chrysantha var. phaeopubisperma和显脉金花茶C. euphlebia。南宁与广州地理位置相近,在山茶属应用种类上可相互借鉴,如金花茶花色金黄,是山茶属植物中少有的黄色品种,可增加金花茶应用种类,并可提高其园林应用频率。
夏勃[7]等报道了南昌园林应用的山茶种类有8种,城市公园中应用最广泛为茶、油茶、茶梅、山茶,可在校园绿地中见到尖萼红山茶C. edithae、美人茶C. uraku、浙江红花油茶C. chekiangoleosa少量种植。尖萼红山茶叶色浓绿,花艳红,是良好的庭园灌木花卉,同时也是广东乡土植物,但在广州园林中尚未见到应用,仅在华南植物园山茶园中有栽培,另外广东乡土山茶属植物如香港毛蕊茶C. caudata、柃叶连蕊茶C. euryoides、柳叶毛蕊茶C. salicifolia都有很大的园林观赏价值,可考虑对尖萼红山茶等进行引种驯化,开发花灌木新种应用到园林中。
与长三角地区园林山茶的应用情况比较可知[8-9],长三角地区山茶和茶梅的应用频率比广州高得多。如茶梅体态玲珑,叶形雅致,花色艳丽,是赏花、观叶俱佳的著名花卉,在华南植物园也有引种栽培,长势良好,因此建议加强茶梅的应用,可以花篱形式大片种植,丰富广州园林中绿篱形式及种类。
3.2 存在问题与建议
3.2.1存在问题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广州山茶属的应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山茶在广州市的园林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应用种类少,种类选择不恰当
目前应用于广州公园的山茶属植物种类少,仅5种,且只有山茶应用较多,金花茶、越南抱茎茶、油茶和茶梅仅应用于一两个公园,未能广泛应用,这可能与应用的种类或品种选择不恰当有关。如应用的山茶花主要为红色,品种相对单一;但从广州居住区庭院调查发现,应用的山茶品种多样,有单瓣、重瓣、白色、粉色等,可筛选生长良好的山茶品种应用于公园绿化中。金花茶和越南抱茎茶尚在引种培育阶段,不宜大面积应用于公园绿化。常绿小乔木油茶是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但较少作为观赏植物。
2)养护管理不善,缺乏完整的栽培管理技术标准
在调查的广州公园中,山茶的生长情况基本较好,孕蕾率较高,但栽培养护不到位,未能及时修剪,多生长散乱,景观效果营造不佳。如在珠江公园的荫生植物区入口的几株山茶长势比较差,叶子有发黄现象。多数山茶属植物为半荫习性,应栽于林下或乔木下。荫棚的通风透气性较差,透光性较弱,排水不良,易于积水,山茶难以相适应这样的生长环境,因而造成植株生长不良。风景园林的新宠——越南抱茎茶有喜荫特性,不能忍耐夏季的强阳光,而在云台花园中,越南抱茎茶栽植于休息广场旁小花坛绿地中,阳光直射,无乔木遮荫,故植株矮小,叶子发黄脱落,建议将此株越南抱茎茶移栽于半荫环境中。
3.2.2 建议
1) 加强广东山茶属乡土原种的引种驯化,丰富山茶属应用种类
广东山茶属植物资源丰富,不少种类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10],如南山茶为常绿小乔木,花大,在华南植物园有引种栽培。红皮糙果茶[11]C. crapnelliana四季常绿,树姿优美,主干明显,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枝干被砖红色粉末,可列植于道路旁形成特色道路景观,杜鹃红山茶C. azalea、长尾红山茶C. polyodonta var. longicaudata的盛花期在夏季,这种反季节性状可以添补夏季无花的空白,可用这些反季节开花的山茶属物种做亲本,通过杂家育种,培育出夏季甚至全年开花的茶花新品种。另外广东乡土植物香港毛蕊茶、柃叶连蕊茶、柳叶毛蕊茶、大果南山茶C. semiserrata var. magnocarpa、尖萼红山茶、红皮糙果茶均可考虑开发种植于广州公园中,丰富山茶品种资源。因此,建议加强乡土种类的引种驯化,促进野生山茶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2)合理栽培,营造适宜山茶属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山茶属植物在酸性土、半荫环境中长势较好,而在碱性土和强直射光下则长势较差,且孕蕾率较低,病虫害和日灼伤较严重。在园林绿化栽培中应营造必要荫蔽、相对湿润的小环境。建议参考流花湖公园的种植模式,上层种植观赏乔木作为遮荫物、下层种植山茶花、地面覆盖低矮的草坪或草本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效益的立体复层景观植物群落,既有助于山茶属植物的健康生长,亦提高了城市绿化科技含量和优化了园林景观效果。
3)优化配置、适时修剪
山茶属植物造景受到特殊株型、光照、土壤条件的限制,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除了要挑选适宜场地条件的山茶属树种外,还必须选择与山茶属相似或互补的植物进行搭配,以便在不影响山茶属植物生长的前提下也能让其他植物茂盛成长。另外注意对植物进行维护和修剪,特别是以山茶为主景的群落景观,勤修剪可以防止地被植物生长过快而影响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四十九卷第三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
[2] 李娅莉,张健,潘远智,等.四川省山茶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 .西南园艺,2005,33(3):26-27.
[3] 高润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142-143.
[4] 侯海毅,段永平.山茶花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及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4): 76 -106.
[5] 张常乐,丁绍刚,李升科.山茶属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 6) : 314 -316.
[6] 文祥凤,和太平,黄志辉,等.南宁市园林绿地中茶花应用的调查研究[J].广西热带农业,,2004(1):43-46.
[7] 夏勃,肖福平,钱萍,等.南昌市区山茶属植物种类与园林应用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 2010(6):58-60.
[8] 王立翠,张亚利,李建,等.山茶在上海园林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Z]中国浙江杭州: 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王立翠,张亚利,李健,等.山茶属植物在长三角地区公园中应用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12): 82-85.
[10] 胡羡聪,赵鸿杰,吴小英.广东优良观赏山茶资源与开发利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6):19-21.
[11] 崔勇,门媛媛,陈海红,等.我国山茶属糙果茶组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29-14330.
审稿编辑:庄雪影 陈红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