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峰山公园文心画院规划设计

2014-04-29姜磊舒畅屈寒飞

广东园林 2014年1期

姜磊 舒畅 屈寒飞

摘 要:文心画院是顺德顺峰山公园中式园区的一个园中园,借鉴传统造园手法,庭院景观设计体现出岭南风格。文章试对该庭园的空间、功能、节点、建筑等加以分析,以阐述画院规划设计的特色。

关键词:文心画院;传统园林;岭南风格;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1-07

修回日期:2013-04-10

Abstract: Wenxin garden is one of the Chinese-style gardens which located in Shunfengshan Park.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garden design methods, it is designed to be a Lingnan Style gard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ce, function, node and architecture, describ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enxin Garden.

Key words: Wenxin Garden ;Traditional Garden;Lingnan Style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顺峰山公园位于广东顺德市境内,环境优美,园内有顺峰山、青云湖和青云山等自然景观。园内人文历史景观亦是随处可见,如顺峰山上有一座明代的佛塔,塔型庄重挺拔;青云山上有青云塔,塔形清秀,体态轻盈;青云峰下有一座清代孔庙,依山就势,气宇不凡。

文心画院处于顺峰山公园的南部山坳,依山伴水,安静恬淡。紧挨基地有一组用现代建筑材料修建的具有地方传统风格的观音阁,该建筑增加了画院的历史气息,但建筑细部生硬。另外,基地背对顺峰山上宝林寺侧立面,该立面较为单调。

文心画院规划基地约7.5 hm2,规划建筑面积3 500㎡。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湖边码头和山坳园林。功能以作画室、书法室、展览馆为主,兼作书法家协会办公室。

1 规划原则

1.1追求传统园林的意境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1]。园林作为人类接触自然的场所, 力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师法自然, 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呈现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洒脱自然情调[2]。规划时,考虑基地周边的湖景山景,将其纳入园林中,重天然,不强为,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势利导,完美地表达诗情画意[3]。

1.2体现岭南园林地方风格

岭南园林往往是园林建筑包围多重庭园, 而这类园林的特点是以建筑空间为主, 宅居和园林融为一体, 表现出园主人的务实精神。庭园设置不在于大与全, 而在于实用。建筑的布置经营, 以实用为度[4],切合基地大小。岭南风格也体现在细节上,如园中小尺度的庭院空间多在建筑本身表现岭南风格。

1.3立足现代功能

新规划的园林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园林的怡情游乐功能,同时亦满足新的需求,如设置画室、展厅、培训室等。园林的形和神是传统的,园林的建造方式和使用功能是现代的。

2规划格局(图1~3)

2.1空间格局

由于基地被公园主干道分开,故将基地规划为功能不同的两个区,一个是“渔人码头”,一个是文心画院。基地内的自然湖面保留,并作为园林的核心水景区。规划为“码头居首,大园居中,小园环绕,园中有园”的空间格局(图4)。

北部的“渔人码头”为一开放空间,结合主干道人流,规划为游客聚集嬉戏之处。其余用地为文心画院的书画主题区,以原有自然湖泊形成画院的核心自然景观区,周边环以三个人文景观园(图5)。

将岭南庭院空间纳入各人文园中,特别是“画苑”与“艺苑”。空间组织及造景方面,积极借鉴传统园林做法,特别是重视自然景观要素的应用。

2.2 功能分区(图6)

基地主要由4个使用功能区和5个景观功能区组成(图6)。使用功能区分入口、“画苑”“艺苑”“茶苑”等4个部分;景观功能区分为“渔人码头”“竹林”“荷园”“石林”、湖心岛等5个片区。不同功能区自成体系,又互相交融。

三苑各有其功能:“画苑”供书画之用,才有岭南民居形式,协调基地一侧的观音阁;“艺苑”作展览之用,位于山坳,环境幽寂;“茶苑”靠近画院入口,挨着主干道,给文人“倚南窗以寄傲,登东亭以舒啸”,供游人喝茶饮酒等休闲娱乐之用。

3 园林造景

3.1湖景

主要由“绣漪湖”及“荷园”组成,分布散而不乱,使人产生丰富的景观感受。进入“文心门”,可以观赏整个“绣漪湖”风景。主景是正对轴线的“艺苑”建筑群,前景是“瞻碧亭”,后景是湖心岛。“荷园”及“茶苑”的水使“绣漪湖”形成了广阔的水体空间。“绣漪湖”与“荷园”是一主一次、一收一放的水景关系。

3.2庭景

主要以“画苑”“艺苑”为主,体现建筑包围园林的特点。

“画苑”空间与之前的开阔湖景形成对比。进入“画苑”,便有一种视野从之前的开阔转为狭长之感,一面是实墙,一面是岭南民居式的建筑立面。“画苑”的空间组合比较紧凑幽深,为三进岭南传统院落,利于绘画创作。

“艺苑”位于轴线位置,按照传统合院格局进行布置,在“艺苑”南北轴线上的临水位置设置了观景平台,与“文心门”前面的观景台相互呼应,形成对景关系。

3.3岛景

主要为湖心岛片区,处于“绣漪湖”一隅,营造幽静神秘、耐人探究的自然景观,与一侧的“艺苑”庭院景观形成对比。

湖心岛与“瞻碧亭”成对景,从“文心门”看去,是全园纵深最大处,但视野狭长深邃,与之前面的宽广湖景形成对比。湖心岛上的 “水乐亭”呈扇面形,视线正对“观月轩”,“观月轩”在湖景中可形成若隐若现的动态之景,引人探究。湖心岛与湖岸之间形成水溪,利用水流声,造“八音涧”。湖心岛后竹林丛中设置具“曲径通幽”美学效应的“寻诗径”系列小景。

4建筑设计

建筑风格是体现岭南园林特色的关键。文心画院内均是岭南风格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权衡经济与造型,通过与甲方的协商,确定的仿古做法是:屋面为传统木构梁架、柱枋形制,采用混凝土仿木构做法。

文心画院建筑的功能以书画为主,有展厅、藏画阁、书房、画房、办公室、小型报告厅等。建筑开间一般在5间以下,根据需要设置前后廊。大体依照传统建筑典型平面,心间、次间、稍间等依次变小,突出心间立面。但也根据功能做了一些改动,如“友于画室”和“青藤书屋”等每个开间为一画室,故开间均等;在“青藤书屋”留一开间做敞亭,倚观水景(图7)。

正厅位置的建筑为卷棚歇山顶,如展览用的二层楼阁“环彩楼”,书画家交流用的“博雅堂”(图8)等,其余用悬山或硬山顶。虽然悬山在岭南建筑中不常用,但为体现园林的飘逸,可在个别建筑上采用。

建筑梁架为混凝土仿木,不用斗拱,采用广府穿斗式,在梁底梁肩上做弧线和少许雕饰,梁架露明,很少吊顶,除了“环彩楼”一层做了吊顶装饰。主体建筑墙面贴青砖片,色泽质感接近传统青砖墙。 岭南园林建筑宜在装饰装修上最大限度地体现岭南特色,因近代影响也多处运用了西洋装饰手法。门窗的花纹多用弧形图案,且花纹多次重复排列。门窗多用彩色玻璃和蚀花工艺,并且多处运用西洋宝瓶、琉璃花窗、铁件等。

(注:项目主要设计人:姜磊 孔跃维,指导:程建军 陈志军。本文受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资助,序号2009S016)

————+——————————

参 考 文 献

[1] (明) 计成( 原著) , 陈植( 注释) :园冶注释[ M ] . 第2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7.

[2] 肖芬.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J].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2003(3) :81.

[3] 梁敦睦.中国传统园林的点景艺术[J].中国园林,2000(6) :66.

[4] 陆琦.岭南传统园林造园特色[J].华中建筑,1999(4) :119.

审稿编辑:杨宏烈 陆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