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珠湿地一期南地块建设及其启示

2014-04-29杨志雄

广东园林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果林

杨志雄

摘 要:文章说明海珠湿地一期南地块的建造理念和施工要领,并介绍改造河道生态水系及塑造景观的方法。通过丰富的水生植物配置和园林造景手法的运用营造人工果园湿地生态环境,使之形成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体系,成为一道美丽的水乡生态景观长廊。

关键词:河道水系;果林;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1-0000-00

收稿日期:2013-07-08

修回日期:2014-01-10

Abstract: By means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logy watercourse and landscape,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key points of Haizhu Wetland (Southern Area of Phrase I) can be fully explained. The ecological artificial wetland has been built successfully with different hydrophytes and gardening methods. A beautiful river-side scenery has been built with natural and fascinating spots scattered.

Key words: Watercourse; Fruit Forest; Artificial Wetland; Hydrophytes; Transformation

前言

具有良好生态基础的海珠区万亩果园是广州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生态绿肺。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果林生态环境在逐步恶化。本次对海珠区石榴岗河流域景观绿化改造以保护果林和生态优先为原则,营造湿地自然生境,提升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集生态、科普、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多功能湿地,让城市可持续发展,让市民可就近领略“生态、岭南、水乡、野趣”的果园湿地特色。

1 海珠湿地一期地理概况

海珠湿地一期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龙潭果树公园内,比邻龙潭涌、石榴岗河,水网较为密集,果园内分布着多条灌溉水渠,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万亩果林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低平,堤岸受潮汐、海浪的冲刷影响较大,地下水位较浅,一般是1.5~2.5m,地下水位与江水有水力联系。海珠湿地积淀了珠江三角洲湿地数百年的果基农业文化,富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 湿地的建造思路与理念

项目用地曾经是果农们精心维护的果树园,原有大片果树,后来部分果林被开辟用于种植蕉树、蔬菜、瓜果或搭设棚架,从外围看是果林,实则里面是菜园,果树稀疏。海珠湿地一期的建设,对稀疏的果林进行改造,使果树湿地相融合,以整个河涌带贯穿整个湿地,以期达到提升果林的生态效益、发挥湿地功能、改善水质、生态平衡的效果。同时,通过改造,构筑一道秀丽的生态景观长廊,为城市提供真正的“绿肺”, 让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图1)。

3 湿地的建造方式

自然形成的湿地有自身的生态特性,营造人工湿地时如生搬硬套某一自然湿地显然不可;纵观多个人工湿地的建设,多利用部分自然湿地,并在遵循湿地生物系统和生物分布格局、原理和湿地形成发育演化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特有的环境,以模仿生态形式进行湿地景观的营造。

项目营造的是人工湿地,地带为窄长形,在河道开挖时扩大水面,增加大面积浅滩,营造洼地,以突出湿地的效果。通过河床改造所形成的变化来营造水体流动的模样,在平坦宽阔的河道上,应使长度逐渐增大,坡度逐渐减小,流速逐渐减小,趋于平缓,形成多个河心小丘,点缀其中。凸岸形成平缓的浅滩,弯道凹岸的河底增加深度,坡度较陡。河床蜿蜒伸展,岸边以自然驳岸为主,陡坡部分则作硬质驳岸;自然驳岸位置以自然坡度入水,拥有良好的水中种植条件,过渡自然;硬质驳岸岸线较生硬,利用植物对驳岸进行修饰。

海珠湿地地形地势按建造要求进行施工放样,挖方时挖出的肥沃土壤,留着绿化种植使用。靠近新光快速路地段堆山造型栽植绿化,既可以使行人看到湿地的部分景观,又阻隔了车行噪音。村落边缘堆山造林带形成绿色的屏障,有效分隔村屋与湿地,更好地显示湿地的生态环境。挖河堆山,这是解决土方的一个好办法。在施工中,若将地下挖出的瘀泥用于堆坡,由于重型机械不停地转运和推土机修坡,泥土会发生挪位、震动,瘀泥容易液化,继而造成泥土滑坡,这既是安全隐患,又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影响施工的进度。正确的做法是:在堆填的位置先用碎石或建筑硬质余泥填出施工便道,形成“田”字形格局,瘀泥往格内堆填,有效地限制了瘀泥的外泄,再在瘀泥上掺入一层干的红土改善土质,使堆坡达到理想的高度。选择湿地型的推土机进行施工,因该种推土机重量较轻、履带较宽,不容易在瘀泥中下陷,能很好地作业。在堆坡造型上,顺应自然,土坡、坡顶、坡脊连接有序,高低起伏,前后错落,歪走斜伸,逶迤连绵,充分体现自然天成的效果。通过对地形的改造,显示出山坡河道与湿地的轮廓,突出了自然的景观效果。

湿地上的东涵闸和南涵闸连通石榴岗河水系,引入活水,改善水质,确保植物正常生长,保证了湿地景观的效果。

4 湿地的植物配植

湿地栽植了多种水生植物,有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等植物配置。水域宽阔处主要考虑远观,注意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以量取胜,给人壮观的感受。水域面积较小处主要考虑近观,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和水面的镜面作用,要求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与整体效果相呼应,浮叶及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恰当。水体边缘应选择株形较小、质感精细的湿生花木,且避免种植过密。靠近水面点缀株型叶形小巧、质地较细腻的水生植物,使堤岸和水面自然过渡。其中,要求各种植物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等有相似性,给人统一的感觉。观赏价值高的水生植物种类宜布置在游人视点最清晰的地方。岸边应选择株形高大、枝叶茂盛的植株成团种植,并间植株型略小的湿生花木。岸边不同形态的乔木与果林相结合,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与水面构成对比,同时,再适当点缀优美的石景使景色富于变化、生机盎然。设置堤岸、岛屿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岛的植物配置丰富了水面的层次和空间色彩,其婆娑的倒影是水面的主要景观,倒影把远近交错的景物组合在同一画面中,并使岸上景物一分为二,上下交映。堤岸常与桥相连,桥头的植物配置应与桥的外观,包括体量、形式、结构、材质等相宜。建筑是湿地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根据建筑的主题、意境进行植物配置,以突出和强调建筑的主题,在满足植物生态需求的基础上,所选择的植物应与建筑的体量、比例相协调,两者相得益彰,按照艺术构图体现植物个体美和群体美,使得人们充分欣赏到其由此产生的意境美[1];营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涓涓流水、微波荡漾、芦花飘香的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以展现自然情趣。

5 湿地建造的效果

海珠湿地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景观效果:

5.1花田蔬地

这里堆山造坡,种植乔灌木形成华南快线的隔离带,成为一个分隔屏障,分为花圃种植区和蔬菜培植区。山坡上五彩花带,山坡下蔬果丰硕,这里除供游客观赏和科研培育示范外,还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而这里种植的蔬菜都是科研的新品种,所以这里也是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的好去处(图2)。

5.2古荫帆影

古荫帆影是仿古摇橹船及木画舫的停泊码头。在两岸果树和花草的映衬下,船舶出航,帆影点点;宛曲的石栈道连接着码头和平台。这里水面宽阔,岛屿分布其中,远处的岛屿栽植有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纸莎草Cyperus papyrus、美人蕉Cannaglauca,近处小岛与栈道之间的连接选用矮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Pumila、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金叶芦竹Arundo donax、日本红尾草、常绿菖蒲Acorus、纸莎草、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花叶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红鞘水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游人至此,仿如在画中行走,如梦如幻(图3)。

5.3淡水红树林试验区

经过拱桥,便进入宛曲的河道,这里有一处浅水区,育有淡水红树林如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L.) Blanco、秋茄树Kandelia candel、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 Gaertn. f.、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inn.等,并有梭鱼草、花叶芦竹Arundo donax、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荷花Nelumbo nucifera、灯芯草Juncus effusus、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等环绕塘边,营造出典型的红树林生态区域。

5.4金色池塘

对现状耕地进行适度开挖改造,扩大水面,一边是宛曲延伸的河道,一边是低洼小水道连绵着果树林,并在此建造木桥与茅草亭廊,展现珠江地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这里选用的植物有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红叶美人蕉、茨菰Sagittaria sagittifolia、香蒲cattail、紫叶芦苇、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睡莲Nymphaea alba、荷花等;水生植物丛植片生、相互映衬,形成了协调美观的水体植物景观;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夕阳的照映下,水面金黄,与河道两边的水生植物相映,景色宜人,令人陶醉。

5.5画外烟渚

这里是城市河涌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与石榴岗河紧紧相连,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石榴湾湿地春风拂面,春雨迷蒙,两岸新绿嫩黄醉眼,鲜花艳丽欲滴,春的气息在空气中浮游流动,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湿地处处是风景,在其中穿行如同置身在画中雾气笼罩的洲渚(图4)。

5.6果林湿地园

果林湿地保留了原龙潭果树公园种植的果树,为游客提供了采摘果实、接触自然的体验空间,是捕捉自然、野趣的精品景点。漫步在果林湿地中,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其中的果树,采摘果实,别有情趣。游客可零距离观赏大小不一的杨桃果Averrhoa carambola,而河对岸的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L.) Rich在沼泽地连绵成片,与果树遥相呼应(图5)。

5.7花洲古渡

这是湿地的一个亮点。花洲古渡接近新光快速路出口。海珠又名花洲,此处设置登船码头,故名花洲古渡。河里波光粼粼的水纹,复刻旧时海珠水乡记忆。两岸的绿道、景观绿化带和景观路配以姿态优美、象征气节的竹bamboo、梅Prunus mume、桃Prunus persica等植物景观节点、龙舟码头及亲水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岸边栽植了芦苇、再力花,花叶泽泻、慈姑、睡莲、密花千屈菜Spiked Loosestrlfe、茭白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梭鱼草、荷花、菱角T. bicornis、萍蓬草pumil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水罂粟Hydrocleys nymphoides,具有良好姿态的植株成片成景,以群落配置的方式增加视觉冲击力。该处利用不同植物的叶型、花型及果型搭配组合成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水生植物的绿色叶片表现出亮绿、草绿、黄绿色等各种绿,巧妙搭配在一起,统一中带有层次的变化,整体景观清新怡人。

(图6)

6 结语

建造湿地要深刻认识人工湿地各种功能要素,将它们有机结合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系统,植被对净化水质的作用及对野生动物的益处;更加赞同和认可人工湿地项目在展现自然生态过程中呈现的教育意义及帮助公众认识和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2]。海珠湿地一期南地块对退化的果林湿地进行改造,以前的植物主要是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荔枝Litchi chinensis、芭蕉Musa basjoo等果树为主,也比较低产。通过对原有果园进行林相改造,植物品种由原有的10余种果树增加到210余种各类植物(含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大大提高了果园的生态效益。从原来万亩果园的生态转变为果园人工湿地的生态需要一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从一种生态的改变到另一种生态的形成需要经过若干年的时间,植物生长形成局部小气候后,这种生态才逐步形成。由局部小气候生长良好到形成一个整体区域气候,这个区域气候使植物生长良好,进入或形成一个生态环境。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和优胜劣汰,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自然生态景观。为此,海珠湿地的后期建造应尽量保持原生态,凸显出岭南风情,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示范区”、建设“花城、水城、绿城的样板区”。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吴玲.湿地植物与景观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0-25.

[2] [美]克雷格·S·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著.吴晓芙译.湿地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56.

审稿编辑:李青 赵晓铭

猜你喜欢

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果林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探析
铁岭市凡河流域水生植物调查研究
潜流人工湿地堵塞测量技术概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建设的应用分析
梨花
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