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
2014-04-29江月华
江月华
一、创意说明
在初中,学生对雨果是陌生的,对雨果的写作风格知之甚少,因此,本文前半部分即对圆明园赞美内容很难理解,如果只注重后半部分情感的激发,很难去领会雨果先生对人类文明的感情,所以,对课文前部分的学习是必须的,而且教师要巧妙地化难为易。本课创新点是,通过对原文语言简单的想象改写重排,具体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诗化特点。通过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达成情感教育,通过文章语言再现情景感受语言的讽刺性,通过简单的对联小结课文内容,凸显语文课的“语文味”:语文课无时不在学习语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找出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语句。
2.在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能提取具体的词语中蕴含的感情,体味反语的讽刺效果。如:丰功伟绩,“塞满”“装满”“更彻底”“更漂亮”等词。
3.能通过朗读表达赞美和愤怒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雨果先生一美一丑对照原则。
四、教学难点
1.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句体会作者诗化的语言。
2.能提取具体的词语中蕴含的感情,体味反语的讽刺效果。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雨果的小故事
有位作家,自从邂逅他心仪的女郎后,每天给她写一封信,直到她慢慢老去,五十年间共写了两万封信,有首歌唱得好:人世间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慢慢地变老。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有流动真情的书信陪着慢慢老去,能这样做的人肯定是个有浪漫情怀的人。是的,浪漫是雨果的另一个名字,在他的作品里洋溢着浪漫的情怀,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看看有没有体现这种情怀。
2.课文品读
(1)自读课文,说说哪一段文字最能体现作者浪漫的情怀?
生答,明确:写给圆明园的情书。
(2)又是一封写给女郎的情书?
生答,明确:是写给圆明园的情书。
(3)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
请用句式说话:我读出了圆明园( )的美,你看……
明确:我读出了富丽堂皇的美,你看圆明园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筑成的。
我读出了自然之美,你看圆明园里有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我读出了神秘的美,你看圆明园里放着神像、异兽。
我读出了雄伟宏大之美,你看圆明园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还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我读出了金碧辉煌之美,你看圆明园缀满宝石,披着绸缎。
……
教师点拨:①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老师在想啊,“用瓷器建造的梦”是什么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吗?
学生答:雪白 易碎要加倍呵护 玲珑 精致……
②非同一般的圆明园,需要什么样的人去建呀?这样的人建出的圆明园有什么效果?
讨论明确:即是建筑师又是诗人,不单存实建筑物,还有诗意美感,奇幻美,因为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神奇。
(4)请欣赏ppt诗句:诵读课文改写的小诗:
圆明园
用大理石,用玉石建一个梦
雪松做它的屋架
缀满宝石,披上绸缎
放上异兽,放上神像
饰以琉璃,饰以珐琅
添上一座座花园,一眼眼喷泉
还有那成群的天鹅,孔雀和紫鸢
它是神庙
它又是宫殿
它叫圆——明——园
小结:这是一首小诗,但是诗句来自课文,可见雨果先生的语言富有想象力,是诗化的,这就是他作为浪漫主义作家的语言
特色。
学生朗读“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那就是这座名园”。指导通过轻声气声表达诗情画意。
(5)同学们,我们都沉浸在圆明园的美中,但是这么美的名园被抢光,烧光,践毁了,圆明园是我们的瑰宝,作为中国人,你想对侵略者说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6)教师: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听到了怒斥、痛骂,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国家,那雨果先生呢,这个异国的作家,当他这个“用瓷器建造的梦”惨遭践踏时,他又是怎么表达感情的呢?
阅读第5~9自然段,找出与你有共鸣的句子进行评析。
小组前后桌交流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①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感叹号,两个褒义词不是称赞英法联军吗?
明确:不是称赞,是褒词贬用。
学生朗读这两词,通过颤音表达讽刺。
②“更彻底,更漂亮”,两词的实际意思呢,用两个作者真正想说的词语替换。
明确:反语,具有讽刺效果
③请你根据课文做一做侵略者抢东西的动作,神情。
④请合上书描述侵略者的动作。“塞进”“装入”和原文有什么不一样?用两个成语形容“手挽手”“笑嘻嘻”。
明确:“塞满”“装入”突出侵略者的贪婪本性。厚颜无耻,狼狈为奸。
⑤如果我们要把侵略者画出来,同学们认为什么画最具有讽刺效果?
明确:漫画。
雨果先生其实也画了一幅漫画,只是他用语言画出来,他使用了(反語)。
请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的颤音表达讽刺。
(7)课堂小结:课文前后两部分语言风格截然不同,老师用一副对联来小结,请同学写下联:
一首诗,盛赞圆明园美姿 下联:(一幅画,讽刺侵略者丑态)
这两部分毫无关系吗?
明确:一美一丑对比,丑中见美,美中更显丑,这就是雨果先生典型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如果你想进一步感受美丑对照给你带来的内心冲击,请你课后阅读《巴黎圣母院》。
(作者单位 福建漳州开发区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