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因子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2014-04-29袁媛
袁媛
【摘要】目的探讨转移因子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把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日一次肌注转移因子3u,连用7天,脱水者口服ORS或静脉输液,给1/2张含钠液+炎琥宁;对照组:常规ORS口服或静脉输液,给予1/2张含钠液+炎琥宁。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95%,对照组67.74%,治疗组在腹泻治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转移因子是细胞免疫的增强剂和调整剂,它不仅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使受其调控的体液免疫失衡得以改善,而且尚有非特异免疫刺激作用,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转移因子对秋季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转移因子;秋季腹泻;疗效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我院门诊2008年9月——2009年2月统计站就诊人数的65%,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小儿健康,尤其小儿腹泻病人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多数使用抗菌类药物,容易使正常菌群失调,我科采用转移因子治疗秋季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为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就诊患儿,共102例,其中:男70例,女32例,男女之比2.2:1,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3岁,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波动在37.8-39℃之间,腹泻次数每日3-8次,多则十余次,腹泻性质为黄色蛋花样或绿色稀水样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治疗组40例,对照组62例。
1.2实验室检查
1.2.1治疗组40例。大便镜检:脂肪球(﹢)/HP20例,WBC2-3/HP5例,便培养阴性40例,WBC<1.0×109/L
1.2.2对照组62例。大便镜检:脂肪球(+)/HP30例,WBC<1.0×109/L。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日一次肌注转移因子3u,连用7天,脱水者口服ORS或静脉输液,给1/2张含钠液+炎琥宁。
1.3.2对照组常规ORS口服或静脉输液,给予1/2张含钠液+炎琥宁。
1.4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用药24-48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3次/日或恢复正常,性状与镜检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用药48-72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3次/日,大便性状好转,镜检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用药72小时复写次数仍≥3次/日,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95%,对照组67.74%,治疗组在腹泻治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秋季腹泻病原体主要是轮状病毒,多在秋冬季流行,发病高峰在10-11月,且年龄平均在2岁以内,提示2岁以内的婴幼儿对轮状病毒感染免疫力是较薄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轮状病毒肠炎抗体免疫状态的研究表明,轮状病毒主要侵犯肠绒毛上皮细胞的T淋巴细胞,可直接影响成熟T细胞或T辅助细胞,而致使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紊乱,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理是T辅助细胞可分泌某些因子,以调节肠道分泌型sIgA的产生,从而阻止疾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恢复。
转移因子是细胞免疫的增强剂和调整剂,是从健康人的白细胞中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分子量<5000,它不仅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使受其调控的体液免疫失衡得以改善,而且尚有非特异免疫刺激作用,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了机體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转移因子对秋季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谢晓丽.小儿转状病毒肠炎的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5,(21):138-140.
[2]方鹤松.小儿腹泻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4):201.
[3]王维.辽源地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研究[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5,(21):246.
[4]曾雪萍.轮状病毒肠炎的进展及综合治疗[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5,(21):246.
[5]方鹤松.秋季腹泻临床分析及病原学初步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1980,18(2):90.
[6]陈绍潞.秋季腹泻临床,病原学及乙氨芴酮等疗效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198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