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远航

2014-04-29李姝

音乐探索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报

收稿日期:20130818

作者简介:李姝(1978—),女,文学博士,副编审,四川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

摘要:自1983年10月创刊以来,《音乐探索》秉持“探索中前进,改革中振兴”的川音精神,走过了三十年的漫漫征途。三十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业界知名人士、同行专家学者、学院领导等多方扶持、厚爱、关注下,《音乐探索》逐渐从普通的省级期刊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艺术类核心期刊。“千帆争游,万木竞春”,有目共睹的成绩将不断激励着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扬帆再远航!

关键词: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音乐期刊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4)01000703

1983年开篇,2013年远航,整整三十年,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从一本普通省级期刊到CSSCI来源期刊、RCCSE核心期刊再到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可以说,每个阶段都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期许与智慧、作者和读者的信任,也凝聚着编辑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1983年10月,在简短而认真细致的筹备后,第一期《音乐探索》承载着川音人的厚望和祝福正式出刊。忘不了封面上著名音乐家聂耳昂扬的姿态,是战斗,是奋进,是不畏艰险、豪迈向前的气势;是川音人为这份学报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勇气和决心。也忘不了当初的经验欠缺,经费拮据,条件简陋,工作辛苦。年轻的编辑们边学边干,常常是挑灯夜战,苦中作乐。一期期的《音乐探索》满载高质量、有创意的文章源源而出,日渐成熟壮大,成为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专业学术期刊。更忘不了从创刊伊始,来自各方的关爱、指导、帮助和支持。这些来之不易的精神财富滋养着年轻的《音乐探索》,伴随这份充满朝气的年轻刊物一路向前,谱写一曲发展繁荣的壮歌。

饮水思源,感恩于心。翻阅那些发黄的书页,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成长的岁月中与《音乐探索》朝夕相伴,一路同行。

从创刊初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对学报的建设发展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老领导四川省政协主席杨超、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张秀熟、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川、省人大副主任康振黄、省政协副主席韩邦彦、副省长徐世群、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冯远等领导先后为川音的各项盛事发文撰稿,对川音及其学报《音乐探索》的发展寄予厚望。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冯光钰非常关注《音乐探索》的成长,先后多次撰文发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沛东也在2012年为我刊撰稿。更令人振奋的是,2008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音乐探索》发表了论文《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我刊办刊质量的肯定,更是对我刊的代表栏目“王光祈研究”的极大鼓励。

作为音乐院校主办的学术期刊,《音乐探索》离不开兄弟院校和音乐研究专业机构同仁的指导和帮助。中国交响乐团首任团长、中国音乐评论家李凌欣然提笔,为创刊号写下《音乐美学三谈》。其后,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和原广东省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赵宋光先后就王光祈研究发表论文,开启学报关注王光祈研究之先河。原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汪毓和、原《人民音乐》主编李业道、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黄翔鹏、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王震亚均先后发文,涉及音乐创作和音乐学研究等诸多方面。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总编俞人豪、《音乐研究》常务副主编陈荃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戴嘉枋、副所长宋瑾、《中国音乐》主编樊祖荫、《人民音乐》副主编张萌、《黄钟》副主编田可文、《交响》常务副主编李宝杰、《中国音乐学》副主编李宏峰、中国音乐学网站长杨健及吉林艺术学院院长、吉林省音协主席冯伯阳、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等也为《音乐探索》撰文,发表对音乐学、音乐史、音乐编辑学、音乐写作和音乐教育等方面既言简意深又见解独到之言。

这些文章言语精辟,观点明晰,既有对专业学科的深入研究,也有站在各领域交叉点的综合论述。引经据典,博古论今,为音乐的研究和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音乐探索》一路走来,时时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关切而温暖的目光,也有幸与众多国内知名的业界专家学者相识相知。他们长期积极为学报撰稿、组稿。一篇篇高屋建瓴的学术论文伴随着《音乐探索》不断攀登向上,日渐跻身音乐核心学术期刊之列。音乐理论家冯光钰、廖辅叔、袁静芳、冯文慈、蔡仲德、汪毓和、樊祖荫、修海林、戴嘉枋、萧梅、梁茂春、居其宏、杜亚雄、项阳、管建华、伍国栋、曾遂今、毛继增、童忠良、傅利民、戴念祖、宣科、陈铭志、韩锺恩、蒲亨强、宋瑾、杨民康、明言、李方元、何宽钊、杨和平、刘经树、刘桂腾、蔡际洲、桑德诺瓦、高天,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朱世瑞、钱仁平等等音乐名家,一个个星光熠熠的名字,一篇篇经纶绝妙的文字,见证了音乐学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沿革,音乐各学术领域的日渐繁荣和日新月异的态势,以及音乐界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审慎的学术风格在《音乐探索》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园地展示着自己最新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成果。他们的真知灼见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音乐研究不断迈向更高的学术领地,更是给后学们和广大读者奉上了无数的音乐研究盛宴,引领他们或步入音乐研究的圣殿,或深入探究某领域专题,或与其他作者探讨互动,共同精进学业,探索奋进。

此外,《音乐探索》的影响力也扩展到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海外学子和我刊常有邮件往来,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台湾艺术大学朱文玮、台湾东吴大学吕钰秀、台湾文化大学庄本立、台湾大学薛宗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研究所吴荣顺,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代百生、香港音乐事务处钱永利、香港中文大学武汉河、美国德顿大学刘江、澳大利亚蒙纳西大学王正亭、新西兰国立尤尼坦理工学院宫宏宇、日本亚洲文化综合研究所的牛岛忧子等。2008年,《音乐探索》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①收录。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曼哈顿音乐学院(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法国波尔多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de Bordeaux Jacques Thibaud),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エリザベト音楽大学),韩国启明大学(Keimyung University)等国外知名大学也与我刊有着密切的交流和沟通,我刊的海外知名度大大提升。

作为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西南地区唯一一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性刊物,如果离开学院领导的鼎力支持,学院同仁的和衷共济,《音乐探索》的创办成长只会是空中楼阁,有虚无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行舟,成于罗盘。学院历届书记、院长的指导关心是《音乐探索》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学院党委书记柴永柏教授历来关注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除仔细阅读每期每篇文章之外,他还不断为学报推荐好文章,引荐名师大家。在百忙之中他仍笔耕不辍,提笔写下了《川北羌族与白马藏族民俗艺术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四川音乐学院综合办学之路的探索》等极具专业性的文章投稿学报,进一步提升了栏目质量,丰富了学报的栏目内容。学报主编、院长易柯教授,除了认真审阅批示每一期要刊登的文章外,还以作曲专家的身份多次投稿学报。我们的老院长,《音乐探索》首任主编常苏民院长不仅提出了“探索中前进,改革中振兴”的办刊理念和办刊宗旨,还不断为刊物开辟新栏目。宋大能、李忠勇、黄万品、敖昌群等历届院长不仅以独到的眼光和前瞻的理念指导学报的发展,更是以学报热心读者和作者的身份为学报撰写音乐理论、实践、科研和教育各方面的佳作大篇。四川音乐学院历来名家辈出,人才济济。各学科名师纷纷将毕生所学所感所悟化为文字,令《音乐探索》在学术性、专业性上更上一层楼。黄虎威、郎毓秀、但昭义、韩淑德、杨汉果、胡惟民、朱泽民、俞抒、邹承瑞等一位位在音乐界颇负盛名的大师之名犹如颗颗明珠,映照着《音乐探索》的前行之路。

名刊有名作。三十年来,《音乐探索》开辟了“技能技法研究” “音乐美学” “音乐史研究” “音乐治疗学” “音乐编辑学” “民族民间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栏目,其中尤以“王光祈研究”最具特色。老一辈川音教师韩立文、毕兴,朱泽民、钟善祥在吕骥先生、廖辅叔先生等的支持和激励下开始了王光祈学术研究。三十年后的今天,“王光祈研究”硕果累累,“王光祈研究”也成为《音乐探索》的特色栏目,并在2010年被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栏目”。

还有我们亲爱的读者,他们有不少是从在校求学起即开始阅读《音乐探索》,直到如今成为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一些正在成长的路上,向着音乐梦想前行,《音乐探索》给他们提供了精进学业的精神财富。也有不少的音乐爱好者,从《音乐探索》上学习音乐知识,增长见闻,了解音乐动态。《音乐探索》有幸与他们相识相伴,在成长的路上相互扶持,相互激励。

今天的成绩更离不开《音乐探索》编辑部同仁的努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刊初期的艰辛不足为惧。历届编辑默默工作,满怀信心,坚守学术阵地,努力提高办刊质量。点点奉献,滴滴关爱,汇成涓涓细流滋养着《音乐探索》从初生到成长,到三十而立。一份份荣誉即是对所有付出的丰厚回报:1992年,我刊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从2007年起连续三届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10年在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举行的第四次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自2011年起连续两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年8月,在“四川省第一届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优秀·特色期刊”评选中,荣获四川省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称号等等。这些荣誉属于在《音乐探索》成长路上与她相伴同行的人。

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征途漫漫。三十年,《音乐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音乐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面对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我们深感责任之重大。如何在音乐学术刊物中保持已有的荣誉,坚守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刊之路,尚需作者、读者和编者继续发扬“探索中前进,改革中振兴”的锲而不舍的川音精神。与时俱进的《音乐探索》将直面挑战,永不停止探索的脚步。新的征程上,《音乐探索》将走出坚实的步伐,迈向更高的目标。

责任编辑:奚劲梅

注释:

①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CSA)是美国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CSA)公司出版发行文献信息检索系统。

猜你喜欢

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Morphology and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TiO2 Nanorod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Blue InGaN Light-em itting Diode w ith A Special Designed Electron-blocking 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