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光:我要的是一片森林,不是一棵大树
2014-04-29邵竹林朱群丽
邵竹林 朱群丽
中国经营大师、中国优秀女企业家、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十大风云浙商、全国十佳巾帼建功标兵、浙江改革开放30年功勋企业家、亚太经合组织(APEC)国际女性创新奖、福布斯2013亚洲商界女强人……
跟在周晓光这个名字后面的荣誉可以写满一整页杂志版面。这些几乎是“大满贯”式的荣誉,毫无争议地说明了周晓光在财富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周晓光年仅16岁就走上了创业生涯,沿街叫卖刺绣花圈、绣针以及刺绣图案,作为家里的长女,她肩负起照顾1个弟弟及5个妹妹的繁重任务。肩上的这份责任让她上大学的梦想化为乌有。在随后6年多的时间内,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将产品最远卖到了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与伊春。
1985年,周晓光嫁给了同样来自浙江的刺绣制品小商人虞云新。他们在浙江省义乌共同创办了新光饰品公司,并将其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首饰和时尚饰品制造商。其中,周晓光拥有新光控股集团51%的股份,价值约合6.5亿美元;她丈夫拥有剩余的49%,价值约合6.24亿美元。2008年,她首次进入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净资产为1.8亿美元。2012年,周晓光夫妇以6.6亿美元净资产再次上榜。根据福布斯最新文件估算,周晓光夫妇的净资产已超过13亿美元。
然而,相对于这些让人炫目艳羡的数字,更让记者注目的是周晓光在另一个事业——公益事业上的荣誉: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大师、浙江省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2007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家、2007义乌十大慈善家、“胡润百富”最受尊敬企业家奖……
饰品界的“黄埔军校”
官方数字让很多人都知道,如今义乌云集了4000家流行饰品制造商,从业人员超过了10万人,创造了超过30亿美元的年均销售额。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些公司中,有超过600家的创始人曾是周晓光公司里的员工。人们不禁要问: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员工”和“老板”在同行业竞争的奇景?这要从创业之初开始说起……
从1995年办厂到1998年,新光饰品厂飞速发展,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产品销售网络,一举成为国内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在那时,周晓光开始意识到,企业已经到了转型的时刻。
“1995年企业刚开办时,只有几十号人,很多都是自己的亲戚,然而只用了三年,企业员工就达到800多人。产品虽然供不应求,但质量不稳定,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员工也不稳定,以前管几十人的那种管理方法左右碰壁,人累得要死,还把自己给管哭了,但企业问题仍然是一大堆。”周晓光意识到,那种管理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管理办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速度,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路。
1997年,周晓光与浙江省的30多位民营企业家去中央党校学习了半个月。她从零开始,虚心求教:什么叫管理,什么叫财务,什么叫人力资源,什么叫内部控制,这些曾经看上去很简单的字眼,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周晓光却感到又新奇又陌生。在这30多人中,周晓光是最用功最勤奋最认真的一个。别人下课了,她还拉着老师问这问那,就像一个一无所知的小学生一样,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对那次学习的重要性,周晓光是用“重生”来形容的。然而,周晓光知道,对一个高速成长而人员素质又相对不高的企业来说,仅仅她一个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成长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管理人员的支撑。在这样的认知下,她开始带领管理团队远赴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听课,或者重金聘请知名学者、教授来公司授课,送员工去浙江大学读MBA,还干脆把商学院教授请到公司来,让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学习培训。
“经验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背后的人最重要”,尽管周晓光有这样的远见,但她以重金聘请外脑突破自身瓶颈的努力仍然遭到了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反对:“你花那么多钱请人来讲课,还不如多发点钱给我们。”
改革总是要经历阵痛的。对这些能力和素质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发展步伐的人员,周晓光既没有让他们继续待在原来的位置上阻碍企业的发展,也没有粗暴地将他们辞退了事而伤害了同事的创业情谊,而是自己出钱,资助并鼓励他们去创业,壮大整个饰品行业。于是,这些从新光离开的员工大多都成为了义乌饰品行业的从业者,共冒出了600多家——就这样,新光成了义乌饰品行业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
亲手培养了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这在商界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周晓光却说得很坦然“我要的是一片森林,不是一棵大树。同行未必是冤家,只有行业兴,企业才会旺。我在乎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周晓光还伸出援手帮助遭遇资金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成功解困,得到了企业界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省委主要领导誉为“浙商团队抱团合作、互助自救的典范”。自1995年公司创办以来,新光已吸纳安置就业人数累计达10万余人次,当前公司保持员工人数达6000余人,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解决政府就业压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并无私帮扶整个行业共同发展,使流行饰品行业已发展成为义乌市一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达2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
“明星代表”和周晓光现象
记者特意关注了“我是周晓光”的微博,从近期的阿里巴巴纽约上市、政府反腐、宗庆后谈混合所有制、央企降薪、反对大麻合法化、招远杀人案,甚至罗宾威廉姆斯去世,周晓光一般会用三五个字再加上表情来表达自己的疑问、观点和态度。从三五个字可以看出她作为企业家的视野、关注点,那一个个“表情”则多少带上了一位女性的丰富、细腻和活泼。除了关注这些大众新闻,记者还看到了周晓光回答别人请求、疑问,甚至质问的微博条文——而这,则代表了周晓光除了企业家之外的另一重身份:人大代表。
周晓光先后当选过义乌市人大代表,金华市人大代表,全国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而她在全国成为知名的新闻人物,起因却要从2004年春节一则普通的企业拜年广告说起。
2004年新春佳节,在义乌市电视台的新春祝贺广告上,播出了一条只有10秒钟的祝福广告。广告画面跟其他“泛滥”的拜年广告没有区别,只是画外音上播出的声音让人们感到新奇:“鉴于全国人大会议即将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竭诚向社会各界征集议案……”广告~播出,立即引发了全国范围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设在义乌建设大楼907房间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联络点”来访者人声鼎沸,来访、电话、信件全国各地都有,先后有300多家境内外媒体前来采访……
“一开始,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大的轰动。有的人从几十里外赶来,有的向我哭着诉说……我当时真的感到非常激动,一方面是这些老百姓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我们的代表真的需要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周晓光通过设立“全国人大代表联络点”、运用媒体广告征集议案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做法,被媒体称为“周晓光现象”,成为新时期人大代表忠实履职的典型之一。
2004年,有一天周晓光从秘书手里接到一封来自北京石景山区的普通来信。信中主人公将亲身经历了4年所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做了叙述,对当前我国司法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映,并以他弟弟的经历作为素材进行论证……这封信让周晓光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她觉得司法鉴定工作还不完善,如果进一步调研,并对司法鉴定进行完善肯定是一个好的议案!周晓光当机立断,召集了人大代表联络点的几位专家,召开了专题会议。在得到专家的支持后,她便和专家们一起去省市公安厅局、检察院、法院,调查研究,搜取素材,分析问题……当年3月,周晓光“关于要求制定司法鉴定法的议案”被大会采纳。由于这个议案贴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又切中了司法体系客观存在的症结,引起了社会各界很大的反响。当周晓光在北京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通过电话告诉那位石景山区的来信群众时,电话那头,那位男子激动地连声说“太好了,谢谢,谢谢”,一连五六声“谢谢”,一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竟泣不成声。
这个“司法鉴定法”议案的前后,让周晓光至今都难以忘怀。“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非常重要,这是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的保障,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对人民负责、对宪法和法律负责的责任心,这种精神比宪法、法律知识更为重要。”周晓光如是说。
2008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周晓光,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和她的顾问团队为准备次年全国两会的议案进行大量的调研。她认为,义乌小商品城尽管规模已经足够大,却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如何转型?如何升级?恐怕除了对自身经济运行模式的反思,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周晓光把“关于建立义乌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带到了北京,趁温家宝总理参加浙江团讨论时,抓住时机当面递交了这份建议。当年年中,期盼中周晓光接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的反馈:总理在这份建议上作了重要批示,指示国务院10多个相关部委认真开展调研,研究这份建议的可行性。
就这样,“义乌试点”的运作开始进入轨道。当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要求开展“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请示。温家宝总理及李克强副总理、王岐山副总理等领导人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之后,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十多个国家部委领导相继来到义乌,实地进行调研、论证。
然而好事总要多磨,对于“义乌试点”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议。“义乌商圈的产业层次不够高,体量不够大,重点也不够清晰。如果给了它这个政策,很难预计会有什么样的收成。在很多地方政府‘向中央要政策的当下,国务院、商务部必然要有所取舍。‘义乌试点的争取不会那么容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这样发表自己的看法。
很快,又到了2010年的“两会”。会议期间,周晓光差不多是浙江代表团中最忙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除了准备70多件议案和建议的签名、联署、提交之外,接受媒体采访,出席各种聚会都是她推不掉的内容。而这一年,她还有一个特殊的重大任务——受当地政府和广大选民的嘱托,推动“义乌试点”尽早“落地”。
为了这份嘱托,周晓光废寝忘食地起草了多份主题一致但角度不同的发言稿,以便抓住不同场合的各种发言机会,为“义乌试点”呐喊。她甚至还准备了多份不同名字的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以期通过看望代表、参加讨论等机遇,把它们送到相应的领导人手中。
2011年3月,周晓光再次准备了大量推动“试点”的材料赴京。到了驻地宾馆,这些材料还没来得及打开,一个电话就急急赶来:“晓光,‘义乌试点已经正式获批了,你可以安心了!”当晚,同团的代表,省里的领导,纷纷到她的房间表示祝贺,无数个家乡的、北京的、外地的祝贺电话接踵而至……周晓光形容,那天的感觉是“幸福得眩晕”。
回忆这件里程碑式的“提案”,周晓光感慨:“人生好像登山,登上了这座高峰后,还必须突破自己的视野,去登上对面那座高峰。现在,我作为一家企业集团的掌门,一个行业的负责人,一位人大代表,我必须有更高的视野,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
十年任期下来,周晓光提交给全国人大的议案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企业破产法》等七件已正式立法,另有十余件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有《关于政府应大力为群众提供经济适用房的建议》、《要用制度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的建议》、《关于要求对未成年人加强司法保护的建议》等20多件建议引起大会、中央有关领导和部委的重视。2009年周晓光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特别法”的议案,还成为了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中国政府立场的基本依据。
采访札记:
在接受本刊人物专访的这几天,周晓光正忙着筹备两件事:一是9月26日举行的“新光2014中国房地产峰会”,届时会邀请贾康、任志强等政商大腕齐聚义乌,纵论当前房地产形势;二是筹划10月15日举行的“新光义乌文化大讲堂”,邀请余秋雨、马未都、马兰、茅威涛等文化艺术界名流到义乌讲座、交流。
这“一武一文”的两件事,恰恰代表了周晓光管理企业的一贯风格:既专注于事业“硬实力”的开辟,又不疏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周晓光常常说:“我只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可在他人看来,这个女人一点都不简单,她目光所企及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棵树,而是一片森林;她心中所装容的也并不仅仅只是财富和地位。
除了做好企业,除了当好“明星代表”和“议案大王”,周晓光还带领公司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尊师重教,支持希望工程,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自1998年以来,累计已向慈善基金捐款、捐资助学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投入达3000多万元。
在新光集团总部周晓光的办公室正墙上,挂着一位书法家朋友书赠她的一幅字,上书“仁者雍容”四个大字。一位对她相知甚深的朋友评价说,这四个字真乃“知者之言”,差不多算是周晓光事业成功之道及为人处事风格的精辟提炼和贴切写照。
孔子曾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弟子问他什么是“仁”,他简单地说了两个字:爱人。所谓“仁者”,就是以立己立人,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事物不仅为己,更广施于众,其人常怀悲悯恻隐之心,常显宽容温柔之态。
早已功成名就的周晓光,如今依然每日早睡早起,工作之余还经常回诸暨老家干点农活、采摘四季水果、伺弄花草等。在饮食上每月定期全素食,平时也素食为主,还坚持抽时间抄写传统文化经典。
没能接受系统教育、一直在商海打拼的周晓光,也许并不能深刻理解孔夫子玄奥的“仁学”,然而在走过那么多荆棘与坎坷之后,她却拥有了一派君子望海的宽厚和仁者望山的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