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节约型社会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2014-04-29何丽娜
何丽娜
摘 要 本文基于设计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结合新时期下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内涵,通过梳理我国古代的可持续思想,并考虑现代设计发展的要求,从而进行了设计方法和思想方面的研究,引出对可持续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 可持续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现状
人类在漫长的工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同时享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各种现代化便利,同时,也因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工业社会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与环境破坏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与生物圈的生存与发展。
同样在设计领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迎合消费者需要以及强人类中心主义等社会思潮影响,追求奢华、浪费严重、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层出不穷。设计的过度商业化趋势,引发了人们很多批判和责难。在这种时代背景和低碳经济的全球共识下,设计师有必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反思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和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避免自然、社会资源受到过度和持续破坏。
2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基于上述现象与趋势,全国范围内都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并且能够尽量循环利用,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就是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观,而一项欧洲的调查显示,设计对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所设计的产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中80%左右是在创意和设计阶段所决定的。
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急需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设计应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
3我国传统的可持续思想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生态伦理观。这些观念不仅对人类生命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透辟的论述,而且在极为明晰的哲理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理。以“自然为道”,强调人类设计创造活动,必须是在“师”自然之“道”、“和”自然之“法”基础上“以人为本”地设计创造。
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倍受瞩目。儒家生态伦理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明表现,是中国古代儒学家们关于天道与人道一致的生态伦理信念。儒家学派主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和“用之有节”等。儒家提倡“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仁民愛物”的生态伦理观,以及“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的思想。这充分显示出儒家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4节约型社会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设计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它会受到很多外界条件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环境来进行调整。设计首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且不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设计活动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功能性原则。每个设计都有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迎合某种需求或解决了问题。苏格拉底曾指出,“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的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这是节约型社会设计的首要原则。
(2)经济性原则。考虑经济核算原则,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实用、美观的设计。节约型社会要求设计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生态环保,又要考虑经济要素,在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尽可能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3)科学性原则。设计时要考虑现代材料的性能和加工方法所起的作用,因材施技,要考虑反映新科技成果和新加工工艺,以利于优质高效的批量生产,使产品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4)美观性原则。设计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产生心理上的愉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以及审美水平的提高,在功能性一致的情况下,使用者无疑会更加在意视觉上的享受,进而会选择美观的产品。
(5)人性化原则。设计师应当把设计作品看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甚至把设计对象当做“人”来看待,而不能够单纯的把设计看做一种机械化产物。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要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和考虑,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心理上符合人们的需要,在情感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产品与使用者之间产生共鸣,带给人们享受和放松的生活方式,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情感化和个性化的设计。
(6)可持续原则。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核心,他们有权获得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健康而丰富的生活”。遵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变占有为使用,改变过度消费和商业化设计的方式,合理的利用新技术,从而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先艺.设计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王震亚.设计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 万长林.儒家生态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体现[J].设计艺术研究,2011(06).
[4] 程亚军.浅析当代中国可持续设计的四大误区[N].持续之道: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国际研讨会,2011.
[5] 郑曙旸.可持续设计教育的中国战略[N].持续之道: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 国际研讨会,2011.
[6] 任俊华.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03).
[7] 柳贯中.适可而止地“栖息”[N].持续之道: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国际研讨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