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巨大表皮囊肿一例报道
2014-04-29夏柱斌
夏柱斌
【摘要】目的通过对臀部表皮样囊肿病例的诊治,并复习、查找相关资料,总结以往的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提高对臀部表皮样囊肿的认识,探索臀部表皮样囊肿的诊治要领。结果①臀部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病程较长。②以手术治疗为主,主张完整剥离包膜以防复发。③注意与肛周疾病相鉴别,病理确诊。结论深刻了解臀部表皮样囊肿,掌握诊治要领,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臀部表皮囊肿;诊断和鉴别诊断
表皮样囊肿见于头部、面、颈、躯干四肢、腹部、骶尾部、偶见于臀部等,一般1-2cm,但在臀部巨大的表皮囊肿文献罕见报道。我院2010年5月20收治了一例臀部巨大表皮囊肿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
患者陈某,女,17岁,桂平市金田镇田江村人,金田二中学生。
主诉:因左臀部肿物17年,胀痛1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自出生时即发现左臀部有一肿物如拇指头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近一个月来觉有胀痛现象;以前均无红肿及局部破溃、无畏寒发热、无胀痛,无腹胀、腹痛,无肢体活动障碍及抽搐和麻木等,大小便正常。患者于2010年5月20日早上到我院门诊求治,行B超检查,提示左臀部实质性肿物,门诊以“左臀部肿物”收住院手术治疗。
无外伤手术史,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查体:生命征正常,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端正无异常,颈胸心肺腹部脊柱四肢、外生殖器、肛门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左侧臀部距肛缘3点外约10cm处有约7×8cm大小、质中、边清肿物,轻度压痛,皮肤温度正常,活动尚可,表面无破溃,无发红、无波动感。
病人入院后经完善各项检查未见异常,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行手术治疗。详细术程:取患者俯卧位,斜切口切开肿物表面皮肤长约10cm,止血后即见皮下肿物包膜表面边界清楚,以止血钳剥离肿物周围组织近底部,切开囊壁见囊内有大量(装满换药弯盆平面)淡黄褐色陶土或豆渣样无臭干酪物质,略带油腻,囊腔约7×8×9cm;肛镜检查肛门未见异常,双合诊见囊壁达上段直肠壁浆肌层、坐骨结节稍上方筋膜、尾骨稍前下方筋膜,囊壁光滑,经探针探查和美兰试验均未见有管道与囊肿相通,亦未见有瘘管与肛管直肠相通。由于囊肿内容物性质不清,肿物较深,已经剥离到基底部,基底部组织结构于乙状结肠、直肠已贴近,为了避免手术剥离损破肠管,引起肠瘘,故在基底部处将囊肿切除,基底部敞开,充分止血,用双氧水反复冲洗,然后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再以碘伏冲洗干净、拭干,查见切口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胶管于肿物腔,清点纱布和器械够数,逐层缝合肌膜、皮下组织、皮肤,固定引流胶管,外敷无菌敷料并以胶布帖固定,术毕。术后将标本送广州金域临检中心做病理切片检查(病理号20100044703),报告结果:镜下描述(主要病变):囊肿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囊内角化物。诊断意见:(左臀部)表皮囊肿。术后第二天引流管无任何引流液体引出,拔除引流管,继续抗炎换药等治疗一周后病人伤口痊愈,无任何不适。2讨论
表皮样囊肿属于体表肿瘤范畴,多见于头部、面、颈、躯干四肢、腹部、骶尾部等偶见于臀部。先天性的表皮囊肿多是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外胚层细胞发展形成的囊肿,表皮样囊肿大多单发,亦可多发,偶与皮样囊肿同时存在并伴有先天性畸形或异常,如耳后藏毛窦、脊柱裂等;好发于青少年。后天性因素由于皮肤外伤破裂时一些表皮组织碎屑随外力和或异物穿刺植入皮下组织内继续增殖生长形成;多见于掌指腹、手术创口等部位,多见于成人。臀部较少见,该病多无明显症状,病程长,进展缓慢,当肿瘤明显增大时会出现压迫症状和胀痛等,往往被误诊为脂肪瘤或皮脂腺囊肿。B超和CT可以明确囊肿与直肠等周围脏器的关系。该病需与畸胎瘤、直肠平滑肌瘤、皮样囊肿、皮脂腺瘤、脂肪瘤鉴别。表皮样囊肿的内容物为略带油腻的干酪样无臭物质;皮样囊肿的内容物有明显腐臭气味。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均匀较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楚锐利,见分隔、钙化;畸胎瘤、直肠平滑肌瘤在B超和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且直肠平滑肌瘤多局限在直肠壁内,畸胎瘤内有骨质样物;皮样囊肿的CT表现为卵圆形或圆形、边清、密度不均匀肿块;病理切片检查可以确诊资鉴别。
参考文献
[1]骆建美.盆底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礎与临床杂志,2003年04期:382-382.
[2]杨凌洪,宋炳文,凌光烈,等.骶尾部表皮样囊肿1例.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47卷第11期: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