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临床分析

2014-04-29孙艳云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

孙艳云

【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发病因素以及治疗方法,为患者手术后并发症防预提供依据。方法我院自1990年1月——2010年1月接受治疗的27例腹壁切口及周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实验中,27例患者均行切除病灶手术;对于病灶<1cm的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1cm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切除范围:切缘距包块处1-2cm开始彻底完整切除肿块,包括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术后切口愈合良好。8例患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mg/次,2次/周,连服3个月。结论剖宫产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因素。临床上,医护人员要进行及时手术,保护患者的腹壁切口,手术后对患者傷口及时清洗。

【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育龄妇女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发病概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人数的增加,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在逐年增加。这种疾病临床症状很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缝线肉芽肿等疾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1]。为了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和诊治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我院自1990年1月——2010年1月接受治疗的27例腹壁切口及周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0年1月——2010年1月接受治疗的27例腹壁切口及周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7年,多数在术后半年至2年内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我院6例,外院21例,均为足月剖宫产术后。这些患者自述术后切口下结节伴疼痛,经期加重,渐增大。触之边界尚清,有触痛,多数直径1-4厘米左右。这些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患者治疗方法这些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显示换下腹壁切口或周边处可见低回声块影,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无明显血流信号。血清CA125无明显增高,多在正常范围内,平均38.1KU/L。27例患者均住院治疗,来用联合阻滞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切除术,切缘距肿块2厘米以上,病灶位于脂肪层及腹直肌前鞘者13例,侵入腹直肌者12例,侵入腹膜者2例。术后常规缝合,其中有7例减张缝合。

1.3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实验中,27例患者均行切除病灶手术;对于病灶<1cm的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1cm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病理回报:病灶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内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术后辅以米非司酮50毫克日一次服,用药前后2小时禁食,连用3个月,随访1年以上均未复发。术后用药:27例患者手术后均口服孕三烯酮药片(2.5mg/次,2次/周),连服3个月。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临床上认为这种疾病可能与患者自身细胞免疫缺陷有关,还有人认为这种疾病与患者的年龄、性激素的分泌量等因素有关[2]。

目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门诊就诊率逐年增加,易误诊为缝线肉芽肿及小脓肿,抗炎治疗无效。工作中我们应抓住切口小结节疼痛,经期加重,渐增大这一特征不难诊断。利用彩超检查可确定病灶部位及囊实性,CA125无明显增高与病灶局限有关。腹切口内异症患者治疗以手术为主并辅以药物治疗,手术范围切缘距结节2厘米以上,对于病灶较深者扩大切除范围,争取一次切除。术后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以防复发。腹切内异症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损失。手术过程中应保护好切口,缝合前予盐水或甲硝唑冲洗切口,最大限度减少子宫内异症发生[3]。

为此,临床上医护人员要重视这种疾病的预防,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规范手术操作,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蜕膜组织散落于手术切口处可减少本病的发生。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要提高手术质量,规范手术操作,重视剖宫产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②术中保护剖宫产切口上下缘。术中尽量让胎盘自然娩出,避免人工剥离,避免多次的宫腔手术操作。③进人宫腔的所有敷料、器械、手术均一次性使用,尤其在胎盘剥离后擦拭宫腔时,要有卵圆钳夹持纱布垫擦拭,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宫腔,必须用手操作,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更换手套。④缝合子宫肌层时,不能穿透子宫内膜,缝针、缝线不再予缝合腹壁切口。⑤进一步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使月经复潮推迟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患者手术后切口瘢痕周期性疼痛、周期性增大等因素可以作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依据。此外,临床上医护人员要进行及时手术,保护患者的腹壁切口,手术后对患者伤口及时清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宏.剖宫产腹壁切口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7):101-102.

[2]张孝艳,乔玉环,郭瑞霞,等.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557-558.

[3]洪彩萍.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88-2389.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结局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