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2014-04-29韩军曹同山
韩军 曹同山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度过。与工作有关的有害因素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本文为您阐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国职业病危害的特点以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人体健康;防治措施
2010年国际劳工组织(ILO)修改国际职业病名单,并报告全球处于就业年龄的有32.6亿人,劳动者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度过。与工作有关的有害因素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随着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职业卫生和安全技术也飞速发展,尽管工作条件不断改善,但与工作有关的有害因素仍广泛存在于所有的职业和工作中,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工作场所对劳动者健康有害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约100000种,其中许多是致癌物)、生物因素(约200种)、物理因素(约50种)、不良人类工效学条件(约20种)和致敏原(约3000种)等[1]。1职业病发生的原因
1.1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职业病危害防治由于经费不足,设备老化。职业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监督执法人员不足,检测执法手段和设备落后,信息渠道还不够畅通。一些基层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对企业监管不到位,甚至引起污染严重的企业、大量未经职业危害评价审查的企业仍在生产,危害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1.2经济的发展引起劳动用工制度发生相应的改变,劳动用工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职业病集中的重点人群是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劳动者,他们文化水平低,防范职业病的意识薄弱。很多都未经过岗前培训便上岗操作,以至于成为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1.3由于某些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没有职业病史档案等种种原因,致使职业病患者的工伤保险待遇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尚需要法律的不断健全[2]。2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职业病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疾病,但它同时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具有社会病的基本特点。
2.1职业病具有公共性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不是因劳动者不良的个人行为或生理心理问题而产生,其发生也不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意。职业病会对劳动者及其家庭产生重大影响,处理不当往往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职业病的危害人数多,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危害尤为严重。
2.2职业病危害的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新增危害对象主要是农民工。新发职业病中农民工患者占80%以上,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没有科学的认识,更谈不上采取科学的个人防护措施,因此,他们是当前新增职业病病人的主要来源。
2.3职业病发生的原因复杂职业病的产生虽然与个人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个人的特殊体质,个人是否合理使用防护设施有关,但产生职业病的主要的、决定性的原因是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环境和不合理的作业安排、政府执法部门职业卫生安全监督不到位、职业病健康教育不到位、职业病技术服务提供能力不足、缺乏职业病诊断治疗机构等复杂的社会因素。
2.4职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职业病这种危害性可以表现为伤害劳动者身体健康,降低劳动能力,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用于职业病的康复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等。在农村,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有的职业病因为处理不当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到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3职业病防治对策
3.1加强劳动卫生观念和职业卫生与安全的健康教育我国应参照西方发达国家,从法律法规上要求企业用人单位重视职工的劳动卫生观念的培养,使每个从业人员受到足够的与其工作相关的职业卫生安全的培训。一旦发生职业病,应严格执行“无过错补偿”原则,即不管企业方有无过错,均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补偿。
3.2做好个人防护正确选择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确保劳动防护用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改变个人不良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长期不注意人体工效学的原理,座椅偏高或者弓腰哈背的坐姿极易引起技术人员的颈椎、肩周疾病。另外,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长此以往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更易受职业病的侵害,甚至诱发职业病。
3.3预防职业人群接触有毒有害因素依靠技術进步、工艺改良,利用“物”的因素预防致病因素与人群的接触这需要技术和实践部门精诚合作,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经济方便的生产装备和加工手段。比如最典型的尘肺病,为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劳动者和粉尘的接触,从最初级的由干式作业改为湿式作业,到现在用压力铸造代替砂型铸造等综合的防尘除尘措施。
3.4进行劳动卫生的科学管理,通过“人”的因素预防致病因素与人群的接触。真正落实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查工作,做好企业内部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工会的劳动监督作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行业工会,充分发挥其专业劳动监督作用。
3.5加强职业健康监测重视和加强职业病防治研究,要摸清各种职业病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等,以便探索更有效、更经济的预防方法。在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制定职业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截至目前,国家制订和公布了一系列劳动保护法规和数百个职业卫生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做好劳动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依据。
对工作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经常和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强)度,并记录在册。及时了解有害因素产生、扩散、变化规律,鉴定防护设施的效果。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建立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
参考文献
[1]牛胜利.2010年版国际职业病名单的修订背景和意义[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10,28(8):599-604.
[2]王欣.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