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警醒的“家常课”
2014-04-29聂子明
聂子明
摘 要:有效性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高频词。反观课堂教学,一些低效、无效的教学行为或现象充斥着课堂,一些最普通的家常课不得不让人警醒。以下是应邀听课的所见所闻,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警醒;“家常课”;举隅;教学反思
现象一:注重口算能力的训练,忽视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练
一位二年级数学教师拿着几个口算卡片边走边说:“同學们,今天进行口算比赛,看哪一排能获金杯。”
思考:
这是一位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课前让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已成了许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能有效地落实课标中对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要求。该班教室里学生课桌分两列摆,每列坐了6个学生。这位教师本意是把学生分两组或两列进行口算竞赛,但是,教师对数学语言表述随意性大,即对排与列表述得不准确,错误地将列表述成排,应该说“……哪一组或哪一列能获金杯”。老师只注重了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练,教师错误表述给学生在认知上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低年级数学教师最忌讳的。
现象二:含糊不清的教学行为充斥着课堂
一位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进行队列训练边做纵队手势。
师: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站成两排……
(有的学生已按老师的手势要求排成纵队两列,有的学生却不知所措。)
师:第一排报数,第二排报数……
思考:
上述体育教师言行不一,手势和语言表述相矛盾,错误地将列说成排。假如学生未看教师的手势,只听教师的口令,就站成两排了。接下来,学生报数时,更令人费解,教师习惯用排来命令学生报数,明显错误,正确应该表述为“第一列、第二列报数或第一队、第二队报数”。上体育课,老师喜欢把学生排成纵列进行队列训练或做操,这样学生的一举一动老师都一目了然。虽然是体育课,但是老师这种不科学的、不注重细节错误的语言表述是学生认知上的灾难,是无效的。所以体育教师要有深厚的学科素养,做到语言表述既要顾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表述要准确精练,不能含糊不清。
现象三:平时不注重细节,造成学生认知上的错误
某校因拆点并校只保留了一至三年级,二年级有10个学生,这位二年级数学教师也是该班的班主任,在开学时刚好捕捉到该教师安排座位。
教师做纵队的手势。
师: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男、女各站一排。
(学生男的站一列,女的站一列)
师:男生这一排先报数……女生报数。
师:由现在按照由矮到高排顺序。
(学生按由矮到高的顺序排好,安排座位开始……)
师:张×坐这排,李×坐那排……
思考:
这样教师便“顺利”完成了安排座位的任务。从整个安排座位过程来看,老师全都把列当成排,当时我真想走到教室与该教师理论一番,岂能这样忽悠学生,可仔细一想,还是检查学生对排与列认知的程度。课后于是便抽查了第一、第二列中第二排两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坐的位置,结果两个学生都说:“我坐第二排。”依次抽查了两列中的第三、四、五排的学生,学生也说“我坐第三、第四、第五排”,这样表述是含糊不清的。上述安排座位中坐第二排的两个学生,虽然坐同一排,但列不一样,显而易见这位教师除队列安排表述错误外,学生报数时,第一句交代“男生报数”就可以,为什么还要“这一排”呢?二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排与列的问题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不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所以要从生活场景中抽象出排与列的本质属性并建立排与列的模型。教师在表述排与列时含糊不清,又这样忽悠学生,直接造成学生把排当成列的错误认识。
我决定跟踪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过程,刚好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数一数与乘法”中有相关内容。
“数一数”教学片段:
1.数一数有几只熊猫
教师出示熊猫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图中画的是什么动物?
生:熊猫。
师:一共有几只熊猫?你们是怎么数的呢?
生:5个5个地数有3个5。
师:怎样列式计算?
生:5+5+5=15。
师:还能怎么数?怎样列式计算?
生:3个3个地数,有5个3。
生:3+3+3+3+3=15。
片段评析:本节课是“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熊猫图是方阵排列的,学生刚接触排与列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揭示排与列的本质属性:横着摆为排,竖着摆为列。教师先引导学生:如果横着看,第一排有几只熊猫?有几排?如果竖着看,第一列有几只熊猫?有几列?这样学生便认识了横为排,竖为列,巩固了排与列的概念。其实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这个片段中教师排与列一字未提,只是照搬教材用跳着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列式,给下面的教学内容带来了障碍。
2.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教师出示圆片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横着看每排有几个?有几排?
生:横着看每排有6个,有4排。
师:竖着看每列有几个?有几列?
生:竖着看每排有4个,有6排。
片段评析:正因为教师未能正确引导学生体会排与列的本质属性,导致学生把列当成排,出现了“竖着看每排有4个,有6排”的错误说法,给教学带来障碍。很显然,横着摆为排,竖着摆为列,这是生活常识。数圆片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数一列几个,有几列),可以事先让学生动手摆圆片,从活动中发现横着看第一排有6个,有4排,竖着第一列有4个,有6列。通过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思考: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石,纵观二年级上册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在“数一数与乘法”中,其中每节的情境图和练习题中的图是分别以组与合(方阵)排列交叉呈现的,教材中只有第2页和第6页、第72页出现排与列的文字叙述。教学“数一数”时,要抓住排与列的本质属性——横为排,竖为列。学生初次接触排与列的概念,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教师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由教师领说,学生再说,学生通过排与列的数学模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到生活中去,要重视对数学活动的指导。上面几例低效、无效的教学行为或现象充斥着我们的课堂,不得不让人警醒与反思,我想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教师不规范的语言,一定是数学教学的灾难,也验证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作者单位 福建省光泽县李坊贯庄小学)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