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29赵璐
赵璐
[摘 要] 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内部审计服务作为公司管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的角色,确保了公司以道德、法律和较好的管理方法达到目的。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0. 009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0- 0014- 02
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定义
内部审计质量,就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以审计准则为标准,对审计计划中各项审计工作开展的优劣程度、审计结果及结论的真实可靠性、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2 内部质量审计存在的问题
内部质量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内部审计独立性有限、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和审计工具以及方法不当。
2.1 内部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一个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因为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范围是由单位领导决定的。工作范围是否足够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内审部门是否能够独立于业务经营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该是自由和客观的。自由意味着可以自主判断,自主抉择,不受其他部门、个人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味着实事求是、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职业态度和操守。
2.2 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及知识结构有待提高
从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情况来看,无论是学历水平还是专业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期望的不断提高,仅仅懂得会计、审计知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已经远远不够。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各项业务开展审计,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对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具有非常透彻的了解。上述内容在金融、证券等知识密集型企业体现得尤为突出。
2.3 审计工具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我国企业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上尚未达到要求,这也导致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技术及方法上还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新型审计工具应用不足,审计人员理念未能及时转变,风险导向审计的意识淡薄,较少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对于抽样审计技术的应用,则更多凭借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进行,对于重要性水平的估计和分布仍不精确。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对信息系统审计工具了解有限。
2.4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
内部审计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在进行质量考评时,需要考虑其特殊的性质及工作特点。目前,很多企业将内部审计与其他效益部门一起进行考核,甚至是被审计单位给审计单位进行考核、打分。这种不恰当的考核方式方法既会损伤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3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3.1 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1.1 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如何设置
单位应该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应由部门、单位的审计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其地位和职权应超越部门、单位的其他职能部门,便于审计人员独立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进行全面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时,便于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取得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3.1.2 内部审计职权的独立
内部审计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力,能够独立不受影响地开展工作。如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有权检查会计凭证、账簿、资金、财产;有权参加有关会议,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权向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资料,对违反财经法纪和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有权向领导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同时,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够独立、不受干扰地进行汇报和反映。
3.1.3 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
在审计计划编制和调查取证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保持超然立场,以差错防弊和查找不足为出发点,不受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干扰,不因被审计单位所施加压力而改变审计立场、内容及结论,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排除各种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评价。
3.1.4 保持实质上的独立
内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忠实细致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内审人员要有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的高尚品质。
3.2 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及知识结构
(1)对于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注意通过后续培训的方式,弥补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足。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复合型、专业性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被审计单位业务的特点,在学习好财务、审计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内控、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审计业务的开展,不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业务知识;大力加强信息系统知识,特别是信息系统审计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
(2)在选拔新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过程中,注意选聘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可以将具有不同知识结构及背景的专业人员融入到审计队伍中来,或是选拔具有复合型专业背景的人员进入内部审计队伍中。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特别要注意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坚持原则。
3.3 综合使用多种审计工具,不断探索审计方法
好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及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日常审计工作着力开发和使用新的审计工具和方法。
3.3.1 结合被审计对象的特点,综合采用多种审计技术
内部审计技术包括抽样、访谈、分析性符合、复算、穿行测试等多种方法。其中,抽样方法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使用到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主要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统计抽样、发现抽样等。
3.3.2 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内容。内部审计人员要在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信息系统审计知识的基础上,掌握COBIT审计框架,利用以后信息系统审计工具,对重要的信息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扩展审计工作的范围,加大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审计的深度。
3.3.3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联动机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应该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部控制是“风向标”。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内部审计指引方向,把握重点,便于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内部审计是“检测仪”。通过开展内部审计,有效地检查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程度,及时指出内控的薄弱环节,便于内控建设的完善。
3.3.4 发挥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中在作用
风险导线是内部审计开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风险点的分析,有利于分配重要性水平,分配审计力量和审计资源,把握审计重点,实现审计目标。因此,在开展审计之前、之中以及审计立项后,都要进行风险分析,提升发现风险,把握风险的能力。
3.3.5 开展实时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水平的提高,开展实时审计及事中审计已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内部审计,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及评价,对企业资金、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改变目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审计方式,提高其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
3.4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
各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以明细、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定期进行业绩考评,了解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内部审计工作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和工作标准,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否胜任岗位工作,是否存在因职业道德水平或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给内部审计机构和企业带来审计风险和现实的损失;能否提出合理有效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人员对职责范围内工作的打算和措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审计能手评选活动及审计工作综合评价,并建立审计人员工作成果档案,作为评选先进、晋升等的依据,从而调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业务、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的积极性。使广大审计人员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促进审计项目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敬枝.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15-18
[2]张晓燕.浅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0(3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