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汽车:创业绿公司的战略演进
2014-04-29马龙行
马龙行
早在2004年,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舟汽车)的前身,上海交大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就“衔命”而生,在上海市政府领导、上汽集团专家、上海交大教授等的共同推动下,居安思危,寻找后轿车时代上海汽车的增长点,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先知先觉般地发展专用汽车。
从卖技术到做产品的战略转型
作为神舟汽车带头人的陈杰,身为教授下海办企业,自然而然地选择自己的优势领域——技术服务,神舟汽车最初的定位是做设计服务。专用汽车的型式成千上万,每一种型式的定型又需要成千上万次的改进、完善、成熟,需要五年甚至更漫长的时间。这在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五年的大环境下,对成立伊始只有二十几人的神舟汽车无异于老虎吃天,根本无法下口。自主创新,千辛万苦拼命拼出来了几项技术,却又马上体验到了不成熟的中国技术市场带来的尴尬。当没有技术时,客户强调技术的神秘和重要,一旦技术展现在他们面前时,客户又会说技术简单,不值多少钱。而且,从技术转化为产品之间,还有巨大的鸿沟,不能立即拿来用、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买方很难评估其商业价值。
神舟汽车在汽车设计服务技术市场上遭遇了失败,公司也徘徊了三年。陈杰认为,神舟汽车必须转型,从做技术服务转型成为做产品的公司,走向自己开发、自己制造、自己营销的经营模式。结合全球资源紧张的趋势和中国环境日益恶化的苗头,神舟汽车认为与汽车相关的节能环保将是未来的主题,公司立志于抓住节能环保的历史机遇,“打造环保节能汽车技术的领军者,用环保节能的汽车技术造福人类”;至于产品方向,有过除尘器研究经验的陈杰决定瞄准细分市场,扬长避短,将产品定位在“节能环保车辆及其核心部件”、“汽车电子关键技术与零部件”两方面,公司名称也进行了前述的相应变更。
同时,确定了交大神舟开发产品的四项原则:一是需求原则,产品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二是创新原则,做别人没做过或没做好的产品;三是自主原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并不断进步;四是品牌原则,让客户满意,让客户印象深刻。
于是,根据市场状况,经过分析和决策,神舟汽车进行了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选择了主动退出投资巨大而且市场推广速度缓慢的无轨电车领域,把主要精力用于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也称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研发上。
愿景引导的战略可持续发展
神舟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净益”为战略愿景,力求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负面影响最小化并发挥最大的积极效应。神舟汽车的战略根植于文化,但其制定则是探索中分阶段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各部门根据当时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并执行的企业制度中。
现在回头来看,2006年的神舟汽车,处于产品摸索阶段,最终选择与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相关的节能环保技术方向,并将此作为公司的名称,属于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潜意识的认同。
2006 年至2009 年,处于产品的研发阶段、尚未批量生产,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选型和设计的简洁、节省使用成本等方面。
2009 年以后,尽管各项产品的研发仍在继续,但从员工数量上,公司的生产成为重要环节,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体现在对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上。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板块的不断成熟,以及现代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公司将持续地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隐性走向显性: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经济、便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充分体现在包括战略、组织、文化、基础设施、技术及研发、供应链、生产、营销及内部管理等的各个环节。“净益”的战略愿景,体现在公司的发展理念上和生产经营范围中,以通过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效的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把公司打造成产品环保、经营节约的低碳型企业,并坚持以“用环保节能的汽车技术造福人类”的使命,与客户、供应商及社会公众共同获益。
随着企业战略的逐步清晰,集中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交大神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款核心产品:高效真空吸尘车、公交车空气动力节能系统、车船用油耗计量仪。
以技术突破支撑战略落地
作为创业型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如何在高新技术领域,与大牌国企甚至大型跨国公司抗衡?神舟汽车另辟蹊径,在少有企业涉足的领域甚至全新的领域进行开发,并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发展模式。
“我们每一项产品都有将近十年的自主研发过程,当中确实碰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很乐观,而且越有困难越乐观。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差异化发展才是取胜之道,自主创新才是获胜法宝。我们要做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陈杰说,“在自主开发技术方面,神舟汽车没有与国外企业合作。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神舟汽车都要秉承着独立创新,研发自己的技术,打造属于自己、属于中国的品牌。”
从第一台吸尘车订单交付之日起,神舟汽车就与客户一起,考察现场问题,研究针对性的技术解决方案,长达近两年之久。2008年,神舟汽车的高效真空吸尘车终于在技术上实现飞跃,市场订单接踵而至,不但使神舟汽车当年一举扭亏为盈,而且随后几年每年200%的速度增长,支撑了公司80%的营收。
世界首创的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液压混合动力车)的研发,神舟汽车也经过了七年的不间断努力。对此,陈杰曾感慨说:“当时在试验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挫折,但这个团队一直坚信这条路是对的,一款好产品要成熟起来,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四年时间肯定不够,酒越酿越香,这套系统也正是在一边试验一边改进中成熟了起来。”
2013年7月,神舟汽车荣获“十大绿色创新企业”,“以源头创新技术突破性地攻克关乎民生安全的一些顽疾难题,且成本低,易于普及推广,形成了系列节能减排效应,显示出可持续的巨大发展空间”,其核心技术被认为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总经理陈杰,也以“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享受一个又一个不断失败后带来的成功、一个又一个不被理解后带来的认同,带领着团队将创新成果一件件、一步步推向产业化之路”,荣获“2013年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称号。对此,陈杰自己的体会是:步入新兴战略产业的机遇,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产业定位要超前、产品技术要领先、创新成功要不懈的坚持。
创新文化打造竞争力
创新是神舟汽车一直强调的企业文化。公司拥有90 余项专利技术,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闵行区小巨人培育企业。神舟汽车鼓励全员创新,每个年度都会评选出“五小活动”光荣榜,这是一个为员工创造出一些小创新所颁发的奖项,以此来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技术和产品。
每年一本的小册子记载着员工们的一个个小发明、小设计、小革新、小建议、小改造。每个获奖项目不仅载明了类别、参加人、内容、效果和评语,而且其“评语”都用一首饱含真情而又十分贴切的小诗来表达。比如,对2012 年度小设计一等奖“混合动力程序优化”的评语是:“混合动力最节能,控制环节要做精;刹车蓄能起步放,缓速还要继续行;程序修改千万遍,公交车上显神通。”对2009 年度小革新三等奖“厢体过滤网板结构”的评语是:“加上过滤网,不怕树叶多;如果你不信,钻进吸尘车。”《“五小活动”光荣榜》获奖项目,2009 年为41 项,而2010、2011、2012 年分别达到97、175、131 项。在这样的创新环境里,也培养出了地道农村出身的80后“上海十大工人发明家”和“上海市劳动模范”。
陈杰认为:“创新来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做企业要算计,一分钱都要算。比如油耗仪有一个排气装置,经过改进,成本减少了300 元钱,数据线减少了6 根,程序中的控制语句少了80 条,这样产品就更有竞争力了。”神舟汽车让创新基因扎根在生产一线,让创新成为一种绵绵不绝的文化传承。陈杰认为鼓励创新,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容错机制,管理者要敢于鼓励员工去试错。在神舟汽车有一句陈杰的名言:“你们去创新,成功了是你们的,我给你奖;失败了是我的。破釜沉舟之下才有出路。”
陈杰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创新“三段论”:有了好的概念,并使其成为成熟技术,概率不到20%;从好的技术到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产品,概率不到20%;好产品能在竞争惨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概率不到20%。以此推算,一个从零起家的自主创新企业,其成功的概率只有0.8%。而神舟的成功,是把技术与管理、市场紧密结合。对于技术保护问题,陈杰认为一是需要增强技术含量,让别人不容易被模仿,二是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让对手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