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大师郑崇华

2014-04-29卫思谕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台达大陆企业

卫思谕

台湾科技界的教父级人物郑崇华,虽然已经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但不改“技术控”本色。这位台达集团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只要谈及新产品和新技术,眼睛里就充满着兴奋的神采,滔滔不绝。

与鸿海郭台铭、宏碁施振荣、台积电张忠谋等台湾IT界大佬相比,郑崇华实在太低调了。他所感兴趣的事情是节能环保、遥望星空,以及种种花草。

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采访时,郑崇华花了很多时间讲解节能的技术原理,“节能的事情关乎每个老百姓,像居民楼里的电梯、冬天家里烧的暖气、夏天用的空调等能源消耗,都可以用很多办法来提高效率、降低排放”。

这位被称为“环保狂热分子”的创业家,年近80岁,思维活跃得像那些正当年的企业家们,“我们需要不断普及一些常识,并引导大家慢慢养成节能的生活习惯”。

现在,郑崇华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推动内地节能环保和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他对《21CBR》记者说:“可做的事情真太多了。”

实在的生意经

郑崇华的个人故事充满正能量:一个13岁自福州随舅父到台湾的小孩,36岁创立台达电子,现在虽然已退休仍不遗余力推广绿色环保技术。

作为台湾最知名的电子企业之一,台达以电源管理与散热管理解决方案的业务,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地位。它的三大业务范畴包括“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生活”。

自1971年成立以来,台达的年复合成长率为34.3%,2013年,台达累计合并营业额约新台币1770.53亿元。

从一个最初只有15人的小公司,发展到如今市值达113亿美元的全球跨国公司,郑崇华一路走来,艰辛坎坷自是少不了。从起初公司规模小接不到订单,到中间拓展产品线的艰难探索,以及后来经济环境的恶化,台达经历了市场的重重考验。

张玉文协助郑崇华整理出版了个人传记《实在的力量》,她评价说,台达是一个做主流生意的非主流企业,其生产的电源供应器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一半,但是台达的一些做法却很不主流。

比如,在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台达的业务已经受到影响,但郑崇华始终不轻言裁员,理由是“员工都是公司多年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怎么舍得”。张玉文说,她仍清晰记得郑崇华说这句话时,那种“怎么舍得”的口气和神情。

“做生意讲究门当户对。”郑崇华打趣说,“一开始我们公司小,所以只能给小公司配套,但我们踏踏实实地做。规规矩矩做生意久了,大家就都晓得我们很正派,慢慢就受到肯定,我们也就有了和飞利浦、SONY这些大公司的合作机会。”

郑崇华坚信,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一定是使公司屹立不倒的核心因素。一直以来,台达的产品都是属于技术门槛较高的,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能随便进入的领域。

郑崇华说,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具备两个能力,“一是有高端的技术支撑,一是要努力发掘市场的潜在需求,跟客户和其他同业者多沟通,看看市场上出了什么新产品,我们是否能生产出与这些新东西匹配的产品。始终,台达的产品不是价格最低的,但我们可以保证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后,有最低的使用消耗成本”。

节能代言人

出生于福建建瓯的郑崇华,曾在乡间度过一段养蚕、抓鱼、养羊、养鸡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这也使他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热爱。在台达逐渐扩大规模后,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他希望台达能够为解决环境问题做一些事情。

台达在2000年时,决定将一般的焊锡生产线改成无铅焊锡生产线,当时无铅焊锡的生产成本比一般焊锡高出两三倍,许多业内人士都不看好这种提高成本的做法。然而,当时日本的索尼公司,为了一款游戏机产品正好需要海外无铅焊锡的供货商,因此走在同行前列的台达,顺理成章拿到了这笔大订单。

郑崇华坦言:“当初,我们只希望能为地球环境多尽一点力量,没想到还能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商机。有些人认为环保就是给公司增加负担,我不认同,企业经营应该有更聪明的做法。追求利润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两者之间绝对不是冲突的关系。”

对于自己退休后的新身份,郑崇华戏称是“台达代言人”,主要投身于台达的绿色公益活动。这位早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电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头脑里似乎随时随地都在琢磨更好、更环保的技术,不知疲倦。

目前中国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不足、雾霾频现。郑崇华说,所以台达除了工业产品之外,还有很多生活类的节能产品。比如电梯,传统的电梯系统采用煞车电阻,一来造成可用能源浪费,二来煞车电阻需要定期保养才能正常运作,耗费人力和金钱;三来如果多部电梯同时运作,多个煞车电阻产生的热能必须透过风扇或冷气降温,造成双重能源浪费。

郑崇华滔滔不绝地介绍道:“我们研发了一种产品,它的原理就是取代现有电梯系统中的煞车电阻,将电梯运行中产生的位能转换成可再利用的电能,回馈到市电电网中,进行能源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用电量,还能够节省安装煞车电阻和其保养维修费用。”

台达在郑崇华的带领下,既生产节能产品,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公司内部也形成了开新能源车、低碳生活的绿色风气。同时,郑崇华还要求台达的供货商也实施相关措施,从源头制定规则,注重环保。

2002年,郑崇华成立了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用大量资金赞助大学,以及相关机构的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项目。在大陆,该基金会先后与八所重点大学合作,共支持了214个科研项目。2006年8月,基金会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达成长期合作的共识,先后赞助了五届“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

谈到2014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的主题“阳光与美丽乡村”时,郑崇华感叹:“现在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大部分应用在城市,但中国农村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又因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弱,因此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农村更是十分有必要。”

洞若观火

性格直爽又洞若观火的郑崇华,经常对台湾的政治经济做出针砭时弊的评论。

他告诉《21CBR》记者,台湾在几十年前有非常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首创加工出口区、推动高科技工业的发展,虽然没有直接给企业太多的补贴,但创造了一个非常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家的干劲也都很足。

不过,世易时移。面对当前的迷茫,郑崇华直言:“拥有一个稳定向上的政治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制定合乎世界潮流的经济政策,提升整体产业研发与创新的能力,与国际接轨。企业则应该领先市场的变化,洞悉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创新与对地球友善的服务与产品。”

台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大陆地区建厂生产,1992年,台达在大陆的第一座工厂设在广东东莞的石碣镇。郑崇华说,当时的东莞石碣就像1971年台达刚创立时的台湾,工人充裕,大陆官员也积极招商。目前,台达集团在大陆已设立了49个分支机构及服务网点。

对于两岸经济合作以及现在两岸服务贸易的协定,郑崇华的感受和观点都相当明确:“对于服务贸易协定,台湾这边确实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还不太了解,而且过去台湾人对大陆的确有一些不好的印象,但现在大陆对台湾很友善。”

相当了解大陆市场的郑崇华相信,台湾的企业到大陆后,以他们过去的经营方式和经验绝对会在大陆有很好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很多台湾企业在大陆发展得很好了,所以今后加强两边的交流绝对是双赢。当然,加强了解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所以现在应该让更多的台湾人来中国大陆实地看一看。

当《21CBR》记者问及郑崇华对大陆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何建议时,他以韩国发展电子产业的策略为例,指出政府不能永远靠政策扶着企业走路。扶持本国企业肯定没有错,但关键是要培养它们努力提升技术和竞争力,扩充自己的硬实力,这样即便没有政府的政策偏袒,也能够凭借企业自身的能力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郑崇华曾经到韩国考察,“韩国政府非常支持电子产业的发展,甚至特意跑到美国去挖高端的技术人才,然后训练自己本国的员工。等到本国的员工培养起来后,他们就把美国人一脚踢开了。当然这种竞争是不择手段的,我也不赞同这样的行为,但我们从中仍然可以看出一点,韩国政府对韩国企业的扶持是造血而不是输血,是教会他们生存的技术和本领,而不是直接拨给他们多少钱或者是明显的政策偏袒。这一点正是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

郑崇华的父亲是一位悬壶济世的中医师,其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工作全力以赴的信念对郑崇华影响极深。郑崇华说,台达现在做的事情,都是朝理想去做,对社会有贡献及价值的产品,自然有商机。

猜你喜欢

台达大陆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节用厚生 台达50周年展在北京举办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台达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
——“绿筑迹 ——台达绿色建筑展”台达记者会
冰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