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 YEARS

2014-04-29倪玮

大学生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实习生

倪玮

作为一个学了6年新闻的学生而言,实习对我来说,意味深长。

与其说是我的大学贯穿着实习,不如说是实习里贯穿着大学。

从大一到研二,我一共实习满20个月,这当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最直观的,是舍友告诉我,如果我回到宿舍面有倦容形容枯槁一言不发直接爬上床,那肯定是去实习了;

如果说一句“好累”但5分钟后开始谈笑风生说起段子来,那一准是去自习了。

嗨,这让我又爱又恨的实习!

我的“实习大学”

别人都说,大学是最青葱美好的四年时光,我怎么感觉我的大学全用来实习了?它让我蓬头垢面、灰头土脸。

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一进校,我就听忧心的学姐劝诫,实习要趁早!找工作时,能否拿出自己署名的作品太重要了。我听得心惊肉跳,立马决定,大一暑假就开始实习!

第一份实习,我给自己打了预防针,要谦卑,要放低心态。我央告相熟的《厦门日报》记者帮我联系到在报社实习。第一天,我拿着学院的证明文件给领导签字、盖章,办理实习手续。部门领导看了一眼,顿时就不高兴了,冲我吼:“我们日报很严格的,怎么现在找实习生都开始要大一的了?大一你知道啥啊!”站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一下子就泄了气,眼泪冲到眼圈里,但我忍着,想着如果真的哭了就看上去更弱了。好在他还是给我签了字盖了章。那时的我,几乎没遇到过这么直接的指责。就好像你全副武装充满干劲儿想要去打小怪兽,结果对方穿着远超你的装备,一下子把你击倒在地。做第一份实习的时候,你还真得习惯自己是个“软柿子”。其他细节,比如有些公司不给实习生办进出卡、不给实习生办饭卡,都得习惯。

当我结束实习时,还是找同一个领导签字。让我意外的是,他签了字后特意跟我道歉:“听说你暑假表现不错。我当时对你质疑,是看你太小,啥也不懂,没想到,你学得挺快。”我一下就释然了,这是对事不对人的。而且,如果没有第一次的直接质疑,或许就没有后来他对我的“刮目相看”呢!

有多少付出就能有多少回报,此话不假。当我实习很辛苦时,我似乎一下子就成长了——书本里的知识,原来是学过就丢过,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的知识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学习新闻理论时,老师出题:《医生屡犯错罚做洗衣工》这个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妥。当时我完全没概念。老师解释,这样的标题失去了公平性,“罚”字显示了对洗衣工的不尊重。类似的细节,课堂上的我不会太注意。“写新闻要注意客观公正啊!”这样的话是听过丢过。但我大四实习时,有一次写一篇人物报道,用了带引号的“小气”形容主角A的朋友B,竟然引发一场骚乱。当事人B拿着报纸来到报社,说要告我侵犯他的名誉权,差点闹上法庭。细想,的确,前后的行文细节加上这个“小气”的用法(虽然是加了双引号的),更像是在指责他。更要命的是,因为时间紧迫,我并没有采访B,所有的细节只是来源于A的叙述。对文章负责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养,这件风波让我难忘。

“低年级学生不要去实习。”学院里持这样论调的老师居多。我能理解他们,但这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提出来的——他们人到中年,觉得社会应酬太多,专心学问时间太少;他们希望同学们能在象牙塔里看书、思考,保持无忧无虑。但是,他们不知道,已经看了太多年书的我们,多么希望能够尽早地进入社会摸爬滚打一番!我们忧心没有经验,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吃亏。与其大一大二暑假宅在家里当米虫,不如去社会大学里体验一番,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我又“高开低走”了

有句英语俗语:Bite more than you can chew。直译过来大概就是,吃的比消化得多,大致就是劝诫,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

2013年3月,我在一个国家级英文媒体实习,给其校园版编译和写稿。那时候,我的课程特紧张,白天实习,晚上得赶公交回学校上课。有一次,一个编辑姐姐下午4点临时交给我一个任务,打电话采访某教授并记录对话。我看了看表,如果晚上6点的课我不想迟到的话,最迟4点30得走。半个小时,能不能完成任务?我犹豫了两秒钟,答应了编辑姐姐的要求。火速开始打电话,电话采访完毕,一看表,4点15分。我刚去实习,特别想“秀”一把,就以飞快的速度记录了中文内容并翻译成英文。我紧赶慢赶回了学校,刚在教室里坐定,编辑姐姐的电话来了。原来,我15分钟内完成的英文编译稿,先不说一些语法错误,连教授的名字拼音也写反了!顿时,我特别沮丧,后悔自己弄巧成拙。有些时候,能把事情高效率地做完是好事儿,但更多时候,需要时间和精心雕琢才能保证一件任务真正做好,必须有取舍。此后,我无论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还是接受任务的时候,都会把time management(时间管理)的因素考虑在内。

我不知道其他的实习生是不是会像我一样,在实习初期,特别想要impress(打动)别人,就想干一点儿不平凡的业绩。现在回想,这样容易浮躁,让人忽视细节、不够专注。实习不是面试,在相对较长的实习期里,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反思一下,这似乎是我实习时的一大毛病,总喜欢高开低走——上手工作很快,一旦长时期工作得不到我认为的认同,我就开始觉得没有动力,所以总是虎头蛇尾。

实习生的认同,其实是一个非常tricky的问题。我在某英文媒体实习时,一次写了一篇比较重要的稿子,有几个数据的来源没弄清楚,当时找我,我赶回学校上课了,电话里解释得不是很清楚,领导就不太高兴。后来,领导在办公室里下了禁令:实习生不准单独写这样的稿子,就算是帮忙,也一定要先给版面编辑一份提纲,严格把关。我是从另一个实习生那里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我挺委屈的。他们不满意我的稿子,但是又没有直接跟我说,也没有给我申辩的机会,而且还没有告诉我,这样是不是不够尊重实习生?那个实习生听我发了牢骚,撇了撇嘴说:“亲,你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而已,真的只是nobody,你还想要怎样啊?”

的确,实习生招聘,相对于正式员工,简单得多,按他们的说法是“比较杂的”。一般单位只让实习生干打下手的活儿,合情合理。很多公司的正式员工用内网,作为“局外人”总感觉插不进话。有次实习,一个外国专家偷偷问坐我对面的编辑:“你后面那个腼腆的女孩儿是谁啊?”听了这话我就哭了,从小到大,我一直以“动如疯兔”的形象示人,被人错认为“腼腆”还真非我所愿,实在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我的活泼啊!

有句话说,看一个公司好不好,要看这家公司对实习生好不好;也有人说,要看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能力,就要看他是不是一个好的实习生。怪不得一面是网络上的HR痛斥实习生太不懂事,比如订饭这种事居然不屑做;另外一面是实习生们作为无产阶级联起手来,一起爆料公司的“惨无人道”。都有理,只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上。所以,就当看个热闹吧!

实习是实习,生活是生活

和舍友聊天,我们都很有共鸣——实习是实习,生活是生活。

曾有某人物杂志的副主编写了一篇长微博,介绍在杂志实习的四个实习生分别是用怎样的手段impress到他们,并最终留了下来。这几个实习生,要不就是约到了极难找到的采访对象,要不就是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改稿——说到其中一个女生时,副主编甚至用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字眼。一个特有趣的现象是,在这篇微博底下点赞的,大都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而我的朋友圈们,普遍评论是“太可怕了”“太变态了”。退一万步讲,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人生总要有几次不顾健康说熬就熬的熬夜嘛,但如果这描述的是常态,那我宁愿当个逃兵。

因为我们尝过这种辛苦。在实习单位里,实习生是弱势群体,没有钱、没有归属感、默默地在角落里做着边缘的活儿。是的,的确可以指责实习生:你还不够刻苦,你没有拼尽全力!但是,大部分普通如你我的人,战斗力有限,并非超人;“鸡血”也有限,不是可以碰壁几十次后还能笑着撞南墙的。

在找不到采访对象、约不到人的时候,我的确曾经指责自己,你为什么不像那个“传说中的实习生”一样,每天都给采访对象发一封情深意长的邮件,总有一天他是会回复的呀!在采访不到名人的时候,我的确也动过心思,为什么不像中传的那两个学生一样,在微博里求转发要采访姚晨,后来就这样成功了呢!只不过,这样成功的例子太少太少,所以才在无数个没有被说出的失败例子中鹤立鸡群成了新闻。

我渐渐明白,不必给自己过重的精神枷锁,量体裁衣有的时候也未必不是好的选择。越实习,我越学会对自己宽容——并不是做任何一项交代给你的任务,就一定要做到感天动地、毫无所缺,也完全没有必要默默承担很多并不属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在一天的实习和学习后,还要占用休息时间来处理消化实习的额外任务——没有人需要你过于变态的热忱,实习是实习,生活是生活。但是,始终如一地尽自己当下所能做好工作,是实习生的责任。我如果做到了这个要求,即使犯错误了,或者结果不够好,那也当做是过程中的风景,别对自己太狠。

可能是已经在六家媒体被轮流“摧残”过,我真心体会到——没有什么能代替你自己心里的小快乐。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给自己放假。曾经湖南卫视的一个编导喝醉了拉着我们跳舞,以一种掏心掏肺的姿态告诉我们,一定要培养一份和工作无关的爱好。当时我不懂,现在我懂了。不管在哪一行,人都需要一些内心的、不受世俗标准所囿的东西。就像马把身体的重量平摊在四条腿上才不容易摔倒一样,实习、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都不能是全部。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实习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实习生教育程度与酒店的交互影响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遗传病史
医学实习生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实践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医学实习生带教的心理因素分析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