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元的水彩风景画
2014-04-29张作明
张作明
古元是一位卓越的版画大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水彩画家。
早在中学时期,古元就爱好美术,尤其喜欢画水彩画。战争年代,由于条件所限,他主要从事版画创作。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古元才重新拿起水彩画笔,陆续创作了几百幅水彩风景画。这些作品,淳朴、洗练、清新,饱含革命激情,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强烈、鲜明的时代感,是古元作品包括版画和水彩画最可贵的优点。古元善于感受并捕捉具有时代特点的视觉形象,通过造型艺术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使欣赏者从中受到感染,精神上有所收益。他的风景画,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生活,表现出时代的精神。古元的作品所以具有时代精神,其根源在于革命的信仰与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一位外国朋友评论说:古元的心连接着中国人民的大心脏,他的脉搏随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正因为如此,古元能够敏锐而又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时代生活的变化。为了充分的、完美的表达这种感受,古元历来反对自然主义照相式的描摹对象。他写生不是见景就画,而是认真观察,反复琢磨,努力寻求具有时代特点的形象,选择新鲜的角度,从平凡生活中发现蕴藏着的时代精神,探索内在的美。
《严冬已过》,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作品。作品描绘湖水融化,生发的林木、嬉戏的鸭群、沁人心脾的清晨气息……画面虚中有实,静中有动。标题更加扩大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主题思想,使读者不由得从自然界联想到社会生活,那摧残和窒息一切生命的“严冬”已经过去,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了。这幅画形象地表达出亿万人民,包括古元自己获得第二次解放以后心中的喜悦和希望,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感情和心愿。
《井冈红花》,在写生时眼前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红花,并不起眼,却引起古元的重视,他特意把曾在另外一个地方见到过的杜鹃花盛开的景象,移到这幅画上,赋予这幅画深刻的思想内涵。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化为美丽的杜鹃花,染红了革命摇篮井冈山啊!这幅画是缅怀先烈、抒发革命情怀的歌。
同是表现劳动生活纯朴的美,但是古元笔下没有米勒(1814-1875)作品中那种沉默的气氛,人物疲惫、不堪重负的形象;同是歌咏大自然的美,古元笔下却没有列维坦(1861-1900)作品中那种忧郁的情调。这种区别,从本质上表现了截然不同的时代感。
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是古元作品非常突出的特点。他不画没有人间烟火气味“纯自然”的风景,也不画过分人工雕琢的景物,而刻意追求乡土生活的情调。绿草如茵的《内蒙牧场》、阅尽沧桑的《绍兴戏台》、辽阔丰足的《东北农村》、繁茂兴旺的《林业大队》、春意盎然的《油菜花黄》、秋阳娇艳的《晒红果》、忙碌的《黄河渡口》、活跃的《陕北运输队》、郁郁葱葱的《雨后梯田》、人勤春早的《海南冬忙》……一幅幅感人的图画,洋溢着淳厚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元创作的源头在于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了解得细致、深入,爱得深厚、真诚。因此,他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的情调和意境,流淌出涓涓活水。
古元的艺术以朴素著称。像生活本身一样朴素无华,像古元的作风一样朴素自然,脚踏实地,没有半点装腔作势。他画风景,多有人物劳作其间。虽然画中人物很小,但其动作、体态、神情却刻划得极为精到,非“逸笔草草”的点景之作。因为这些人物是劳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人,也是山川大地的主宰,古元是怀着尊敬和挚爱描绘他们的。即使没有人物出现的《鱼塘》,同样充满生活气息。古元十分注意观察自然景色的变化,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清晨黄昏、山光水色,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等等特色,捕捉不同的情调和意境,抓住细微的征候,塑造典型化的自然生活形象。他非常善于画水,《新安江水库》澄明如镜,《太湖渔帆》水雾苍茫,《远望东海》烟波浩渺,《绍兴水巷》晶莹似银……大自然瞬息万变,一景一物都富有个性。它们是人民群眾劳动和生活的环境。
《推碾》画的是北方农村日常生活场景。土石房屋,驴拉石碾,人绕碾转,推米磨面。地上放着装粮食和过箩的家什,还招来两只啄食的鸡。画面散发出淳厚的乡土气息。每个在北方农村生活过的人,看了都会感到熟悉和亲切。他在《江南三月》中画的不是电动抽水机,而是古老的人力龙骨水车。这些劳动工具虽然简陋,但是劳动者的精神境界是健康的、高尚的,图画充溢着农村新生活的气氛。
融汇版画语言,是古元水彩画独有的特色。版画节奏鲜明,对比强烈,造型概括、洗练。作为版画艺术大师,古元的水彩画吸收了版画的长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位版画家的水彩画。他不求复杂的光色变化,而更注重把握情调和意境。与他的版画一样,水彩画也越来越单纯,言简意赅。古元忌讳繁琐,力求以最简洁的形式表现最丰富的内容。面对芜杂的景物,他总是探索最概括精练的表现,构图、色彩、造型,竭力删繁就简,省略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对主体加以强调,给读者造成最突出的印象。古元的许多版画作品是由水彩发展变化而来的,如《绍兴风景》《江南三月》《新芽》《玉带桥》《初春》等等;另一些版画,显而易见融和了水彩画的长处。木刻《初春》是水彩画《严冬过后》的变体,木刻更加强了树林的节奏和韵律感,以及倒影的刻划。水印套色木刻《麦苗肥》,朝雾弥漫,空气湿润,虚实相生,令人心爽。尤其是树林的处理,颇得水彩画之趣味。《山城一角》这幅重庆写生,以赭石色调概括建筑和被雨淋湿的阶梯,大笔触的墨色简略画出景物的结构,突出了山城街道起伏的特点。浓重的背景,衬托色彩鲜艳的雨伞和坡道反射的天光。这幅水彩具有版画对比强烈的效果。古元1961年在太湖和1972年在井冈山、新安江、绍兴写生创作的水彩画,借鉴中国水墨写意画,利用宣纸和皮纸,在用笔、用色与空灵的处理方面,独具匠心。但是仍保持水彩画水色淋漓,清新、透明的特点,拓宽了水彩画艺术表现形式,为它的民族化创造了可喜的成果。
有人把画家的劳动比作蜜蜂采花酿蜜,这是很形象、很贴切的。写生是水彩画创作最常用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古元除作写生之外,还凭记忆创作了不少水彩风景画。创作过程是一个加工酿造的过程。在记忆中留下来的东西,是经过了过滤的,具有最强烈、鲜明的特征,给人感受最深的东西,这些凭记忆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比写生更集中、更精练。《严冬已过》《迎风》《扬帆》《雪晴》等等,都是如此。
古元作画一向坚持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他无论写生还是记忆画,总是先求立意明确而含蓄,内涵丰富,根据立意进行艺术加工,集中、取舍、增删……不受眼前的或一景一物的局限,力求更深刻,更鲜明,更典型地揭示客观世界的美。古元的水彩画,谈不上是学哪家哪派。他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东西,主要靠自己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古元的功夫在作画之外,他画中之趣,则在于技法之外的修养,古元从不墨守成规,拘泥成法。他不断求索未曾被别人、也不曾为自己表现过的新的角度、新的意境、新的美感。他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他的艺术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道路是不平坦的。“左”倾思想否定百花齐放,把一切越出框框的创作,视为异端。五十年代,古元刚刚画了一些水彩风景画,就被人指责为“政治上衰退”。但是他坚信,人民需要健康、优美的风景画。他坚持不断实践,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水彩画作品。到六十年代,随着“阶级斗争”的不断升级,他的这些作品竟被指责为“比公开拿抢的敌人更危险”。十年动乱,夺去了一段比金子更宝贵的时光。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古元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1980年10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首都中国美术馆主办“古元画展”,展出木刻和水彩画共计190件,受到中外广大观众热烈赞扬和美术界的高度评价。
古元的水彩风景画,宛如一支牧笛,为山川大地,为社会主义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宛如一簇山花,愿它开得更鲜艳,为人民生活增添更多田野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