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网络流行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2014-04-29王茹花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

王茹花

【摘要】本文对当前大学生最常用的20个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同时也对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5个原因进行分析,在查证这些流行语来源的基础上,依据其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并探索这些流行语在校园流行的原因以及可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而就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大学生选择性地使用网络流行语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流行语 调查解析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15-03

网络已经成为今天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你是在大学校园里、食堂里、宿舍里,还是课间甚至是课堂上,随时随处都会看见大学生借助于电脑和手机上网的各种场景,也随时随地“遭遇”着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的“侵袭”。“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时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产物,以其独具的特点和形式彰显着网络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大学生热衷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标准、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因此,调查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是打开当代大学生“心灵密码”的钥匙,是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内心世界、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文化价值观和心理动态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对象和方式

本次调查研究以某师范大学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164名,其中男生84人,女生80人,收回问卷158份,有效问卷152份,问卷有效率为96.2%。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专业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知识差异。为了真实地了解学生使用流行语的情况,本次调查采用开放式的问卷,让学生按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在问卷上写下自己经常使用的20个网络流行语和5个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

本次问卷统计出的网络流行语共计549个,其中词与短语434个,句子及句子模式115个;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共计33个。为了使该研究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本文的分析建立在使用频率排行前20的流行语(其中包括使用频率相同的不同流行语,因而表一中的网络流行语实际数目共计是23个)和排行前20的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基础之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百度百科、中国期刊网等网站和图书馆,查阅相关研究论文、报告和资料,全面掌握相关的信息。

2.问卷调查法:笔者通过两份问卷,分别统计了大学生最常用的20个网络流行语和使用流行语的5个原因。

3.访问调查法:笔者利用课余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相关情况。

4.数据分析法: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1.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流行语分析

表一:大学生最常用的20个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次、排行以及来源统计表

笔者对大学生最常用的20个网络流行语从其来源分为四类。

(1)来自国外网络影视节目的人物形象或者对白。如“给力”、“坑爹”、“亲”、“宅男/女”、 “高富帅”、“杯具”、“达人”、“卖萌”、“outman/凹凸曼”、“控”等,均来自于这两年在大学生当中流行的来自于日本和韩国的,在网络上热播的影视剧的译本。

(2)来自港台及大陆网络游戏用语。如“屌丝”、“你妹”、“淡定”等。

(3)来自网络本身的发展所产生的一些网络新词。如“神马(都是浮云)”、“伤不起”、“有木有(有没有)”和“童鞋(同学)”等。

(4)来自于港台以及大陆一些电视节目。如“hold住”和“打酱油”。

根据其构成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五类:

(1)谐音类:“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杯具”、“童鞋”、“蛋定”和“鸭梨”。

(2)外来语类:“亲”、“达人”和“控”。

(3)混血类:“hold住”。

(4)转义类:“你妹”、“打酱油”。

(5)情绪类:“给力”、“坑爹”、“亲”、“伤不起”、“你妹”、“杯具”、“达人”、“卖萌”、“蛋定”和“鸭梨”。

2.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调研问卷整理统计,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原因汇总为:

表二: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原因以及频次

根据以上的统计表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最主要原因是跟风模仿和从众心理,其次是因为这些流行语本身具有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特点,再次是因为这些流行语与时代热点密切联系,切合时代心理,反映时下社会生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赶时髦。可将其分为五类:

(1)宣泄情绪类:“坑爹”、“伤不起”、“你妹”、“杯具”、“蛋定”和“鸭梨”、 “神马都是浮云”和“有木有”。這类词语在流行语排行榜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功能就是宣泄情绪的,也说明处在交际工具大力发展的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情绪宣泄手段的多样化。

(2)抒发感情类: “给力”、 “亲”、 “达人”、“卖萌”。这类词语在流行语排行榜中位于第二。这说明处在交际工具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亲密情感表达的需求。

(3)盲目跟风类:“屌丝”、“达人”、“控”、“卖萌”和“亲”。笔者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每天经常使用的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并不清楚,只是盲目跟风,更不知道很多流行语来自日韩网络流行文化。

(4)追求时尚类:“屌丝”。笔者在访谈和问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每天乐此不疲所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意并不是很清楚,不去想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也不去想他们是褒义还是贬义,只是为了互相取笑或者玩乐而随口使用。用冯小刚的话说就是:“称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称自己是‘屌丝那是自贱。分属两个不同群体:一个是弱势群体,一个是脑残群体。看评论,一些人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上了流行的当;一些人则执迷不悟,坚持认为‘屌丝这词不寒碜,跟镀了金似的。”

(5)标新立异类:“童鞋”和“雷人”。大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猎奇求新、紧跟时代潮流、生活节奏感强的群体,喜欢标新立异,这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着装方面,而且体现在他们日常的口语交际和交流中。

四、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心理、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解析

大学生如此高频率、大范围地使用诸多来自于日韩网络文化的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全球化浪潮中日韩网络媒体除了对我国网络媒体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之外,还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个性心理特征、社会文化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社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从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主要原因的频次分析有以下结论:

1.当代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计民生,勇于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人人都是记者和评论家”的舆论监督的职责,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

2.大学生热衷使用的这些网络流行语是观察社会热点问题与现象的“显微镜”,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外交等诸多方面现实情况在网络文化中的一个体现。他们在自由使用这些流行语的时候,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批判作用。

3.反映了大学生易受网络媒介影响的心理认知特征、感情丰富的生理年龄、释放压力和转移焦虑情绪的心理需求以及保护隐私、自我娱乐和彰显个性的个人意识。

从本次调查来看,大学生并没有像社会所期待的那样承担起“重建精神家园的使命感”、并没持有“民主协商和理性慎议”的态度以及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精英职责,而更多地是盲目使用和传播来自日韩网络文化的次文化,对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旨意和语用功能缺乏正确的态度和应有的严肃,并未能真正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参与的功效,反而更多地呈现出了网络语言暴力和网络语言攻击的倾向,无形中加速了日韩网络次文化在我国网络文化中的渗透。这些都足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自己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应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参考文献:

[1]巢乃鹏,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四辑)[M],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2011

[2]彭兰,网络传播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

[3]吴英,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战略[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

[4]杨钢元,形象传播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

[5]楊万亮,第一时间读懂网络流行语[N],重庆时报,2010(2)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