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移动互联美食APP
2014-04-29迟豁
迟豁
为吃货而生的美食APP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不仅让餐饮业越来越发达,也催生了一大批将自己标榜为“吃货”的人。
作为一名吃货,吃遍全球美食肯定是一生的夙愿。但是,越是地道的美食,越会藏身在市井之中,或是在某位妈妈的厨刀之下。以前,想要知道美食的在哪里,通常需要朋友之间的口口相传。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通过手机分享交流越来越方便。于是,一大批美食APP出现了。顾名思义,美食APP主要服务的对象就是广大吃货们,并以推荐和介绍美食为己任。
出于推荐和介绍的目的,现在的美食APP主要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社交分享类美食APP。这类美食APP将分享和社交作为主要功能,让吃货可以在其中分享自己吃到的美食,交流吃的经验。另一类是菜谱类APP,通常吃货都有一把好手艺,不能做一手好菜的吃货是不正宗的。于是,菜谱APP就将教大家做菜作为了出发点,让吃货们可以亲手做出各种菜品,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分享,一饱眼福也过瘾
作为一名吃货,吃就是本职工作。既然是本职工作,那这个“吃”字就不能太简单,至少应该是好吃的,或是有特色的美食才能配上这一个“吃”字。那么,这些好吃的,有特色的到哪里去找呢?社交分享类美食APP就解决了吃货们这方面的烦恼。想吃的时候,打开APP,看看各地吃货的推荐,什么值得去吃就一目了然了。目前,社交分享类美食APP数量不少,最近比较热门的是一款叫《食色》的APP。
打开《食色》,首先给人感觉就是:这是一个饕客版的Instagram(一款著名图片社交APP)。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晰的时间线,记录了全国各地的吃货实时贴出的美食,同时显示美食所在位置以及与你的距离。另外,点击图片还可以“直达”美食地点,还有大家都很喜欢的“点赞”。
进入主界面之后,没有弹出烦人的注册和登录界面,作为吃货的你直接就可以用加入《食色》这个由吃货组成的大家庭。打开相机,拍下你面前的美食,或是从照片库里挑出念念不忘的那张,加上一个增光添彩的滤镜。《食色》在滤镜数量的提供上显得很“吝啬”,不过,据说这不多的几款滤镜是开发者在分析了数千张质量上乘的美食照片之后总结出来的,所以滤镜的效果相当不错,可以很好搭配对应的场景。选好滤镜之后,添加美食名称、食肆招牌,再把它们做成文艺的杂志封面,打上自己的水印,接着就可以发表到《食色》上。然后,你就可以等待全国吃货们的“赞”和滔滔不绝的哈喇子了。
下厨,走在“做”的康庄大道上
在资深吃货们眼里,《食色》只是一款吃货社交APP,它只能满足“吃”的享受,却不能提供“做”的快感。不过还好,《食色》推出了《下厨房》的功能,如果你爱上《食色》里的菜,完全可以立馬自己动手做一做。
说到《下厨房》,想必各位吃货们就不会陌生了。作为国内比较知名的菜谱类APP,《下厨房》早已攻占了不少吃货的手机。
和《食色》类似,《下厨房》采用的也是小清新的整体格调,配合上“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口号,仿佛不尽情享用美食就是辜负了它存在的价值。既然是菜谱类APP,《下厨房》在食材分类方面显得很用心。根据不同的热门程度,《下厨房》将食材和菜系分门别类,方便吃货们进行查找。几乎只要是能入口的食物,在这里都能找的到。
在分类的详细页面中,各种菜品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向吃货们进行展示,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道菜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每道菜的下方还显示出了这道菜有多少人做过,吃货们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判断这道菜的热门程度。
随便点开一道菜谱看看详细内容。顶部是这道菜的成品展示图,下方跟随一段很有意思而又不俗的简介。瞬间就会让人对这道菜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去对它进行更多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详细的用料以及每一个步骤的操作图片,按照这些步骤一步步进行操作,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许多。相信即便是手艺不精的吃货,也可以做出一道道好菜来。
写在最后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也不断高涨,在家里下厨,需要对比尝试。到餐馆用餐,点菜也是一门学问。从各种可供挑选的菜肴中吃出特色,大饱口福的同时,还保证营养健康,确实值得细细琢磨。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美食类APP也开始赢得吃货一族的喜爱,并且迅速获得了广泛认同,将美味装进手机里无疑是如今最为时尚的美食消费方式。
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美食APP远远不止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两款,其他的也是各有特色,其中也不乏一些相当优秀的产品。作为一名吃货,决不能太过拘泥,“吃”出自己的格调,“做”出自己的风格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发现其他好的美食APP也不妨试用一下,或许就能在其中收获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