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概念” 妙笔生“理”
2014-04-29许明秋
许明秋
在当今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有的说理止于浅表,仅说几句常理常识,见解平常;有的对论证概念“整体打包”,缺乏分层解析,概念单一。这样的文章都没有生气和精神,更缺失说服力和思辩力,文章没有灵魂。那么,怎样才能使议论文说理充实丰富呢?在2014年江苏高考评分细则中明确说明,对观点中的重要概念要进行准确界定,并进行“分解”和“剖析”,也就是说,在议论中若能选取具有丰富思想含量、多种思维取向的语句来对所要论证的核心概念的含义作深入透彻地解析,那么能使思维的层次和深度得到提升。
所以,对观点的议论不仅需要有深刻独立的思考,而且更要有集中鲜明的阐释。那么,在此我总结对概念“界定”“分解”“剖析”的三种方法,以供学生借鉴:
一、用名人名句等哲理性语句解释概念
名句是经过大家思想锤炼的,又是后人通过生活实践检验过的,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能用名人警句来解释核心观点是行之有效的,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别人的认可度。
如一篇《挣脱思想的樊笼》的作文,开篇这样写道: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们人类能够自由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源于思想的自由。试想,若是连思想都被束缚了,那么我们无论如何挣扎,都不会飞出这无边无际的生活的樊笼。
作者在这里要阐述“挣脱思想樊笼,获得灵魂的自由”,引用了帕斯卡尔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哲理句,这样的开篇使得文章灵动而丰富了。
再如,在《崇尚简单》的议论文中,学生是这样写的:
禅语有云:一生万物。太一为万物之始,一为至简,却演化出无穷无尽,为至高至圣之道。再为艰深难懂的象形文字,究其本源都不过是简单的一笔笔线条;再为精美绚丽的油画,究其本源也不过是红黄蓝一条条色彩的碰撞;再为精密复杂的钟表,究其本源也不过是石英和金属矿石一样样物件……繁复是衍生物,只有简单才是源头。
有一句禅语“万物归一,万法归一,一生万物,一生万法。”作者在这里用“一生万物”之“一”来解释“简单才是源头,才是万物之本”,也是合乎逻辑,合情合理的。且能由“一”顺势引出“象形文字中的一笔笔线条,油画中的一条条色彩,钟表中的一样样物件”,进一步印证了“挣脱枷锁,崇尚简单才是真理”。
又如,有一篇有关“文化遗产”的作文,有学生在阐述概念时引用了冯骥才的话语,“文化遗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文化遗产传承了人类生命的历程,是中国人的所有生命内涵”。这样的借鉴也能表达出个人对“文化遗产”的独特理解。
所以,我们要涉猎丰富的材料,广泛的积累,经过思考、判断、取舍,选择合适的别人的语句来为我所用。
二、用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比较概念
一般来说,一个观点中一定有核心词语,这个核心词语一定要分析透彻,那么,我们还可以找一个相同、相近的词语来阐释,或找一个相反的词语来比较,在阐释比较中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内涵。
如一篇写《率性》的考场作文,有学生在阐述“是什么”时这样写道:
率性而为并非不知深浅地张扬个性,也不是无所顾忌地特立独行,更不是任凭喜好地胡作非为,而是坚持基本的准则,守住做人的底线,遵循社会的道德。在率性的背后首先应该是思考斟酌,明辨是非,然后才是不顾世俗的释放自我。
也有学生是这样写的:
率性随兴不是鲁莽行事,不是恣意妄为,不是想一出是一出,不是跌跌撞撞不知所求,它讲究的是一种内心的修养,是一种有我的境界,是洒脱是豁达是开朗是豪迈。
这里,先引进了“张扬个性”“特立独行”“胡作非为”“鲁莽行事”“恣意妄为”等和“率性而为”相近或相异的概念加以区别,而后在阐述“不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是什么”,在正反对比中让我们认识了“率性而为”的真正的内涵实质。
要注意的是,新提出的概念要和所论述的概念具有相关性,假如引进和主概念毫无瓜葛的词语反而会弄巧成拙,造成思维混乱。
再如,在2011年江苏卷高考优秀范文《拒绝平庸》一文中,开头是这样提出观点的:
今世之人,多以奉行中庸之道自喻,即与世俗同流,人云亦云,而其自身便少了一些原则,多了一些铜臭;少了一些坚守,多了一分谄媚。
而我要说,拒绝平庸。
“中庸”是作者提出的新概念,也是对“平庸”的内涵阐释。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主概念,给读者以独辟蹊径的感觉。
三、化抽象为形象无形为有形地解析概念
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不易阐述清晰,那可以找个具体可感可观可视的喻体,用通俗易解的喻体来阐述,达到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从而揭示概念内涵实质。
如,学生习作《心中要有“笼”》这样阐述:
“笼”在大家眼中,是束缚是禁锢,是一所人正在服狱的监牢。对一只鹰而言,“笼”是捆绑其手足的镣铐;对于画眉鸟来说,“笼”是其飞翔后栖息的安心之地;而对于人,“笼”应该是制约人们心灵的度,是一条道德的安全防线,是限制人们肆意行动的准则。
文章借助“监牢”“镣铐”“安心之地”“安全防线”这些具体之物,层层分解剖析,使读者对“笼”这个概念有了形象深刻的认识。
又如,为了论证“生命”这个话题,作者选用了精彩的博喻,从不同领域寻找阐释“生命”的不同的点来剖析“生命”这个抽象深奥的概念:
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音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我们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
“生命如画”,“生命如歌”,“生命是山”,“生命是路”,“生命”本身是抽象玄妙的不可明示的概念,作者用一串比喻把其内在本质揭示得淋漓尽致。
比喻是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的常用方法,用比喻形象化地解析概念,也是比喻说理,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概念。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说服力强,胜过一大篇平淡无奇的议论。繁难玄奥的道理,一经比喻就能易解好懂。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比喻解析概念,要找准比喻体与主概念的契合点,要力求比喻生动新颖。
总之,在议论文中,讲道理和摆事实同样重要,我说,一篇出彩的议论文,讲道理远胜于摆事实。当今高考议论文越来越重视讲道理的深奥和透彻,而我们学生往往思维单一,贫乏肤浅,所以更要改变以往的思维陋习。在此,我列举以上种种,让学生学会剖析“概念”,妙笔生“理”,使文章生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