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的守护者,时间的搬运工
2014-04-29时间背包客
时间背包客
这里介绍的几款作品,对于钟表来讲都是颠覆性的,虽然他们都是利用齿轮和发条传输动力的纯粹机械表,但却彻底改变了传统钟表承袭了几百年的读时方式,时针、分针、表盘、刻度、摆轮、擒纵,甚至陀飞轮和芝麻链,这些最传统的复杂结构也都以另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出现在手腕上。对于这样的作品,年过60的制表大师们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孩子们在“奇技淫巧”中丢失了传统;而身家过亿的新锐富豪们可能会趋之若鹜,因为在实现了前卫外观、复杂功能的同时,他们更精准、更耐用、更轻也更昂贵,传统瑞士顶级腕表所拥有的极致打磨、抛光和倒角样样不少。戴在手上“撞表”几率几乎为零,过些年玩腻了送到拍卖行,他们的身价可以和特殊面盘劳力士与限量版百达翡丽比肩,几十上百年之后,他们依然帅得掉渣、酷得冒泡。到那时你才会明白,这些有理想的青年独立制表大师,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机械的纯粹。
真正的液压机械——HYT H2
制表师GIULIO PAPI
2012年时,就职于爱彼表厂的天才制表师GIULIO PAPI与几个对于液体机械工程有独到见解的工程师一拍即合,推出了划时代的液压腕表HYT H1,它拥有两个可伸缩的储液槽,由一根透明管相连,其中一个储液槽内是含有黄色萤光的水溶液,另一个中含有透明的黏性液体,两种液体中分子之间的排斥力让他们永远泾渭分明,不会混和。储液槽由高强度、十分灵活的电镀合金制成,透过活塞推动液体,其中一个压缩时,另一个膨胀,仿若呼吸一般用黄色的液面指示时间,每天晚上6点的时候,萤光液体会以逆流方式回到原来的位置,实现了“逆跳”功能。今年HYT的最新款H2的两个“引擎”经过了重新设计,与汽车发动机气缸一样呈“V”字形排列,砝码摆轮系统的支架呈拱桥形状,像陀飞轮一样夺人眼球,3点位置增加了显示表冠上弦和调时挡位的指针,对应在9点位置的是液体温度指针,保证了时间指示的可靠。H2采用了DLC涂层钛金属表壳,尺寸达到了48.8毫米,厚度却仅有7.9毫米,双发条盒能够提供8天的动力储存,堪称独立制表界的“省油王”。
磁场的成功招安——柯籁天音X-trem-1
制表师Christophe Claret
Christophe Claret的名字在瑞士制表行业如雷贯耳,因为他为一线大厂提供陀飞轮技术支持,与从来不造车的“技术大牛”西门子和博世不同,他拥有自己的腕表品牌,这个拥有美妙中文名的独立制表品牌只生产千万元级别的限量表款,比如这只X-trem-1,它不但拥有倾斜30度的浮动陀飞轮,更拥有让人瞠目结舌的显示方式,利用磁力控制表壳两侧蓝宝石玻璃管中的小球指示时间。众所周知,磁力是传统机械表的大敌,除非在机芯的关键部位不使用钢铁,要不然很难摆脱擒纵系统受磁的困扰。X-trem-1的curvexe立体夹板和其他部件都采用了不受磁力影响的超轻钛金属打造,一个发条盒为陀飞轮提供动力,另一个发条盒则负责带动两个微型磁铁。这款表的表壳材质为钛金属、玫瑰金和铂金,每款仅仅发售8枚,可以预见未来定会成为拍卖场上的热点。
真正的时间金字塔——和域UR-105M
制表师Felix Baumgartner、Thomas Baumgartner
1995年石英危机接近尾声之时,才华横溢的Baumgartner兄弟与一位建筑设计师一起创建了Urwerk品牌,他们从17世纪欧洲先辈制作的夜钟中汲取灵感,以“展示计时的基本特征,摒弃一切外在指示标志和花俏细节,冷静地体现时间的奥妙”为宗旨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每一只和域腕表都拥有四个锻造铝合金材质的行星转头,类似金字塔的每个面上都印有数字,露出表盘的数字指示当前的小时,而与塔尖对应的表壳底边刻度就是当前的分钟,如此直观的指示时间需要几百枚高科技材质零部件的完美配合。此外,所有Urwerk腕表的背面都带有润滑油寿命指示和快慢微调功能,这些会影响到钟表走时精准程度的指标能够如此直观的显示,对于传统钟表而言是不可想象的。最新款的UR-105M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罗马武士的盔甲,将钢制表圈的质感与钛金属表壳的轻盈完美结合,并在看不见的擒纵系统中使用了卡罗素这种传统的装置,让古典与现代发生了潜移默化的碰撞。
皇家超长动力跑车——迪菲伦wx-1
制表师Jér·me de Witt
迪菲伦的创始人Jér·me de Witt先生不但从家族继承了精湛的制表技艺和专门为法国皇室制表的传统,他本人更是拿破仑的增外孙,拥有十足的皇室血统,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迪菲伦的腕表侧面都会镌刻24根“帝王柱”了。品牌创立十多年来,Dewitt只生产过一款不带“帝王柱”的表款,就是这只wx-1,粗看起来,它的卖点似乎是那只突出于表壳之外的表盘,用两组齿轮指示时间,但细看表壳的侧面,你会发现表冠旁边的圆洞里隐藏着垂直的飞行式陀飞轮。而拽开表壳外套,由五个发条盒组成的齿轮组映入眼帘,更让人惊奇的是,与陀飞轮一样,他们也都是与机芯垂直的。这枚腕表需要通过附赠的“小电钻”才能上满弦,一次上弦可以工作21天,如果wx-1的机芯和表壳采用不锈钢打造,它的重量将超过600克,而眼前的实物算上沉甸甸的玫瑰金装饰条才重191克,足见科技对于传统制表的巨大推动作用。
扬帆起航的船长——Cabestan Trapezium
制表师Jean-Fran·ois Ruchonnet
Cabestan的创始人Ruchonnet有一个梦想:用海、陆、空三种不同题材设计腕表,目前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三分之二,如果说灵感来自汽车传动皮带的泰格豪雅Monaco V4和宝玑双浮动陀飞轮是“陆”,那么“海”就是这款Trapezium。它的设计灵感源自帆船桅杆下的缆绳和起锚拴,芝麻链和宝塔轮这种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动力传动系统被用来象征缆绳,450个链段和150个铆钉组成的传动链条,让该表的零件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352个复杂程度简直超过了变形金刚,用来为发条盒上弦的“绞盘扳手”则被巧妙地隐藏在表壳侧面。透过表壳正面和侧面蓝宝石表镜,不但能欣赏到芝麻链的有序运转,更能看到陀飞轮像巨轮的螺旋桨样优雅的旋转。如此绝妙的机械运转之美,让人真的无法想象大师对于“空”的作品是怎么构思的。
已经谢幕的制表传奇——哈利·温斯顿Opus12
制表师Emmanuel Bouchet
提起Harry Winston的钻石,时尚女性都会兴奋得尖叫,这个百年超级珠宝品牌不但拥有自己的钻石原矿和切割工艺,更拥有“买到即升值”的巨大品牌溢价能力。也正是在顶级奢侈品领域的巨大号召力,让它能够打造梦幻的独立制表传奇史。从2001年开始,每一年哈利·温斯顿都会责成一名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独立制表人设计一款Opus腕表,在利用品牌深厚的客户关系网将该作品“量产”并销售,每年在巴塞尔表展上看最新的Opus甚至成为全球表迷的大事。尽管哈利·温斯顿为Opus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坚持只用K金和纯白金打造表壳,将每只表的制作时间控制在1年以上,限量发售,为顾客免费提供一年的遗失、盗窃保险服务,但售价二三十万美元的Opus系列还是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独立制表人作品。而前年发布的Opus12堪称最优雅的一代,它巧妙地利用浮动指针翻转制造颜色的变化,从而模拟出表针在表盘上的动作,既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堪称神品。然而随着Swatch集团对整个Harry Winston品牌的收购,我们将再也看不到不同风格的顶尖独立制表人如此的纵横阖闾了。
青蛙王子的世界——MB&F Horological Machine 3
制表师Maximilian Büsser
在积家表厂工作7年、在哈利·温斯顿工作7年之后,制表师Maximilian Büsser于2005年创建了自己的品牌,MB&F就是“制表师和他的朋友们”的英文缩写。这个品牌从来不打造与传统钟表有任何亲缘关系的作品,而创始人的灵感来源也是包罗万象,他坚持用孩子的视角设计腕表,儿时的一个梦、一个鬼脸甚至田间的小动物都能影响他的创作。HM3的灵感就源自南美热带雨林中颜色鲜艳但有剧毒的箭毒蛙,它的小时和分钟指示盘凸出于表壳之外,就像青蛙的眼睛,让佩戴者不用抬腕就能看到当前时间,五级钛金属表壳与22K金战斧式自动陀让HM3既前卫又华贵,不断地与其他独立制表人合作增加功能,也为该系列制造了足够持久的关注度。
承载对蓝天的渴望——Vianney Halter deep space
制表师Vianney Halter
从1981年获得巴黎钟表学校的文凭,到2000年成为独立制表人协会正式会员,20年间Vianney Halter仅有一款属于自己的作品,正式这款作品,打破了万年历表近百年来的设计藩篱,也奠定了他在独立制表圈中的地位。沉寂多年的Vianney Halter其实一直在寻找创作灵感。忽然有一天他回想起《星际迷航》、《时间机器》、《海底两万里》中的桥段,联想起太空、起源、最后的疆界……身为科幻迷的他开始思索:人类该带一枚怎样的计时器去探索太空?“四维和梦想是人的生存方式,我们被困在四维的空间和时间中。人们对四维空间以外的时空,做着无尽的探索,时空的探索永远是人类的梦想。对于一个钟表设计师来说,四维空间和时间,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这句话的指引下,deep space诞生了,它的三轴立体陀飞轮不但能够以每40秒一圈的速度自转,还能够围着表盘每30分钟公转一圈,陀飞轮框架也能每6分钟转动一圈,为了保证机芯能够精准地工作55小时,deep space的机芯上拥有41颗宝石轴眼,钛金属表壳虽然直径46毫米,但实际佩戴感觉非常轻,比起动辄几百克重量的“大金表”,这种极致轻便而又夺人眼球的外观与功能设计,绝对会成为今后腕表收藏领域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