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的要义之探讨
2014-04-29姚启耀
姚启耀
摘 要 “中国梦”有着丰富的历史涵盖、时代特征和思想内容,需要全面加深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对“中国梦”的要义和内涵进行了浅思考认为:“中国梦”是个体与集体的高度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传、是中国与世界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 中国梦 要义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近读几篇关于“中国梦”的文章,感悟很深,受益匪浅。对“中国梦”的要义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谈及“中国梦”的问题,引起学术界的讨论和研究。同时,也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人们都在谈论中国梦,都在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笔者在认同中国梦,感受中国梦的同时认为,作为“梦之队”的一员,还要践行中国梦,为中国梦“圆梦”效力。下面就中国梦的要义进行粗率探讨。
1“中国梦”是个体与集体的高度统一
说起中国梦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比如想要实现个人地位、财富、名誉和人生价值等,另一种是指中华名族梦,即复兴梦、强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名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名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中国梦作为一种产生于客观现实的主观意识,不管从整体角度审视下的国家对于所处历史坐标的科学判断下的战略思想,还是个体维度上的个人基于社会大背景而进行自主自觉的自我憧憬和设想,中国梦都是个人与名族对于美好生活状态的期盼和展望,都是基于现实状态下对于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都是在肯定当下的前提下对于个人与国家未来理想发展状态的孜孜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名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名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名族固有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个人也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名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人梦想。
“国家好,名族好,大家才会好。”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通过“中国梦”把十三亿个鲜活生动的个人梦,百川归海汇成中国梦。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名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2“中国梦”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传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作为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伟大贡献。据有关学者测算,直到十八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但是,中华儿女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追梦的征程上,中国梦从辛亥革命开始实现了“三级跳”: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醒来了”;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目前处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第四跳”阶段,即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使国家“强大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对此进行了重申。第一个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体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式的标志。中国梦首先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分量。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成功实践让国人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连续三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十三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确立,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可以说,“中国梦”联结了过去与现在,贯穿于历史与未来,它的提出进一步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表明了我们党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的坚守,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恪守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以及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25页)
3“中国梦”是中国与世界的融会贯通
中国梦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当今时代,任何国家都与世界紧密相联、密不可分,追求自身发展必然要以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合作共赢为外部条件。“中国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和中国都需要“中国梦”。“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世界好,中国同样会更好。中国梦是把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发展自己与促进人类文明崇高事业统一起来,为人类文明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人类有所贡献是“中国梦”的要义和内涵。即使在不发达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也没有忘却对世界做出贡献的责任。1956年,毛泽东说:“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思想意识,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邓小平把这种思想设计为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1985年,他说:“现在人民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对一些外宾说,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到了1987年,邓小平又强调,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就是有这么一个雄心壮志”。邓小平把中华民族为人类做贡献的价值理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是这种理想追求,激励中国人民逐步走向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接续了毛泽东、邓小平强调的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的贡献的思想。所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中国梦”都不应该仅仅理解为中国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中国的强大崛起,而忽略了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已经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在为人类做着巨大贡献和未来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深刻内涵。我们要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能彰显五千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软实力促进世界共荣共进的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多贡献。这也正是“中国梦”的要义和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