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014-04-29苏青鸾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3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

苏青鸾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素养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和所做的一些尝试,就农村中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42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三维目标”)。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可事实上,学生的实际现状与课标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综合素质急待提高。

我校地处农村,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课外阅读量小、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总体来看,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必要的语文知识体系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和考试中都删去了语法章节,使学生难以理解词的内在意义和词组意义,给中考现代文正确解题带来困难。此外,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的缺乏,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构建必要的语文知识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二是有利于最大限度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落实教学目标;三是有利于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四是有利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结合,激发教和学的互动。

我们反对的是把语文知识当作语文教学的目的以及机械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并不反对语文课所需要的语文知识。所以,当前不是淡化、放弃语文知识,恰好相反,我们要研究整理过去的语文知识,开发新的知识,整合构建语文学习必需的真正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知识,形成体系,以此支撑起语文学科。没有了属于语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语文课程便失去了独立成科的意义,这正如刘大为先生指出的“没有哪一门课程,能够既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又能离开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展开它的教学过程。

例如:语文知识体系可分:一是语言形式知识。包括语言理论知识(语音、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等)与具体语言材料(常用字、常用词(实、虚)、古今中外名句、段、篇等)。二是思想内容知识。包括事实方面的知识(含史实)与思想观点方面的知识。总之,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当务之急,笔者从语文课程性质出发,把语文知识分成语言形式知识(含言语操作性知识)和思想内容方面的知识两部分。

二、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虽然农村中学地处偏僻地区,条件有限,但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首先,教师应扩大对语文学科的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的积累,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作为学校,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资源,如图书,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作为家庭,应配合好学校,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支持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做一些有益于语文学习的事,如多看课外书,坚持记日记等。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根本要素,具备这个要素,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可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反之,如果不会读不会写,不能有效地吸收和顺利地表达,其语文素养就无从谈起。在听、说、读、写几项语文能力中阅读能力是基础, 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从各种读物中广泛汲取精神养料,拓宽文化视野,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少年时代就爱上了读书,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可以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四、多诵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培养、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诗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文均为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经典诗词篇章,它们是文化精神极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它们的深层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吟诵是阅读古诗文流行广泛且公认为有效的方法,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作为一种学习、鉴赏的方法,吟诵对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

五、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让语文教学迈向广阔的天地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应该回归自然,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尝试。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现实生活。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人性的闪光点。笔者在上《散步》这篇文章时,就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风景美、人情美。接着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结果,学生的理解、感悟方面都非常好。二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拓展学生阅读面。学生不仅要读中外文学作品,还要读科技、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书籍。这样,学生既在读中扩大了视野,又在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语文素养。

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山林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到田野去,到山林去,亲近自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总之,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初级中学 536017)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规避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误区的策略研究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