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4-04-29张雷
张雷
一、选地、施肥
1选地。应选择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以禾谷类作物、豆类、萝卜、大白菜等为宜,不宜以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等为前茬,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碳铵等化肥的大量施用是造成马铃薯腐烂,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商品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易造成土壤板结。多施有机肥不但可改良土壤,而且能提高马铃薯品质。一般亩施草木灰6000公斤,腐熟人畜尿粪5000公斤。有机肥贮藏时采取草木灰和人畜尿粪分别贮藏的方式,以免因混合而造成养分流失。配合有机肥,亩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施肥结合播种进行,一般种薯行施有机肥,空行施化肥。
二、种薯处理
1、种薯切块
为了节约用种和保证种薯大小一致,播种前稍大的种薯需切成几块作种,小块薯应在没牙眼的地方切1刀,切块后氧气可从切口顺利进入薯内,从面加速酶的活动,打破休眠。从顶部斜或纵切,注意不伤牙眼,使每块种薯上都分配有顶部牙眼。
2、催芽
切块摊晾1~2d后的种薯,用1个单位赤霉素(即1t水+1g赤霉素)浸种10min。捞起后按一层湿润沙床、一层种薯埋入,覆盖薄膜进行催芽,能有效打破种薯休眠,出苗快且整齐。
三、播种
在对马铃薯进行播种时,应该注意如果是春播应该避免霜冻。在春季土壤化冻后进行整地,并进行浇水造墒,在播种时,应该选择温度较高天气进行播种,播种前保证土壤墒足够,马铃薯种植采用单垄行种植,株距在12~15cm左右,行距在25~30cm左右,垄距在60~70cm左右,垄高在20~25cm之间。在播种期,还应该在开沟后进行施肥,同时施入杀虫颗粒以防止地下虫害的。在播种后采用地膜覆盖,为了防止风刮坏地膜应该每4~5m采用土压膜。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随着马铃薯的生长,田间杂草也迅速生长,与马铃薯争夺田间营养,特别是没有覆膜的田块,这一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我省马铃薯的田间杂草主要有田旋花、灰条、苦苣、刺儿菜及禾本科杂草,可采用人工拔除。必要时可用杜邦宝成25%干悬浮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的杜邦宝成干悬浮剂5~7.5 克兑水30~40公斤,同时加入0.2%的中性洗衣粉或洗洁精,进行田间茎叶喷雾施药,对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十分有效。
2.追肥松土
马铃薯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特别是需钾较多,氮:磷:钾的比例为4:8:12,要通过测土进行配方施肥。在旱作区,要结合松土,培土起垄,免耕栽培的要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灌溉马铃薯在膜上及时覆土,防止烧苗,在苗高20厘米左右,进行二次覆土,防止薯块露出见光变绿。松土时要注意不要把地膜破坏。在松土时可以同时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 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公斤、钾肥1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现蕾开花期视其生长情况再进行第二次追肥。生长后期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60-75公斤,进行根外追肥。
3.叶面喷肥,化学调控
适时观察,花前有无徒长现象,如有徒长,可喷施多效唑500mg/L等进行调控,在块茎膨大期叶面喷土豆膨大素,有利于块茎的膨大,增加产量。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的防治。在发病初期田间喷药,用75%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40%多菌灵400~600倍液、或炭疽福美600倍液,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等;用72%农用链霉素20克/(亩)、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细菌性疮痂病:用72%普力克水剂、或30%恶毒灵水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枯萎病、灰霉病;用20%病毒a或1.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晚疫病、绵疫病、绵腐病等;保护地可用5%霜克粉尘剂、或5%霜霉威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喷粉防治多种病害。
2.虫害的防治:①幼虫低龄阶段喷雾:用0.9%阿维菌素3000倍喷雾防治茶黄螨;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蚜虫:用2.5%功夫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防治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美洲斑潜蝇。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次。②物理防治:保护地可设置黄板或黄筒诱杀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对黄色有趋性的害虫,或复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③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发现粉虱成虫时,可释放丽蚜小蜂;生物药剂,用1.8%虫螨克浓可溶性水剂,或2%菌毒克(宁南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5%卡死克乳油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等。
六、 收获
适时收获马铃薯,以供应市场需求,马铃薯收获一般在植株叶片变黄,匍匐茎干缩,马铃薯块茎不再膨大时进行收获,在收获前将其茎叶去除,并让马铃薯的皮老化后进行储存,这样储存效果比较好,保证马铃薯的质量,以供应市场需求。
(作者单位:158200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永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