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中的预设与生成

2014-04-29丁由学王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预设

丁由学 王玉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观要自然回归,重视生成性的数学课堂构建.在课堂上如何恰当地找到“预设”与“生成”?本文结合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课堂中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关系.

【关键词】 执教;预设;生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精心预设的教学设计”产生了怀疑,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太线性太仔细,禁锢了我的教学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约束了卓越课堂的生成,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观的自然回归,重视生成性的数学课堂的构建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课堂上如何恰当地找到“预设”与“生成”?结合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让我进一步正确地认识了课堂中“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一、精心预设,巧妙建构

一堂成功的课,其因素不仅仅在“生成”,还要善于提前“预设”. 教学的提前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独具匠心,通过精心预设去预约生成.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 结构展板块

我的教学设计是“分板块提纲式”,每个大板块下又细分出若干小板块,每个小板块之间没有非常详尽的连接语,但明确了每个板块需解决的问题、教法和学法以及媒体的选择等. 改变了在教学设计时讲究“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式”的直线型模式,避免了“复习铺垫→新课导入→新课展示→巩固深化→课堂小结” 这种固定流程的呆板. 既然是“板块式”就意味着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可調整,可移动,可增删. 例如:我根据学生的旧知掌握程度,“复习铺垫”这个环节就删了,直接进入新课,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灵活而定,自然生成.

2. 知识善整体

“面积的意义”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是: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中找到面积的意义,然后大胆让学生解释“物体表面是什么意思”“封闭图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封闭”,刚开始我设计时就反思:这些问题是否空了大了,学生从何而答?后来反复琢磨决定从整体入手. 这样既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考空间,又让自己真正地找到教学的生长点,要善于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能抓住主要问题去思考,让学生能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能用不同方式去思考.

3. 活动显弹性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弹性原理. 比如,“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学生答不答,怎么答,弹性大. 又比如,“让学生估计书上‘做一做第一题的图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然后用手里的1平方厘米去量一量. ”学生量的方法会多样化. 再比如,弹性练习:“用你们手里的面积单位来量一量身边你喜欢的物品,再汇报交流”. 可随时取舍. 这样,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只是基本的,可以在教学中得以修正,在生成中得以调整;教师预设的教学流程也只是基本的流程,也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发生变化,使得课堂极富弹性,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名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二、动态生成,迎接精彩

1. 师生真正民主

上这一节课,要尽量透出一种自信洒脱的气势,学生在老师营造的这种轻松自如的氛围下更是毫不拘束、畅所欲言. 尊重学生特别体现在注重倾听并且善于倾听上. 比如,让学生说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学生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但学生每举一个例子,我都认真倾听,都给予了正确的鼓励性的导引:“哦,你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是1平方厘米. ”“哟,你的手掌还小了一点,老师的手掌面接近1平方分米. ”“嗯,52英寸的电视屏幕大约1平方米. ”……正因为倾听,才使老师的每一句引言、每一个小结都显得自然贴切,不牵强,不浮躁.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好像正在打一场“沙滩排球”,只有专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与学生进行“传球”与“接球”,才能和学生进行思想的对话,才能蕴含师生的教学民主,教学过程自然清新流畅.

2. 智慧整合出新

在课堂上富有激情,总是把乐观、幽默带进课堂,处处显示出老师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比如,我第一次让学生比较两张长度不一样的长方形纸谁大,第二次让学生比较两张宽度不一样的长方形纸谁大,学生利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很快就确定了. 但第三次让学生比较两张长和宽都不一样的长方形纸谁大,有的说红色的大,有的说黄色的大,有的却说一样大. 我抓住这种自然生成,马上提出:“怎么办?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顺势利导进入探究的环节.

3. 差异引发生成

在统一面积单位时,提出:“用重叠的方法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卡片到底哪一张的面积大了,怎么办呢?我们能用其他的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在这里只提到“利用你身边的材料”,并没有要求用什么样的材料,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发挥的探究空间,就是期望存在差异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成. 学生动手尝试,有用正方形去摆的,有用长方形去摆的,还有的居然是用圆去摆的……活动后,学生纷纷汇报自己选择的材料和方法,然后又问:你们觉得,用什么图形比较合适?为什么?……此时,全班学生的思维都活跃了,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琢磨着需用“统一的标准”,当然这些生成有浅层次的,也有深层次的,而我则通过学生的不同生成引发全体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发现了知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 ”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课堂教学中期待生成,渴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境界,但绝不必刻意追寻,甚至牵强造势. 对接好“预设”与“生成”,是真正落实和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统筹兼顾,动静相生——小议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