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总结

2014-04-29邢小玉马世霞王金环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3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邢小玉 马世霞 王金环

【摘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张的时代,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卓越创新人才是摆在教育机构和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起源于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是精英教育的一面旗帜,为国内很多高校陆续采用和借鉴.笔者所在的高校在部分学生中实践了3年本科生导师质,在探索中摸索出一部分经验,也发现很多存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如何改进和继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导师;志愿者导师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

导师制起源于15世纪中叶英国的牛津大学,它是由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创立,后来也为剑桥大学所采用.几百年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培养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首相和国家领袖.导师制作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引以为傲的教学传统,被誉为“皇冠上的宝石”,可见牛津人和剑桥人对导师制尊崇备至.导师制的特点是:以学院为单位,每名本科生在入学的时候指定一名导师,一名导师通常可以带数名本科生,每周至少一次和导师面对面的讨论是牛津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导师通常每周都给学生布置任务,其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学术性论文或者读书笔记等.那么,每周导师指导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评价,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思考、总结以及对诸多文献的研读;此外,导师还会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以及帮助学生做好每次大学考试的准备工作.

解放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精英教育阶段.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00.04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81.5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1997年的40.45万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139.27万人,平均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在20左右,一些学校远远高出这个比例.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生源质量下滑,使得教学质量滑坡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实行大班上课,实行学分制,学生只要修够足够的学分就能够获得学位和毕业.这就造成学生选课避重就轻,避难就易,从而导致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人才质量.

在我国,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是最早推行本科导师制的高校,之后很多高校纷纷效仿,尽管本科导师制已经彰显出些许精英教育的品质和价值,但是大众教育背景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生源结构下多少有些“水土不服”.我国高校存在的科研导师、毕业设计导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等等都可以看作是本科导师制的不同形式.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发展成熟的本科导师制度,注定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一定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改进和解决.

二、我校局部实施的本科导师制形式

首先,选择指导教师.在本科生第二学年期末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是拥有博士学位,或者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在学生就业和科研方面给予有价值的指导.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后,教学秘书按照学生意愿和学习成绩进行适当调配.

其次,指导形式.部分研究生课程对本科生开放,每学期期末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商议选择选修课程.指导教师和学生定期见面,指导和了解学生学业情况,解决学生的困难.这个周期一般是两个星期一次.

最后,关于毕业设计.由于学生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指导教师比较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可以为他量身指定毕业设计题目,指导毕业设计等.从指导过程来看,这种方式比临时结合学生和指导教师效率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思考

以上是我校局部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简单介绍,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第一,选择导师的时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基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大学二年级部分人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到三年级缺勤率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我校的辅导员队伍人数少且流动性大,对学生的管理远远不够.所以指导教师从一年级开始介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由于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和素质训练相关课程,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以督促学生学习,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困难,使其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为主.如此一来,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厌学.掉队的比率应该大大降低.

第二,导师人选问题.我国高校教育走的是大众教育路线,学校的扩招使得导师成为稀缺资源.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00.04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81.5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1997年的40.45万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139.27万人,平均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在20左右,一些学校远远高出这个比例.校师生比失调严重影响导师制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导师制实在有些天方夜谭,所以要开拓思路去开发更多的导师来源.根据美国汉普顿学院(Hampton Institute)的经验,可以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做“志愿者导师”.他们凭借年龄较为接近以及刚刚经历大学学习和生活这一优势可以更好地帮助本科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这种“传帮带”模式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比较常见.在一些需要做实验的专业中,通常是高年级研究生指导低年级研究生做实验.一方面低年级学生更加容易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导师”建立信任,在志愿者面前心态更为放松;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缓解本科生导师严重不足的现状.所以在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适宜采用“志愿者导师”的形式.

第三,指导定位.在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以科研指导为主,例如让本科生提前接触高级课程,希望激励学生的学习研究热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尽管缩短了讲授时间,降低了讲授难度,本科生在学习研究生课程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困难,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这一方面和我们的专业性质有关,笔者所在的专业是比较理论抽象的数学专业,在科研创新之前需要啃很多晦涩的“硬骨头”,这样一来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喜欢动手实验,或者带有应用背景的课程,能从中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技能.所以科研导师制对应用学科更加合适一些.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天赋、意愿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事科研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金字塔尖,社会需要更多的是一砖一瓦.所以本科导师制不应该定位成科研导师制.对于一些有兴趣从事科研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配备科研导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培养其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根据笔者观察,一个班级中这样的学生不会超过25%,余下的75%首先要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其次应该在就业方面给予训练和指导.学校应该利用各种校外资源,发展就业导师资源,让处于各行各业一线的校友等人员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工作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就业基地兼职实习.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最后一学年盲目找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培训使学生发现大学课程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第四,激励机制.这是一个本科生导师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师制的成败.由于资金短缺,很多实施本科导师制的高校没有把导师工作计入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只讲责任和义务,不讲回报和奖励,漠视导师们的辛勤付出,在这种情况下,身背经济和科研教学压力的指导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本科导师制的实施中,直接导致学生更加不积极甚至不了解本科导师制的作用,本科导师制形同虚设,沦为一纸空文.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学校从上到下的配合,特别是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强化学校保障管理功能,细化对本科生导师工作的量化、考评、激励和管理,例如绩效评价、职务晋升等,使导师劳动付出和回报成正相关,但对导师工作量的核定应该客观,科研项目、经费及论文等指标应适度,给导师指导学生提供时间和精力.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本科生导师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搭建了科研创新的平台和机会,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所以,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应该继续进行,并且不断成熟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总结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高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理工高教研究,第23卷第4期,59-60.

[2]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6期,85-88.

[3]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9月,第3卷第3期,80-86.

[4]郑芳.本科导师制的国际经验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第33卷第6期,694-697.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高[2005]1号[Z].

[6]何其中.我国本科试行导师制浅析.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7期,48-49.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
基于素养视域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与架构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
对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架构的思考
本科生导师介入下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中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