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4-29杨海燕
杨海燕
【摘要】 有效教学是指有效率的、有效果的、有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涉及课前准备、上课、课后反馈等几个环节,我主要从这几个环节探讨一下与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相关的因素.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是教师始终的追求.对于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就已丧失了信心,数学基础极差,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中职老师的难题,是值得我们去面对、去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
对于教材内容,我们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按部就班地按照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听起来会乏而无味,从而对数学更不感兴趣.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懂得取舍教材内容,把握重难点.我在备课时,对于升学班和就业班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于升学班,应该要讲究教材的深度,毕竟他们今后是要参加高考的,太简单了肯定不行;但对于就业班,我备课时尽量使内容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能“动”起来,这就是备课时要重点考虑的.所以课本上的有些难点、定理的推理与证明等该不讲的还是略掉.
二、有效地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很差,有大部分基本不想读,但上课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演的戏.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用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入时,教师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首先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开场白时适当地讲个小故事,讲讲跟本节课有关的数学史等等,这些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譬如我在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本来这个公式的推导是比较枯燥的,但是上课伊始我讲印度国王与国际象棋发明家的故事:发明者要国王在他的棋盘上的64格中的第1格放入1粒麦粒,第2格放入2粒麦粒,第三格放入4粒麦粒,第4格放入8粒麦粒……问应给发明家多少粒麦粒?这问题一抛出,学生有了积极性.这是一道规律题,学生也比较拿手,因此,他们都会动笔去算一下,一下子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很形象,尤其是图像,有些图像制作得很漂亮,也能吸引学生.还有些数学中的动态问题,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得一目了然.这是我们在黑板上所无法演示的.如我在上函数的奇偶性时,先用图片的对称性来引入,一幅幅漂亮的图片映入学生的眼帘,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在函数的图像中,对于定义域是否对称也在电脑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对于我们的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定义、定理、公式等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例题的解题过程都应板书在黑板上.因为多媒体也有它的弊端,它会像放电影一样成为过往烟云,不留痕迹,容易遗忘.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有效性
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学生上课会经常走神.要使学生多点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最有效.我们知道,像上物理、化学那些实验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一定没有学生睡大觉吧!但是在我们数学课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听听就趴在桌上睡大觉呢?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我想怎样尽量让每名学生都会像做实验一样“动”起来呢?因此,我们不能老是像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那样会像催眠曲一样,容易让人睡觉.我采取的是分组的方式.分组时,每组选个组长,让组长分配任务,让每名学生都有事做,这样就不至于睡觉.那老师不是坐着玩,应该是下去巡视,指点他们.分组讨论,还有个好处就是无论是差生还是好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至少在本组内,这样他们或多或少会有积极性.还有,最后讨论好之后,每组都要派代表上台发言,发表本组的结论.这样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学生还更喜欢听学生的见解.学生自己探讨出来的结论记忆更深刻,一般是不会忘记的.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后工作
(一)课后反思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学反思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回顾,而应是教师更要反省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偶发的事件、顿生的灵感、知识的缺漏、思维的缺漏、教学的困惑等,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行为.
(二)作业反馈
每次做作业批改后,做一个反馈,分两方面,有好的反馈,也有差的反馈,及时记录,好的经验以后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用,不好的经验及时改正,为下一轮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有效”教学,让学生的课堂成为最有效的接受文化知识的“神圣殿堂”,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向着更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