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中学作文教学一个支点

2014-04-29冯宫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源头活水内驱力作文教学

冯宫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引领学生创办《班刊》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班刊立足班级,立足校园,立足年少孩子的心灵,是本很接地气的杂志。它不是资料的汇编,而是源头活水,用好它,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困惑。同时,它也是一种激励机制。《班刊》引入教学,能打破单一的阅读对象,变革传统的评价方式,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创作的内驱力,让写作还原本真的面目。《班刊》作文实践,好比给了中学作文教学一个支点。

关键词:作文教学;内驱力;写作本真;源头活水;活教材

长期以来,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横亘在中学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作文教学这根骨头难啃,固然是教材中缺乏作文序列,缺乏现有的作文成文知识,但,细究起来,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也是制约作文有效教学的一大因素。

现有的作文批改往往沿袭着“一人写一人看”的传统。而且,评价时喜欢用范文的标准去衡量,或拿经典的高度去要求,认为文章思想不够深刻,文笔稚嫩等。批改时往往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教师评价的着力点不是赏识,而是从不同方面寻找毛病。再者,写作时我们要求学生文章真性情,个性化,但评价却只停留在“详略不当”“立意不深刻”等套话上。学生苦心经营的文章得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评语。长久下来,学生写作的热度自然在消退,甚至走向逆反。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尽心的教师,他们在学生的文章中圈圈又点点,然后采用或ABC,或优良及,再加上论断式的评语。然,事实证明,这种停留于终端评价的批改方式让教师陷入无边批改苦海的同时,成效又微乎其微。

从教十来年,深感其苦。终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发现,以《班刊》为媒介,以创办《班刊》为契机,变革作文的评价方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

上图是我们实践创办班刊的流程。接下来,就具体操作环节谈谈:

搜集文章环节——

每周一篇随笔,星期一上交。老师与该期主编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浏览,每星期挑出10篇左右,印上班刊的篆章以示录用。然后平时抽空让辑录组的同学辑录,学期末调出平时选定的文章汇总。刚开始做班刊时,要注意,最后汇集文章要考虑到班中写作困难生的状况。我们应再耐心地浏览他们平时的文章,从中挑选出相对教好的1-2篇,给出修改意见。然后,让他们自己修改或邀请高手合力修改。这样能保证,班中所有都是班刊的主人。

再者,班刊的主编采用轮流制。每一期都交由一个写作水平可以,协调能力强的同学负责。由他去班中组建班刊制作核心团队,包括封面设计成员,誊写卷首语成员,文字编辑成员等。

有了团队的保证,一切就都可以有序展开:封面设计、卷首语写作、文字编辑、最后是装帧成册。

当然,做首期的时候,还要集思广益,取个有意义刊物名称。

装帧成册时,还要考虑经济成本。这时,我们可以跟学生一起发挥聪明才智,策划各种解决方案。这几年下来,我们班刊经营的费用来自同学们发表文章的稿费。

我们的班刊名:半亩方塘

我们的栏目名——

第一期栏目:

山水之乐、生活记事、年少情怀、桂下听风、诗心一瓣、畅游天地、若有所思、

一吐为快、成长留痕、与你同行、赏文识人、专辑系列。

第二期栏目:

你是我父亲、感悟生活、律动的青春、四季物语、诗心一瓣、与你同行、风物感怀、

心的驰骋、历练成长、读其文识其人、专辑系列。

第三期栏目:

家的记忆、我的兄弟姐妹们、青春回想、随心小思、自然物语、有话要说、与你同行、一个赌约、读其文识其人、专辑系列、初中阅读书目、组名和笔名们。

栏目的设置跟学生不同阶段的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如初二有琳山实践,我们专门开辟了《律动的青春》,初三即将分别,我们开辟了《家的记忆》、《我的兄弟姐妹们》。但三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的栏目是《与你同行》和《读其文识其人》。前者是班级课任老师的下水作文,或数学、或英语、或社政等,师生同成长。后者是针对学生对某作家专门研究后的心得,是学生阅读,思想的积淀。

润物无声

(一)回归原点:激发写作的内驱力:

写作内驱力就是引起并支配人的写作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一。细究中学作文教育的低效,内驱力的缺乏就是一大成因。缺乏内驱力而导致写作时学生消极怠工,导致他们谈作文色变。而以《班刊》为载体,变革作文的评价方式就能唤回学生写作成就感,让学生产生想写作文、要写作文的内驱力,让写作回归原点。

我们每期班刊印发后都会掀起几鼓热潮,如阅读热潮、评价热潮、争鸣热潮、反馈热潮……第一期《半亩方塘》出来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写作文不用再催了;第二期出来后,学生自动将作文字数升级的大有人;第三期出来后,作家梦的种子已经在一些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了。有个在第三期中出了专辑的孩子就跟母亲说,长大后想出书。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我们的创作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建设办刊,这看似很小的举动,却能唤醒深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成就感。成就感就是写作的动力。

创办《班刊》,让学生写的东西有读者,不论是批评还是赞扬都是一种激励。

(二)还原本真:让生命附着于写作: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以《班刊》为媒介进行作文教学,能打破单一的阅读对象,同学、老师、家长、朋友等都可能成为你的读者。读者群的扩大,写作者能收到各种反馈信息,倾听到各种反馈声音,或批评、或赞美、或建议……当看到自己文章被赞美时,他会拿起笔,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欣喜;当看到自己的文字遭到批评时,他会再写一篇与之商榷;看了同学的文章后很有感想,他会真诚地流泻下自己的真切感受……

如班刊第三期中,《一个赌约》栏目中的《那一群人》是因班中同学的《差生进行时》而作。文中写到:“那一群人没有特定面孔,没有特定的性格,唯一的划分标准只有那些成绩与排名。那一群人,他们唤作‘差生,像是一个横空出现的一个印章,为那一群人打上标记。差生,一个将那一群人与一般人隔开的称呼。可原本,他们并没什么不同。”“我们都只是带着梦想穿越青春的一群孩子,追求同一信仰,关于远方和幸福,走过同一段路,走向不同的方向,带着伤痕,感激,友谊及一系列时光赋予我们的东西,昂首挺胸,从未停下追逐的脚步。”《随心小思》栏目中梁雪楠的《亲爱的妈妈》开头写到:“读了杨洪沛的《妈妈,对不起》,我心中的那份真情被触动了。也许是彼此相近的经历,让我更能体会。妈妈,原谅我只能用自己粗拙的文字去记录。”

捧读班刊,你会发现,学生是那么痛快淋漓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痛苦或幸福。

他们笔下的文字是他们面对世界,面对自我的方式,文字也回归到真实的语言状态,真的成了沟通的媒介。学生的写作也不再是无病呻吟,而是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分享。

(三)源头活水:解决写什么怎么写

班刊是本是很接地气的杂志,立足于班级,立足学校,立足年少孩子的心灵。以此为载体,能很好地引导解决作文教学中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困惑。

因是班刊,班中的事,校园里的事,不管大事、小事,事事能入文:课间吃零食、扫地洒水、打篮球、跳绳、小组比赛……因是班刊,班中的人,校园里的人,人人能入文:语、数、英、音、体、美、科学、社政还有隔壁班的老师们,校长、门卫、食堂打饭的阿姨等,还有同学们,或熟悉,或陌生,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可写的故事。还有校门口的树,走廊阳台上的花,我们的操场,小店加食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办好班刊能为写作引来活水的同时,还能当作写作教学的“活教材”。

用近在眼前的作文实例,进行引导,引导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锤炼语言等,能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实现差异互补,激发出他们创作的潜能。

如第二期《你是我父亲》栏目中杨洪沛的《父亲》,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真挚情感,去学习如何用细节去塑造人物,但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要学会让文章的开头与下文有机融合。因为该文章开头写:“他一天天憔悴,却仍有满腔热情与活力。”文章内容是写他爱这个家,爱得心甘情愿。教学中借《感悟生活》中蔡昀廷的《漫游江南长城》训练如何选择写作的视角;借《律动的青春》中毕陶然的《享受》来训练写作的条理,谢恒基的《万千情愁寄琳山》告诉他们,好文章是从内心深处流出来的;借上官梦雅的《星空》引导孩子们散文写作应该有我……当然还借冯怡萱的《罪与恶》引导他们,好文章的另一境界——什么都没有说,但我什么都说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年实践,习作成果较为丰厚。班中卢晨依获全国征文一等奖,吴卉的《秋》王杭婷的《我最最亲爱的文字》蔡昀廷《漫步江南长城》《一点一滴看老屋》等多篇习作刊发在省级刊物《作文新天地》上。

著名作家、特级教师张丽钧曾说:“我不知道所谓‘天赋是怎样的一种东西,我只知道,当怜惜的手小心翼翼地捧住一粒石子并虔心祈望它成为钻石的时候,那石子当真就生出了钻石的心。”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固然尴尬,但请相信,给中学作文教学一个支点,实践《班刊》作文教学尝试,定能唤醒学生的成就感,定激发出学生创作的内驱力,让写作回归,让中学作文教学圆梦。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外国语学校317000)

猜你喜欢

源头活水内驱力作文教学
培养内驱力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课外自主阅读: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