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如何养好奶牛
2014-04-29蔡艳红
蔡艳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奶牛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长。 发展奶牛产业成为广大农户致富的一条门路,因此,如何养好奶牛成为广大农户迫切需要的技术,以下几点供广大农户朋友参考:
一、品种选择
要选中国黑白花奶牛,黑白花奶牛是我国奶牛中的主体。这也是我国唯一的奶牛品种,它属于乳用型;选用的品种要头清秀而长,角细有光泽。颈细长且有清晰可见的皱纹。胸部深长,肋扁平,肋间宽。背腰强健平直。腹围大而不下垂。皮簿,有弹性,被毛细而有光泽。乳房是乳牛的重要器官和部位。要选发育良好的,乳房大而深、底线平、前后伸展良好。整个乳房在两股之间附着良好,四个乳头大小适中,间距较宽。有薄而细致的皮肤,短而稀的细毛,弯曲而明显的乳静脉。
二、饲料选择
1、 粗料:包括青干草、青绿饲料,农作物秸杆等。具有容积大,纤维素含量高,能量相对较少的特点。一般情况粗料不应少于干物质的50%,否则会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
2、 精料: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以及糟渣类饲料,含有较高的能量、蛋白质和较少的纤维素,它供给奶牛大部分的能量、蛋白质需要。
3、 补加饲料:一般包括矿物质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占日粮干物质的很少比例,但也是维持奶牛正常生长、繁殖、健康、产奶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三、精粗饲料搭配要合理
要饲养好奶牛,关键是要科学地配制精粗饲料并合理搭配。一般来说,粗料主要是提供奶牛所需要的粗纤维和其他养分,而精饲料主要是提供奶牛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养分。如按整个日粮总干物质计算,干草等粗饲料在奶牛日粮中以占50%左右为宜(即精粗料比为50%:50%)。但粗料质量不好时,则精粗料比为60%:40%。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根据奶牛日产奶量来确定精粗料的配比。如日产奶量为10公斤时,精粗料比为30%:70%,日喂混合精料4公斤;每日产奶15公斤时,精粗料比仍以30%:70%为宜,但精料喂量应增加到5.6公斤;日产奶量为20公斤时,精粗料比调整为40%:60%,精料喂量为7.6公斤;日产奶量25公斤时,精粗料比约为55%:45%,精料喂量9公斤;每日产奶量达30公斤时,精粗料比变为60%:40%,精料的喂量应达到13.2公斤。因此,奶牛的产奶量越高,应投喂精料的量则越多。
奶牛场里通常用的精料有玉米粉(面)、小麦麸、豆饼、糟渣和胡萝卜等,粗料主要有青干草(如羊草)、野草、青贮玉米秸以及稻草和麦秸等。必须指出,优质干草和玉米青贮秸是饲喂奶牛的当家饲料。长期用青贮料喂奶牛可保持其产奶量稳定,日粮营养物质容易平衡。一般成年泌乳期奶牛每日每头喂青贮15~25公斤,同时加喂2.5~4.5公斤羊草或野草;干奶牛每日每头约喂10~15公斤青贮,另外加2~3公斤干草。如果是生长期的奶牛,3~6月龄每日每头喂青贮5~10公斤,6~12月龄奶牛喂10~15公斤,12~18月龄生长母牛喂20~25公斤。同时喂给一定量的干草和精料以达到营养平衡。
五、饲养管理要规范化
1、要使奶牛在生产管理上逐步推行规范管理,从奶牛的分群饲养、疾病预防、繁殖管理、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按照标准化要求,认真落实到实际生产之中,奶牛的营养搭配、日粮的优化组合技术逐步提高,疾病监控、监测、检测技术逐步应用于生产管理之中,档案、谱系、奶牛生产资料逐步完善,在奶牛生产的综合管理技术方面逐步得到提高,奶牛群的整体素质上升提高。
2、使该场人员在管理上逐步导向规范化管理,场内各个工作岗位达到有章可循,对于奶牛生产的稳定性有积极的影响,人员的稳定性带动牛群的稳定健康发展,本场奶牛头数按照正常比例不断上升。
3、使该场在组织生产和饲料综合利用上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对周边地区的奶牛养殖的影响逐步增加,饲草、饲料原料的利用,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强疫病防疫
要加强奶牛疫病预防检疫及净化管理:1、预防管理。 要防疫建档;2、预防接种,奶牛场的所有奶牛每年都必须进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诊断性检查,使每头奶牛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蔓延。3、消毒灭菌。牛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消毒药品要经常更换,浓度要按说明严格配制,运载工具要到指定地点清洗,待干燥后进行彻底消毒。五、净化管理。对检出的患传染病的可疑奶牛,要同健康奶牛群隔离开,进行隔离观察;对阳性奶牛要立即扑杀深埋,圈舍、用具以及活动场地、道路进行彻底消毒。在采取以上措施后,要对圈存健康奶牛进行连续的监测,每两个月一次,连续三次阴性方可作为清净场,确保奶牛的健康饲养。
(作者单位:045200山西省平定县畜牧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