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棍蓟马发生及防治
2014-04-29张绍伦汪勇罗洪会练强
张绍伦 汪勇 罗洪会 练强
贵州绿茶,秀甲天下!近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黔茶发展朝气蓬勃。凤冈作为黔茶主产区,茶树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但随着面积的逐年递增,茶棍蓟马已成为当地茶园的最主要虫害之一。了解茶棍蓟马在我县的发生规律,就能做好该虫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保护茶树免受危害,有效降低产量损失。
1、概述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属缨翅目,蓟马科,别名茶蓟马、棘皮茶蓟马。该虫除危害茶外,还危害山茶,茶棍蓟马巳成为我县各乡镇茶区主要害虫之一,在永安等11个乡镇主要茶园,该虫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且日趋严重。2009年,该虫在永安镇田坝、崇新,新建乡官田、绥阳镇金鸡等茶园暴发成灾,近2万亩投产茶园严重受害,部份夏秋无茶可采,产量损失达60 %以上。2010、2011、2012年该虫在我县茶园都发生仍较为严重。
2、形态特征
卵,白色,肾形,约0.1m m;初孵若虫白色透明,体长约0.25-0.35mm;二龄若虫乳白色,体长约0.4-0.5 mm;三龄若虫浅黄色,体长0.5-0.6 mm;4龄若虫 (预蛹 )体黄色,体长约0.6-0.8mm;蛹黄褐色,体长约0.7-0.85mm,成虫黑色,雌成虫体长约0.81-0.9mm,雄成虫腹部背面中央呈白色,体长约0.6-0.86mm。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3.1发生规律
茶棍蓟马在田间世代重叠严重,该虫在我县一年可完成8-9代。5月中旬开始发生为害,7月上旬-8月中旬为高发期,峰期虫量高达1600-2300头/尺2,8月下旬开始逐渐减少,10月上旬仍有危害。
危害症状:夏茶初期,虫口密度低,新梢叶片轻度受害,叶片微卷,叶色暗淡;后期虫口密度高,受害叶片褐变,叶片背面布满褐色小点及条状疤痕,芽叶变小,甚至叶焦、脱落,仅留芽头,严重影响茶树生长、产量及质量。
3.2生活习性
成、若虫具趋嫩性,喜在嫩叶叶面活动和取食,阳光强烈时栖息在茶树中、下层荫蔽处或芽缝内,雌成虫多把卵产在新梢幼嫩叶内,每雌产卵约30粒,大部芽分产在芽下第一片叶子上,卵期5-7天。成虫羽化、交配及产卵以上午8-10时最盛,若虫多在黄昏前后或上午8-9时孵化。初孵若虫有群集性,不大活跃,每叶上有虫十多头至数十头。若虫进入3龄后不再取食,沿枝干下爬至土表枯叶下、茶蓬内层虫苞内化蛹。成虫寿命7-l0天。
4、防治方法
4.1勤采及修剪
由于茶棍蓟马成、若虫具趋嫩性,喜在嫩叶叶面活动和取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和强采,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虫口密度,起到防治该虫的作用。对危害较重,新梢芽叶萎缩、僵化的茶园,可采取修剪的方法,在春茶结束后,6月下旬-7月上旬,用修剪机剪去茶树蓬面3-5cm的枝叶,修剪后把新梢嫩叶带出茶园销毁,减少害虫进一步危害。
4.2黄板及信息素诱杀
安置黄板能诱杀茶棍蓟马成虫,有效地减少了该虫落卵量,降低了茶园害虫基数。根据田间虫量发生情况,每亩悬挂20cm×30cm黄色粘板20片,用竹片作支撑,悬挂高度高于茶叶蓬面10cm左右;用黄板+信息素诱杀茶棍蓟马成虫。
4.3药剂防治
亩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ml或0.5%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00ml或1.1%烟·楝·百部碱乳油100ml或2.5%联苯菊酯乳油100ml兑水60公斤喷雾。
(作者单位:564200凤冈县茶叶发展中心、凤冈县农牧局植保站、绥阳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