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解读

2014-04-29

大学生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读研就业率本科生

2013年6月9日,《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正式发布。

这是就业蓝皮书发布的第五年度,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

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

(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毕业半年后调查)。

麦可思就业报告发布之时,与会各界专家进行了讨论,我们选摘一些基本结论以及可以探讨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

亮点解读:

2013届就业率和非失业率皆上升

麦可思数据: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4%)比2012届(90.9%)略有上升,比2011届(90.2%)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比2011届(89.6%)上升1.3个百分点。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211”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非失业率为94.9%,比2012届(94.4%)略有上升,比2011届(93.2%)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非“211”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2届(91.3%)基本持平,比2011届(90.6%)上升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

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3%的人自主创业。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80.6%)比2012届、2011届(分别为81.3%、81.0%)略有下降;而“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3届(4.7%)比2012届(5.3%)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11届(6.1%)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

麦可思视点:非失业率是以全体大学毕业生为计算基数,把就业和正在国内外读研的人群都算为非失业,主要可以用来评估“211”院校的毕业生状况。就业率的计算对“211”院校不科学,因为计算就业率时分子分母同时剔除读研人数,造成读研的毕业生越多,就业率就越低。所以非失业率才是评估“211”院校的科学指标。非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正在读研与留学毕业生数)/毕业生总数。

专家视点: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我们要改变就业统计方法,中国每年7月1日或9月1日统计当年就业率,自然会得出非常低的数字,70%或80%这样的数字难免会造成就业恐慌,所以每年一到七月,各个高校都如临大敌,因为要上报就业率或签约率数字。其实国际上通行的统计就业率方法是以半年后或一年后为准。

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陈宇也认为,我们每年会在7月1日统计就业率,这既不科学也不准确,半年内找工作不应算失业,麦可思报告用了一个更准确的词:非失业率。我们要转变态度,不能单纯地追求就业率,而应更注重就业质量,以及市场与创新的力量。

离职率居高不下

数据: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34%)与2012届(33%)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4%,与2012届(24%)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3%,与2012届(42%)基本持平。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的人群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51%)和“薪资福利偏低”(49%)。

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医学和工学半年内离职率最低,均为18%,文学的半年内离职率最高,为30%。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医药卫生大类半年内离职率最低,为21%,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的半年内离职率最高,为53%。

2010届本科的艺术类毕业生三年内更换雇主最多,平均雇主数为2.4个;地矿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1.4个)最少。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最多,为2.9个;民航运输类、电力技术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均为1.8个)最少。

麦可思视点:“跳槽”问题是大学生职场忠诚度的体现,连续三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跳槽偏高不下(2010届为69%,2009届为71%,2008届为71%),从个人看是“职场试错法”,从企业看是职场忠诚度不高。离职率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主动离职率偏高会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职场发展。

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医学和工学半年内离职率最低,这反映出工作与专业相关性越强,职场稳定性越好。

职场忠诚度越高,收入越高

数据: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雇主数为2.0个,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雇主数(2.5个)。

有40%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33%有2个雇主,7%有4个及以上雇主。而高职高专毕业生更换雇主更为频繁,仅有23%的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而雇主数为4个及以上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达到了17%。

在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6442元。为2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6113元;为3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5871元;为4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5697元;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5365元。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5096元。

麦可思视点:雇主数可以代表毕业生工作稳定的程度,雇主数越多,则工作转换得越频繁,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大学生的职场成熟度和适应性应该引起培养方的重视。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上升

数据: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013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1.8%)。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和中原区域经济体(均为4.1%)。

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储蓄(本科为80%,高职高专为81%),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本科、高职高专均为2%)和政府资助(本科为2%,高职高专为1%)的比例较小。

麦可思视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呈上升趋势,说明社会创新氛围下,给年轻人提供的创业机会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但是两年来政府对大学生创业资助一直在2%以下,说明国家在引领大学生创业方面要将资金资助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

数据: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销售职业类,本科为16.4%,高职高专为18.8%。2013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类是教育业(15.0%)、零售商业(13.3%)。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类是零售商业(13.6%)和建筑业(9.7%)。

创业理想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动力(本科为46%,高职高专为48%),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创业的比例(本科为8%,高职高专为7%)较小。

专家视点: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陈宇认为,麦可思这份调查数据再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创业不是解决就业的办法,创业的核心是创造生产力。有创业能力的人不会愁找不到工作,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的,创业失败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基本结论:

更多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进入创业队伍

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5%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0.9%,高职高专为2.2%),三年后有4.1%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2.2%,高职高专为6.0%),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

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1.1%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09届(29.6%)增长了11.5个百分点;有53.4%的人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比2009届(63.0%)减少了9.6个百分点。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2.6%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09届(30.0%)增长了12.6个百分点;有50.3%的人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比2009届(60.0%)减少了9.7个百分点。

2010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8424元,比2009届该指标(7643元)高10%,比2010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5962元)高41%。2010届高职高专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为6651元,比2009届该指标(5804元)高15%,比2010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4640元)高43%。

2010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的职业主要集中在总经理和日常主管(7.1%),其后是“非农产品的批发和零售卖主”、“销售经理”(均为3.5%)。2010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的职业主要集中在“总经理和日常主管”(4.6%),其次是“销售经理”(4.4%)。

2010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机构”(4.6%),其次是“其他个人服务业”(4.4%)。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装修业”(4.3%),其后是“其他个人服务业”和“服装零售业”(均为3.6%)。

2010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依次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时间管理、协调安排和学习方法;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依次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谈判技能、学习方法和协调安排。

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上年稍有提高

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0.8%,比2012届(9.5%)高1.3个百分点,比2011届(9.2%)高1.6个百分点,三届呈上升趋势。在2013届本科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中,有29%转换了专业。

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读研比例最高的是医学,为16.8%;读研比例最低的是管理学,为6.1%。工学读研的毕业生转换专业比例最低,为16%。

2013届本科毕业生读研主要的动机是就业前景好(55%)和职业发展需要(46%)。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是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41%)和学校的牌子(22%)。

2013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需要改进的是研究方法(60%),其次是学术批判性思维能力(52%)。

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后有3.8%选择了专升本,专升本比例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6.3%)。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 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30%)、就业前景好(29%)和想去更好的大学(23%)。

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读研与上年持平

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比例为1.4%,与2012届(1.4%)持平,出国留学的本科生群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主要理由为“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31%),其次为“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24%)。

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父母亲友资助”(89%)。

2013届本科毕业生获得留学的主要信息渠道为“国外大学网站”(32%)和“国内的留学中介机构”(30%)。

升职加薪,谁机会最多?

2010届本科从事“餐饮/娱乐”职业类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为1.5次;从事“公安/检察/法院/经济执法”职业类的大学毕业生职位晋升次数最少,为0.4次。2010届高职高专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类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为1.7次;从事“医疗保健/紧急救助”职业类的大学毕业生职位晋升次数最少,为0.4次。

2010届本科在“艺术、娱乐和休闲业”、“邮递、物流及仓储业”、“住宿和饮食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均为1.3次;在“政府及公共管理”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为0.4次。2010届高职高专在“艺术、娱乐和休闲业”、“住宿和饮食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均为1.4次;在“政府及公共管理”、“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均为0.6次。

2010届毕业生职位晋升的类型主要均是薪资的增加、工作职责的增加;本科分别为75%、72%,高职高专分别为71%、69%。

2010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对职位晋升有帮助的大学活动主要是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含培训)(46%);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对职位晋升有帮助的大学活动主要是扩大社会人脉关系(39%)、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含培训)(36%)。

哪些专业就业率高?

表1和表2分别是2013届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排前50位的主要专业列表。可以看出,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建筑学(98.3%)、安全工程(96.9%)、地质工程(96.7%)。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97.6%)、学前教育(97.5%)、电气化铁道技术(97.0%)。

猜你喜欢

读研就业率本科生
就学类型如何影响读研计划?
——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
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