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机制研究
2014-04-29王雅洁戴景新马树强
王雅洁 戴景新 马树强
摘要:分析了河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河北省1990-2012年时间序列样本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用以度量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使用脉冲相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河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来讲,城镇化对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经济发展对城镇化水平提升所起的作用还十分有限。最后,依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发展;关联机制;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 (2014)01-0051-05
一、引言
近年来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仍将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之中,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既要注重量的提升,也要注重质的改善,如此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城镇化是其中的一个新视角。城镇化能有效解决“住、行、学”的问题,实现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和全面小康,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地较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1]。阳立高和廖进中则通过计量分析模型证实了现阶段只有以城市化为龙头才能引领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2]。
至于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其中一个观点认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3]。有的研究则认为城镇化有助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较小。周小刚和陈东有的研究表明:江西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515元[4]。朱孔来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升7.1%,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却不明显[5]。蔺雪芹等的研究也证明了城镇化本身作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源特征并不明显[6]。韩燕和聂华林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7]。城市化之所以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有集聚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优化了第一产业,加速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4]。李金昌和程开明的研究則得出了与上述研究相反的结论,即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影响较大[5]。
河北省也将城镇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那么,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他们二者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河北省制定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二、变量和数据
本文以城镇非农业人口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镇化指标代表,并以u表示。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代表变量,并以1978年为基期折算成实际值,以g表示。计算时,对指标进行自然对数处理,记为lnu和lng,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
三、构建VAR模型
为了避免产生伪回归,在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之前,首先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表1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变量LnuΔLnuLngΔLngADF-0.37-4.39-1.16-2.721%临界值-3.77-3.79-3.86-3.815%临界值-3.00-3.01-3.04-3.0210%临界值-2.64-2.65-2.66-2.65结论不平稳平稳不平稳平稳根据以上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并参考AIC、SC准则选择之后,得到结论:Lnu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显著水平上是平稳的, Lng的一阶差分项在10%的水平上是平稳的。因此,需要对模型包含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一)VAR模型检验结果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可以用来衡量变量间的内在关系,它的一般数学表达式为:
yt=A0+A1yt-1+A2yt-2+…+Apyt-p+B1Xt+…BqXt-p+Ut
式中,yt、Xt分别代表m维内生变量和r维外生变量,A0,A1,A2,…,Ap 和B1,…,Bq是待估参数矩阵,p是yt的滞后期,q是Xt的滞后期,Ut是随机误差项。
VAR模型中在选择滞后阶数p时,既要有足够数目的滞后阶,又要有足够数目的自由度。一般根据赤池准则(AIC)和施瓦茨信息准则(SC)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数。根据AIC检验,建立最大滞后阶数为2的VAR模型。
表2为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Lnu和Lng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标准化的协整方程(圆括号中数字为t值)为:
Lng=1.52lnu-3.86
(15.48)(-27.52)
R2=0.92,F=239.72
根据协整方程可知,河北省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城镇化增加1%,GDP增加1.52%。
表2协整检验结果
原假设λ-max
统计量5%
临界值P值迹统
计量5%
临界值P值0个协整
向量*36.7114.260.0038.1015.490.00至少1个
协整向量1.393.840.241.393.840.24注:*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二)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
对于多变量的VA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yt=(Ik+C1L+C2L2+…+CpLp+…)Ut
yt的第i个变量的数学表达式为:
yit+∑kj=1(c(0)ij+c(1)ijujt-1+c(2)ijujt-2+c(3)ijuij-3+…)
由yj对yi的冲击函数为:
c(s)ij=箉i,t+s箄jt,(s=0,1,2,…,t=1,2,…,n)
图1是AR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单位圆检测结果,用于度量VAR模型的稳定性,这是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前提。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位于单位圆之内,则其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图1单位圆的平稳性检验
1.城镇化率的冲击反应曲线分析。由图2可知,在本期给城镇化率一个百分点的正向冲击后,城镇化率从第1期开始缓慢上升,但上升的幅度逐渐减慢。第1期的增加幅度最大,接近0.1个百分点,随后上升速度却变得缓慢,第1期至第5期下降较快,从第6期开始下降幅度减弱,且开始小幅度的逐渐上升,一直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这说明,河北省城镇化率对其自身的冲击影响可引起城镇化率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提升,滞后6期后就开始稳定增长并逐渐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图2城镇化率的冲击反应曲线
图2还显示,在本期给人均GDP一个百分点的扩张性冲击时,城镇化率从第1期开始反向下降,第2期时到达最低点,随后开始缓慢回升,从第5期开始出现正向反应,且增加的幅度较小,逐渐趋于稳定。这表明现阶段河北省经济发展对拉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2.经济发展的冲击反应曲线分析。如图3所示,在本期给城镇化率一个正向冲击后,人均GDP从第1期到第4期开始大幅度迅速上升,第5期到第6期的增加幅度有所减缓,且在第6期达到最大,第7期以后继续增长,但增长幅度与前6期相比有所下降,从第7期开始增长缓慢加速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说明,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图3经济发展的冲击反应曲线
从图3还可以看出,人均GDP受自身的影响,对其增速有显著促进作用。当在本期给人均GDP一个正向冲击后,前2期增加的幅度最大,随后开始减弱,第6期以后逐渐达到新的均衡稳定水平。这表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内在稳定性。
四、方差分解
脉冲相应函数是追踪系统对一个变量的冲击效果,而方差分解则是测量内生变量冲击的重要性。本文将其用于评估河北省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相互贡献率。
本文的方差分解模型为:
RVCIJ(s)=∑s-1q=0(φq,ij)2σjjVAR(yit)=∑s-1q=0(φq,ij)2σjj∑kj=1∑s-1q=0(φq,ij)2σjj
其中,φq,ij是脉冲响应函数,σjj是白噪声序列第j个分量的标准差,yit是自回归向量的第i个分量,RVCij(s)度量了第j个变量对第i个变量的影响。
1.各变量对城镇化率的贡献率。如图4所示,对河北省城镇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其本身,从第1期开始就受到自身波动冲击的影响,而且持续影响了10期,每期的影响都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而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冲击影响很小,相对于城鎮化的影响很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结果和前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的结论相一致。理论上,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劳动力和产业的集聚度,资源投入的使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力,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表明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非常低。
图4各变量对城镇化率的贡献率
2.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图5可知,对人均GDP贡献率最大的是城镇化率,在第1期的贡献率仅为10%左右,随后大幅度上升,第6期以后上升幅度有所减缓,滞后10期其贡献率达到最大并趋于平稳。人均GDP本身的贡献率相对较小,第1期和第2期效果还很明显,特别是第1期达到90%,随后开始大幅度下降,从第4期开始下降幅度减弱并逐渐趋于稳定。这一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提高城镇化水平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该结果与前面的分析结论相一致。
图5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检验结果都表明,就河北省现阶段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而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并不明显。这一结果与朱孔来等人的研究结论类似,他们的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贡献却不是很大[6]。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是因为城镇化能有效地改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空间结构等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验也表明,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第二产业比重将缓慢下降,第三产业则蓬勃升起。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化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发动机[7]。对于河北省来说,在国内外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以往以高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将无法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城镇化可作为其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拉动作用有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现阶段河北省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近年来,河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位于全国前列,而河北省城镇化速度虽然增长较快,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滞后于河北省工业化水平,与产业支撑、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不相适应。二是因为河北省城市规模偏小,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截止2012年末,在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仅有4个,总体城市规模偏小,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因为河北省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方式,资源被过度消耗,综合承载力不强,与京津相比,除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略有优势外,在水资源、环境容量、能源、市政实施和社会设施等方面均是“短板”[8]。四是因为尽管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规模快速扩张,但农民工的就业、社保、子女教育、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等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于河北省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来说,仅靠经济投资推动已远远不够,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动力作保障。
六、对策建议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集约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传统的“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我省应毫不犹豫地走创新驱动型城镇化模式,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注重城镇化的质量提升。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发展动力的转换。二是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特别是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平台,增进与京津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以项目带动人才及智力引进。同时,强化创新人才支撑,优化创新环境,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体系,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构建合理的城镇群体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重点培育和发展城镇群体系,即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统筹区域发展资源,增强大中小城市的密切联系。在全省空间布局上:第一,环首都城市群,以线为主、点面结合,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要发挥临近北京的优势,主动承接北京的对外经济辐射。第二,冀中南城市群以点为主、线面配合,继续强化石家庄的龙头地位,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重点提升城市的能级,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和配套服务,降低商务成本,使之发挥成长极和动力源的作用。第三,沿海城市带,以面为主、点线结合,发挥曹妃甸和黄骅港的连接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三)以人为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应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级市扩容升级为新型中等城市,发挥其在转移农村人口主渠道的作用,完善小城市功能。同时,要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是深化户籍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在经常居住地落户,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二是完善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卫生等社会保障,让农民工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三是完善劳动力市场,让失地的农村人口充分就业,并为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术和能力,进而提高其工资待遇。四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应为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工作所在地就读提供便利条件。五是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保障房政策要适当地向农民工倾斜,甚至对他们降低准入门槛。
(四)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引导为辅
为保证河北省城镇化的有序进行,各级政府要进行适当地调控。首先,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准则,依法规范不同群体的行为准则,保证各方群体的利益不受侵犯。其次,政府牵头建立协调机构,对城镇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协商的办法进行解决。
(五)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走绿色城镇化道路
在完善交通、水电、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强化精细管理,修建图书馆、公园、影剧院、群众健身场所等公共设施,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树立“智慧城市”理念,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对社会管理、医疗、交通、就业、教育等进行智能化改造,优化城市治理,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保护土地和水等不可再生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国刚. 城镇化: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 经济研究, 2010(12): 70-81.
[2]阳立高, 廖进中. 城市化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 2009(1): 35-37+90.
[3]闫冠宇. 县域经济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389-393.
[4]周小刚, 陈东有. 江西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8): 32-36.
[4]沈坤荣, 蒋锐.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07(6): 9-15.
[5]李金昌, 程开明.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 财经研究, 2006(9): 19-30.
[6]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11,28(9): 80-87.
[6]蔺雪芹, 等.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J]. 地理研究, 2013(4): 691-700.
[7]韩燕, 聂华林.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研究[J]. 城市问题, 2012(4): 22-26.
[7]马晓河. 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4): 63-68.
[8]文魁,祝尔娟.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2013-12-06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软科学项目《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省沿海战略研究》(12457206D-21);2013年度河北省软科学项目《产业转移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134576121D);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京津冀跨边界经济圈协调发展研究》(09YJA790058);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三大区域产业优化与城市进化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HB11YJ056);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城乡产业互融的“两群一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HB13JJ075);2013年度河北省软科学项目《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京津冀区域统筹发展研究》(134576225D)
作者简介:王雅洁(1981—),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卢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