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不孤独

2014-04-29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4年17期
关键词:断网天才工作

创新能力来自哪里?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孤独的天才(比如牛顿和乔布斯)。但是“孤独天才”这个谜团似的说法已经不再适用了。一个更接近事实的模式正在浮现:创新网络,比如众包式的维基百科或者是“The Daily Show”里面的写作室,创新者之间紧密的交流才是创新的真正核心。

在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我们今天认为的天才,当时更多地被看作是熟练的模仿者,用类似的素材生产令人折服的作品。比如莎士比亚,其剧本并不是想象出的新点子,而是借由过往作品的剧情、角色和语言,通过重写、改动和摘抄而来。讽刺的是,莎士比亚正是通过协作式(或者说网络式)的创意生产了优秀作品赢得赞誉,但他本人却成了独立型创作者的标志性人物。

大的改变始于启蒙时代,他们将人类的思考行为置于所有事情的中心地位,建立了一个孤立的个体自我。1710 年,第一部知识产权法让作者成为了作品的合法拥有者,将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意作者成为了发起人,这时才有“孤独天才”的现代语境。

但实际上,天才并不孤独。社会学家迈克尔.法雷尔研究了从法国印象主义到美国女权运动的种种历史活动,发现群体会产生社区、目标和受众的概念,但是真正重要的工作都来自个体对话之间。这是因为人类在与单一个体对话时,要比面对任何群体时都要更开放、更具思想深度。两个人的组合也更具流动性和适应性。他们可以形成自己的社会,如果再加入另一个人,角色和权力格局可能会变化,对稳定性固然有益,但是对创造力来说却是个问题。三条腿适合支撑,两条腿才适合走路。

——《纽约时报》文章指出,天才不孤独,创新过程的核心是两个实体、两种文化或传统、两个人甚至是一个人与内心声音之间的互动。思考本身就是我们与其他人对话的一种复制。

忙碌≠高效

当我们习惯了在床上检索新闻,在早饭时回复电邮,并将此种负担作为一种新出现并将长久存在的工作环境时,我们会自认为是全心投入而不知疲惫的员工。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完成了一些细小而简单的工作。忙碌并不等同于高效。

同时,请不要忽略我们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娱乐,在我们忙于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时,这些娱乐往往会分散我们的精力。Facebook和Twitter网站最繁忙的时间往往是工作时间。研究显示,这种因网聊而导致的走神代价巨大。员工不仅需要付出时间来回复朋友,更需要时间和精力来“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注意力焦点的每一次转换,都会给大脑的工作造成迟延,并且会给大脑造成不断积累的负担,最终,一个处于忙碌状态的员工将无法保持创造力所需的持续爆发能量。不断的联系,意味着我们“一直在工作”,但也意味着我们从未在全力以赴工作。

——《哈佛商业评论》文章指出,人们和组织需要寻求那些充满勇气的新理念,或是那些明显具有批判性的想法,他们应该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断开联系比保持联系更有益处。举例来说, 既然你无法要求一个只能跑六英里的慢跑者去参加短跑比赛,同样,你怎么能要求一个整个早晨都在接听电话的员工,在之后的会议中发表最有见解的内容呢?

断网的正能量

科技赋予我们随时沟通的能力,也让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全天候待命。迫使自己下线,然后深吸一口气,关掉手机,可以让自己逃离这种源源不断的紧张情绪。研究显示,只需要关闭电子邮件,就可以降低压力水平。

——情商修炼专家特拉维斯·布拉德伯里认为,由于将紧张状态打断成断断续续的状态十分重要,所以定期断网可以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他建议周末选择一个时间段,让自己彻底断网,并逐渐让同事适应找不到你的现实,可有效缓解压力。

猜你喜欢

断网天才工作
党天才
天才or怪咖
不工作,爽飞了?
医药电商“断网”困局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上课“断网”几多无奈
冬天多锻炼
选工作
笔记本电脑为何自动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