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14-04-29文瑞权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人格素质教育化学

文瑞权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基础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化学作为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融基础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必修学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既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观念

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因此,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然而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平均成绩,采取增加学习时间,甚至要求学生将整本书都背下来。这确实是经验之谈。但是作为一个化学教师来说我们却不能这样做。因为单纯背书,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而且易使学生形成一个误区,认为学习就是背诵。这样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无疑是误导。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实施化学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因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还不足,实验观察能力不够强,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教给他们观察的目的、重点和方法,引导他们通过看、闻、触等感觉器官来获得实验信息;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感知的直观感性材料,对遗漏的或表达不清楚的实验现象,通过再实验、再复述,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从而逐渐形成自觉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例如,演示“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先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是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启发他们观察的重点是镁带燃烧前后物质的色态变化,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指导,则大部分学生会主次不分或观察不全面、不细致,只看到“白色眩目的光辉”,而忽略“随着燃烧向上升起的一缕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和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

1.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可能创造条件将验证实验改为边讲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性实验,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怎样将感知的直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结论,也有利于启发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化学知识的理解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避免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只能机械地记忆,或简单地重复。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教材中设计了“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两个实验进行探讨,再由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分析,使学生心领神会。

三、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加强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化学具有实用性,它与我们的吃、穿、住、行、用无一不紧密联系,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课内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如:学习空气和水资源时,指导学生去调查了解本地空气和水资源状况,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讲“燃烧条件”时,引导学生掌握在家里发生煤气泄漏时,怎样处理。可以说化学知识从头到尾都可以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与思考,这样就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以上浅谈了几点关于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在当前实施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冈县汤塘中学511600) 存在心理障碍,心理问题检出率竟然高达3.4%,而且贫困地区学生、新生等群体表现的尤为突出。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格教育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自己、调控自己以及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社会的压力和竞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说人格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三、实施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1.重视人格教育,优化育人环境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裕,但是并没有带来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社会、家庭的和谐,反而出现了道德滑坡、人格危机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当前,人格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也将教育研究的重点从“发展智力”转向了“人格培养”。因此,我国也要重视人格教育,让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一起营造出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为此,国家要以学校为人格教育的主要平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人格教育;社会则要充当起“空气清新剂”的作用,积极为学生树立正面典型,及时清除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的负面因素;此外,家庭也要注重对子女人格品质的教育,引导子女树立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2.重视师德示范,实施典型教育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发挥师德示范作用、利用先进典型进行人格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教师首先要努力提升自身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榜样,同时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关心人、帮助人,切实为学生做出表率,切实引导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其次,教师要注重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多向学生讲述“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形成向上人格。

3.重视课堂教学,渗透人格教育 实施人格教育也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将人格教育的与常规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努力把人格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从各科中挖掘人格教育的素材,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让学生在提升文化修养的同时人格品质也得到提升,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例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当讲授南宋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讲授孟子的思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浩然正气”的真实含义,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到人格教育。

4.重视寓教于行,开展社会实践 人格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它讲求“知、情、意、行”四者的统一,因此要重视寓教于行,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开展人格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基层调研、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众多活动,将人格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行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如一些中小学开展的“手拉手”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人格教育方式,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城市与农村的学生、不同学校或不同班级的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树立健全人格。

四、结语

总之,人格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重视和加强人格教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风圳.现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伊影秋,许良.论人格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J].新西部,2006(24)

(作者单位:广东省廉江市第二中学524400)

猜你喜欢

人格素质教育化学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