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4-29李凤茹
李凤茹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做到“处处无师胜有师”。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求同、求异、逆向等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其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每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道难题。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做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较好成效。
一、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们在学习知識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地观察、认真地思考。数学思维兴趣与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其敢想、敢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试想,如果学生不爱思考,不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无法进行的。如何激趣,怎样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呢?
1.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拥有好奇心的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愿望,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思维火花的绽放。
2. 抓好契机利用演示、操作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如“认识正方形”,教师想让学生知晓正方形的特点,就可以让其利用正方形纸进行实际操作。有的同学通过直观的观察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这样,便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3. 克服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教学现象。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基础,通过动手、动脑等方式将亲身体验与生活中认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二、实践锻炼,感悟思维
数学思维过程中的基本方法有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类比与猜想等。教学时,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所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并能结合这些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飞越。这也正显示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断言。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面积)=a(长)×b(宽),那么三角形的计算公式该是如何推导的呢?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与猜想的方法,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便很容易推导出来:S(面积)=a(长即底)×b(h)(宽即高)÷2。通过这样的类比与猜想,然后再组织学生实际验证,使学生经历了由猜想到验证的过程。
三、精心设计,培养思维
1. 求异思维。求异,就是打破常规、打破束缚,让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盲从、不跟随的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时期正是培养他们求异思维的最佳时期。
2. 立体思维。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或“多维型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寻求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列举的方法,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对于学生所给的思路,无论怎样,教师都要结合实际予与鼓励,让学生感知立体思维的魅力。
总之,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教师要不断分析总结并改进自己的的教学思路、方法,探索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切实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