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内审履职实践的思考
2014-04-29钟林森王竹芬
钟林森 王竹芬
面对新形势,基层央行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好内审职能作用,加强对制度的监督,促进制度体系更好地发挥基础性预防作用,有效预防资金风险,服务和服从于基层央行中心工作的发展,找准服务中心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把握规律,创新理念,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基层央行工作有效全面发展。
一、基层央行内审工作现状
当前,基层央行内审组织体系运行平稳,各项工作开展正常,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基层央行内审在工作框架,组织形式,管理手段方面还存在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和问题,需要不断解决和完善。
(一)组织机构健全
目前基层央行设立了纪检监察内审室,为内审工作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发挥了内审的监督职能。
(二)人员到位
在现有人员条件下,合理安排,配备了兼职内审人员,由纪检监察室主任和两名内审人员组成。为保障日常工作开展,内审部门只有在基层央行现有的人员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兼职内审人员的能动性,服务于内审工作。
(三)内审监督到位
通过多年来的内审监督检查,有效促进基层央行在履行央行职能,实施货币政策,贯彻金融方针等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内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促进辖区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基层央行内审工作不利因素
(一)力量薄弱,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基层央行内审人员年龄偏大,而且都是兼职人员,内审工作需要的知识面较广、较深,兼职内审人员没有太多精力去全面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业务知识,所以业务技能偏低。要组织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内审检查项目有一定难度。
(二)工作创新方法少
由于受传统履职观念影响,基层央行内审拓展履职空间的创新意识较为滞后,创新手段和创新方法少。
(三)知识更新的淡薄心里
随着金融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基层央行内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基层央行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的现状与这种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内审人员知识更新严重滞后的反差,导致内审人员中多数内审人员知识更新意识较为淡薄,整体创新能力脆弱,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对新业务适应能力不强,追赶式的应付,消极等待的表现时有出现,距复合型中央银行职工的要求甚远。
三、强化培训,保障内审工作健康发展
培养造就一支政治敏锐、业务精炼、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事业心强的基层央行内审专业队伍,是做好基层央行内审工作的组织保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抓好抓实。
(一)领导重视,引领内审工作方向
一是逢会必讲。强调“有资金的地方就会有风险”,不断强化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逢培训必到。为了把内审工作抓实抓好,每次内审人员培训,哪怕是审前业务培训,行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要亲临现场推出要求,强调纪律。三是逢问题必解。对内审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分析原因、找准症结、从专业的角度推出解决思路。
(二)加强培训,锻造一流内审队伍
人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决定因素,基层央行要从创造学习型内审组织入手,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务实内审工作基础,确保内审人员每年培训面达100%,使内审队伍素质得到大提高,内审工作质量不断上台阶。一是注重上下联动。结合总行内审工作要求和上级中心支行日常工作交流反映问题,适时举办专业培训或座谈会。二是注重左右互动。分期分批安排内审人员到各职能业务部门接受“一对一”培训,派人参加地方举办的审计培训班,拓宽内审人员的视野。三是注重互助带动。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组织交叉式互查。要求业务全面,表达能力强的同志,以现场指导和理论讲解方式适时帮助其他内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促进横向学习、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三)鼓励内审方式、方法创新,丰富内审工作内涵
基层央行要加大对重点,特色内审工作考核力度,促进基层央行创新内审工作举措,使内审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建立内审管理台账,通过项目内容、时间安排、推进措施、完结时间、督查督办等栏目设计,有力确保内审工作计划方案有效落实,重点工作序时稳步推进,确立“求精、求实、求深、求新”的实践目标,建立完善内审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审计监督运行制度,审查管理制度和内审干部培训制度,构筑起完备的内审工作效能管理体系。
(四)建立内审工作联系点制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采取选择内审工作基础较好的县支行作为内审工作联系点,通过联系行参与上级行内审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积累有效经验,形成样板和标杆。联系点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考核确定一次,扩大先进经验的辐射范围。
(五)制度建设是保障
内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制度的指导约束作用明显。只有制度体系完善,才能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内审工作效果才能明显。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让其切合实际,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才能有效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行为。同时,新时期内审工作要汲取新的审计理念,不断创新方法、手段、以接地气的方式,促进内审工作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做到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实现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发文应付式审计向务实型审计转变、简单的罗列问题式审计向分析解决问题式审计转变。以审促管、以审促廉、找准着力点、抓源头、抓过程、抓结果,构筑起完备的内审工作效能管理体系,实现安全化、规范化、一体化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