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014-04-29李德辉
李德辉
良好的情感能够促进人的动机、兴趣、创造力、想象、思维等众多因素的形成,教育者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还必须将情感教育全面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情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1.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心。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使小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应将数学变为保障学生们今后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强工具,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者就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贯彻实施情感教育。
2. 情感教育取决于人的认知结构。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间是息息相关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下而形成的,若缺乏思维、感知及记忆过程,那么,情感将无从谈起。其次,情感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认识过程,其不仅能够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同时还会制约该过程的前行。情感发挥着两方面的功能作用,一种是信息功能作用,指的是人通过情感实施信息交流而生成彼此影响与作用;另一种是调节功能作用;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领会知识的能力,合理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渗透策略
情感不僅代表着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还蕴含着生活态度、科学态度与人生态度。所以,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是推动学生认知良好发展、增强学习水平、调动学习兴趣的最有利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这一点。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积极情感。要想达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育者和学生间平等对待、彼此尊重。教育者对待每位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得有歧视的眼光,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影响每位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这样学生才会信任你,才会将心里话讲给你听。
2. 构建探究创新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及探索问题的主动性;教育者应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科学指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注重下列两个问题:首先,必须保证探究的问题是科学合理的。当前,有部分教育者在探索性问题方面缺乏准确把握,要么太过简单,要么难度过大。探索性不仅需要教育者设置的数学问题不要太过简单化,不用思考就懂的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求教育者设置的问题不要太过复杂化,若高于学生的能力,那么将使得学生因无法解决问题、理解知识而出现厌学心理。其次,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教师应适当设置一些阻碍,以调动学生的认知冲突,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实际探索时会不可避免的碰到各种困难,同时也会产生各类情感。所以,教育者教学中要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解决学生的认知障碍,培养良好的情感。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贯彻情感教育。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通过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处理所遇问题的能力,这在素质教育中属于核心,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及情感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如可以开展“数学天地”、“数学手抄报”等形式活动,不断鼓励学生收集和查看跟数学有关的书籍与资料,将平日里看到、应用的数学实例全部融入到教学天地或者手抄报中。此外,还可要求学生定期写“数学日记”,阐述数学思想与情感,详细记录对数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或者记录自己实际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将心中不开心的事全部倾吐出来,使心情变得舒畅,从而调节心态,找出应对困难的有力方法。通过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数学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极为有利。
总之,教师应充分认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自身以及数学教材中存在的积极情感因素影响每位学生,全面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品质。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怎样将教材中蕴含的各类情感因素进行挖掘,怎样将情感渗透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探索与研究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