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算”申遗成功背后
2014-04-29郭航慧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临海国华珠算博物馆全程参与了珠算项目申报文本的编著工作及宣传片的制作。”馆长雷国华说,申遗过程中的不少实物和文字资料以及现时传承状况,来源于台州,拍摄自该馆。
“华夏一奇”—国华珠算博物馆
坐落在台州临海的浙江珠算协会国华珠算博物馆,是中国众多博物馆中一座以珠算(算盘)收藏、展示、研究和设计为己任的专业博物馆,创建于1993年11月,到如今,已经历整整20年的发展。
馆长雷国华从小听着算盘的“噼里啪啦”声长大,渐渐对之产生兴趣、有些入迷。1978年,他办了一家家庭作坊式的算盘厂。1980年以后,计算器开始在中国流行,很快计算机也普及神州大地。看到被誉为“第五大发明”的算盘在中国日渐式微,雷国华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他开始千方百计地收集各种算盘及其他相关实物与资料,想用事实证明中国无愧于算盘故乡和珠算大国—珠算以独特的数理内涵,使简便的算盘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器(珠算应当便是程序)。为此,他创建了珠算博物馆,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中国,弘扬中华文化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不仅有政府力量,也有像雷国华这样自觉的民间个人行为。
在略显简朴的国华珠算博物馆内,笔者感受到中国珠算半尘封的悠久历史。
国华珠算博物馆依次循列着中国古代原始算具,像西周陶丸、春秋算筹等模型、复制品和1800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算盘。各种算具中最受瞩目的是“最大”“档位最多”“最重”以及“最小”几个算盘。最大的一具叫“巨算”,横架大厅南北,令人惊讶。巨算高1.68米,长6.52米,7珠25档,1575颗算珠,每颗算珠宽21厘米,厚14厘米,搬动其中一个算珠需花费不少力气。据计算,光算珠就用掉5立方米樟木。巨算重1008公斤,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木质算盘。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巨算用途并非计算数字,却与宗教生活相关—“计算”人事。“人有千算,天只一算。”佛教认为,人的一生究竟做了些什么事,在算盘上都记得清清楚楚。巨算原先就是放在寺庙大门口的。
该馆的藏品琳琅满目,有金、银、铜、铁、铝各种金属算盘,有檀香木和玉石、翡翠、象牙、珍珠、陶瓷及景泰蓝等其他材质的算盘,也有镯子、戒指、不求人、佛堂、海螺、如意、八卦等形式的珍稀算盘。该馆还收藏有特殊算盘,像部队使用过的行军算盘等。
该馆同时收藏有外国算具,像埃及沙算盘、罗马沟算盘和17世纪发明的计算尺等。
有保存,有继承,有发扬
在计算机如此发达的今天,是否还需要珠算?珠算传承的尴尬与汉字传承的尴尬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汉字是天天要打交道的,所以“提笔忘字”让国人突然有一天想起自己学中文比学英语更重要。而珠算由于几乎完全被计算机替代,所以国人在申遗时,才产生“忘不了”的纠结。
雷国华说,珠算不仅仅拥有算数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还能提高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持久力和起到拓展思维的效果。“当然,算盘和计算机并不冲突。”
“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进一”。
早些年,小学数学教材取消了珠算,珠算口诀对不少人是陌生的,但临海的学童却十分熟悉。在临海,热爱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作为最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内容之一。笔者想,或许这就是国华珠算博物馆成为上述两个教育基地的意义所在吧。
国华珠算博物馆在保存算盘的同时,对使用、提高珠算演算这一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辨识度,也进行了实际的探讨。这是雷国华最希望看到的。他办起的珠心算培训班,希望孩子们从小了解珠算文化,启迪智力。走进国华珠算博物馆的兴趣培养教室,学童们随着老师珠算术语的变化,在算盘上轻盈拨动,那份认真和喜爱俨然已全部融到这些动作中。
多年来,国华珠算博物馆的创建与发展,引起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兴趣与关注,至今已有40余家中外报刊、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算盘重回大众视野的当下,国华珠算博物馆或许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将封存在人们记忆中的珠算技艺继续保存。
助“五年申遗”一臂之力
中国珠算在海外有广泛而深厚的影响。国华珠算博物馆丰富的藏品吸引着各国珠算工作者和爱好者。该馆开馆之际,日本珠算协会就前来交流。交流期间,日本东海算盘博物馆与国华珠算博物馆结为协作馆。之后,日本东海珠算乐园在两个友好博物馆的促成下,与临海师范附属小学结成姊妹单位,联系往来一直不断。来自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珠算协会也纷纷到国华珠算博物馆访问、交流,合作开展学术活动。
国华珠算博物馆里的算盘还架起了海峡两岸珠算工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不少台湾珠心算人士多次参观国华珠算博物馆,俨若亲戚与老朋友。2000年临海中国首届江南长城节中,在雷国华的牵线搭桥下,120多位台湾小朋友和临海小学的学生进行了海峡两岸珠心算文化交流活动。
珠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为了更好地传承、不断扩大影响,“中国珠算”于五年前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华珠算博物馆热心其中,与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一直保持联系,提供图片资料,协助申遗。2008年,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指导的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专程来到临海,拍摄珠算申遗专题片。雷国华介绍,那一次,央视摄制组在国华珠算博物馆内整整拍摄了一天一夜,馆内的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总共拍摄了千余件古算具和算珠发展历程、运算技巧、文化内涵与延伸等在内的珠算史料。
拍摄中涉及珠算在中国最早的历史证据,就有国华珠算博物馆的馆藏算具(以珠算数)。千百年来,珠算衍生出了特有的文化。国华博物馆里收藏有一架戴在手上的老玉算盘:老玉边上嵌着一把算盘,每个算珠借助银针、竹签之类物什可以拨动,它昭示着即使我们家境殷实富足,也要精打细算过日子。
千年的珍宝不断传迁,最终移入博物馆。对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的揭示、研究与申报成功,显然又增添了国华珠算博物馆珍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含量。
请毋忘中国历史文化的根基,让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本文摄影:郭航慧 萧小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