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会让年终奖失色
2014-04-29许圣义
许圣义
去年春节前,一个名为“年终奖,你有多在乎”的调查,引起了在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有7成的人表示会因年终奖的有和无、多与少,直接影响工作激情和过年情绪。
调查显示,仅7成公司每年都会发年终奖。被问到“如果没有年终奖或者年终奖没有达到预期数字,你会怎么想?”仅有4%职场人士敢直接找老板理论;多数人选择虽然不满,但会忍气吞声,占调查总数的32%;还有30%的受访者直言无所谓,本身就对年终奖没抱希望;也有25%的受访者会选择辞职,另谋高就;而反映比较激烈的,是把对公司的抱怨和气愤发泄在工作中,占8%。
在关于年终奖打算如何用的问题中,多数人选择用于过年的消费和孝敬父母,分别占31%和30%;其他依次是用做充电基金提高自己,占18%;存起来,准备做房贷等占12%;9%的人选择用年终奖金来投资。
企业发年终奖的潜台词
A为了尊重员工的劳动
有的企业说:“我们选择并坚持年终奖制度,主要是对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尊重。工作优秀的可能多得一些,工作成绩稍差的,可能少得一些。但我们坚持每个员工都会有一份年终奖,因为他们都为公司的发展出了力。”
选择“尊重员工劳动”作为主要原因的企业通常都是管理规范、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中型企业,或者是行业内的排头兵,它们在管理上更接近于国外的一些先進企业,更为提倡人性化管理。
B为了留住人才
有的企业说:“每到年关的时候,都非常注意同行竞争对手的年终奖发放情况,甚至有些公司不惜花钱四处打听,就是为了在年终奖上面压倒竞争对手,使自己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
想靠年终奖留住人才的,大多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尚缺少对员工有巨大吸引力的企业文化。所以,在挽留优秀人才的时候仍然寄希望于年终奖的一蹴而就。但是,这一招有时候并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因为,主动权始终在人才一边,而不是在企业手中。
C为了应付恶性竞争
有些企业说:“发放年终奖只是行业恶性竞争的结果。其实,很多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所以不想发放年终奖,但由于行业内的企业都发放了,如果不发的话,一方面是示弱,另一方面也无法吸引人才。”
不能回避的事实
春节前发放奖金和福利,这原本是件好事情。但是,当代中国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不但工资收入有差距,年终奖金、福利也可能有着天壤之别。好单位日进斗金也不是不可能,差单位年薪甚至赶不上好单位春节前发放的年终奖金和福利多。于是乎,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上下级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不由自主出现了攀比,攀比中羡慕眼红,眼红中暗恨丛生。
由羡慕起,继而嫉妒,这是很多人的心态。正常的价值观,得失知其因果。不要只看甜蜜的结果,忽略艰辛的过程,更不要盲目地跟风仇富,也不要扭曲地伪装愤青。是璞玉,自有好买家;是金子,会有好价钱。
伟大的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至于收入和待遇,还在其次。”
收入和奖金的多寡,除了旧体制“大锅饭”以及家族企业凭关系发奖金之外,绝大多数企业可谓“论功行赏”。因为企业不养闲人,有见识的老板决不会随便发放奖金,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往往只羡慕彩蝶的艳丽,却忽略其嬗变的艰辛以及漫长的过程。在文学道路上,莫言艰难而又幸福地跋涉着,终于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不发音,辛勤探索,穷其一生,笔耕不辍,终获诺奖。
要有合理的期待
如何看待年终奖?一句话:要持平常的心态,勿盲目攀比。
临近年终,晒年终奖的帖子在各大网站上满天乱飞,已经拿到手的、得到消息的纷纷上网晒。随着行业之间、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甚至一个科室内年终奖差距的拉大,年终奖发放后心情郁闷者大有人在。有一个单位的几名同事,本来相处挺好,每人拿了10000—20000元不等的年终奖,非常开心,但是自从晒了年终奖之后,矛盾和意见就来了。其中一名员工认为:“他拿了那么多,我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我不如他?”还有的人认为年终奖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其实也是拿同事对比,因为年终奖本无标准。此外,不同行业的年终奖就更没有可比性了,跟高的比自然只会气不打一处来。
目前,法律并没有针对年终奖作出任何规定,职场人士应在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后,对于年终奖作出合理的期待,不合理的期望越高,只会失望越大。要知道,职工和企业在利润分配上,很难达到双方完全满意,所以要少花时间在比较上。为什么职场人士对年终奖如此在意?因为年终奖具有经济奖励和精神鼓励的双层含义。此外,有些职工认为年终奖少,就意味着自己在老板眼中能力低、贡献小,没有成就感。这些都是自己不合理的揣测,会让好事变成坏事。其实,年终奖就是老板绞尽脑汁后发给员工的一份礼物,其目的是鼓舞士气,以便下一年再接再厉,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