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古法造纸匠

2014-04-29盛湘颍

农家书屋 2014年2期
关键词:皮纸东巴三爷

盛湘颍

电视剧《天一生水》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天一阁范家的修书先生方子文,常在范家纸坊修书、造纸,其房里房外挂满了一张张晾在绳上的纸,有一回,范冰冰饰演的小姐韵涟找他嬉耍,便去看他新做出来的纸,只见纸上嵌着花瓣,随意扇来便生若有似无的花香。

看纸张随风摆动,实在让人向往。当然,纸张本身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你可也曾想亲手做一张属于自己的纸来?

小山坳里的舀纸匠

在湖南常德一个叫桃源县的地方,至今还有用古法造纸的老艺人。造纸人叫黄德祥,住在桃源县太平桥乡金凤山村的张家崖。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寨,在去金凤山的路上兜转好几个岔路口,再弯进一个小山坳,远远望去,山腰的村庄就是张家崖。

张家崖是一个自然村,十多户人家依山势围住在山腰,组成一个天然的“凹”字型, “凹”处中央有口水塘,有了这口水塘,十多座民居就成了依山傍水的格局。

在张家崖,大家称造纸为舀纸,取其关键工序而名。舀纸,是个烦人的手艺,要提前几个月准备,砍树、剥皮、打浆等忙了三四个月,不到腊月还不能舀。慢慢地,没人愿意做了。

“舀纸的手艺,俺还没做二十年。年轻时性子急,哪有心思学这个。几十道工序,得花三四个月时间准备,太麻烦。年纪大了舀几张纸,赚几个油盐钱。”黄德祥憨憨一笑,说:“俺家学这艺才三四代人,算不得祖传,我太爷爷跟一外地师傅学的,之前本地没有舀纸匠。”

60多岁的黄德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大,微驼的脊梁平添苍老。入冬后,他才开始造纸。孩子们常年在外,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刘花蓉。田地里的庄稼和院里的牲口,全靠老两口忙活。冬季农闲,才有时间忙副业。再者,纸浆原材料是山野的枸叶树与猕猴桃树,秋天收割,从砍树到制成纸浆,至少三个月。

枸叶树是一种阔叶树种,农妇常捋下做猪草。农历九月间,砍回一年生的枝条,趁湿撕皮,放入坑中,用石灰腌泡二十天,再装入纤维袋沉进池塘,浸泡半个月。待树皮泡胀出丝,蒸煮剔除外皮,留内皮反复槌打成纸浆,再拢浆为饼。用木棍将纸浆饼捶散,装进布袋,在池塘中洗散开,以免纸浆丝打结,影响纸质。

随后,黄德祥将纸浆放入装了井水的纸槽,搅散后,用筲箕隔着杂质下涎(涎,是猕猴桃树枝经水浸泡分泌的天然胶质),并再次搅拌。接着,用木框固定的竹帘撮、舀、荡、抄,纸的厚薄靠舀浆次数控制,一般正反各一次。这是个技术活,黄德祥说:“学术不精,舀纸不匀。”每抄起一板纸,大约五百张,待半干时,一张一张揭开,叠好备晒。

最后一道工序是捶纸,“捶一下,平整柔软,纸的卖相好,价钱也能高点。没有捶过的纸,硬挺挺的,像块锅巴,不好看。”黄德祥说,这种手工纸,主要用于糊斗笠、裱扇子,以及打制冥钱,纸的颜色是否白净关系不大,因此不用放碱、上矾。

陈三爷的造纸作坊

从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的发展来看,造纸材料先后经过麻、楮、树皮、藤、竹等阶段,每一次造纸原料的重新选择,都是造纸技术的一次改进。和黄德祥造纸采用的树皮不同,湖北襄阳的陈三爷偏爱竹子。

陈三爷家在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具体说,是在一座峡谷底端。连接陈家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条一人多宽的山间小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下山就要一个半小时,年过八旬的陈三爷说,他一生只到过山外三次。

建于民国元年的陈家木楼高三层,倚山面水,黑瓦白墙。中为厅堂,前厅两侧为厢房,后堂两侧为卧室,院落中间有天井,典型的徽派建筑。木楼下游50余米处就是陈氏造纸作坊。长满苔藓的古老水车在溪流推动下缓缓旋转,进而带动水碓,有节奏地击打竹麻,一声一声,回荡在峡谷……

陈家世代以造火纸为生,到陈三爷,这种古老的技艺已传承九代。陈家祖籍在江西,清朝初年,因躲避战乱,沿江西、湖北咸宁、南漳冷水河及漳河源地区这条路线迁徙。漳河源漫山毛竹,水源充沛,陈家作坊一度繁忙,于是买地,建房,办私塾。“一天能做5尺高的纸,一尺卖十几块银元,最好时,日进150块银元。”说起当年兴盛,陈三爷笑得合不拢嘴。

据陈三爷介绍,陈氏土法造纸共72道工序,主要有砍竹、斩竹、浸竹、干打、湿打、抄纸、松纸、晒纸。浸竹最耗时,约需100天。通常,清明前后砍下幼竹,截成1米长短,用水碓打破,扎捆,放入石灰池中浸烂。清洗后置于水碓下,由水车带动将其击成竹末后,倒入水槽。随后,人工赤脚踩踏,使纸浆均匀后铲到池子里,兑入树汁增加黏度。接着,用置有抄纸帘的帘床在纸浆槽中用力一舀,左右轻摇,沥干后取出抄纸帘,倒扣在垛板上。

待揭开帘子,一张湿润的黄色纸膜便留在垛板上,积累到约一米高1000张时成为一案。控干水分的案纸需搓开,使纸张松开,再背到老宅前的场子上和河边山崖下晒干。晒干后的火纸8张一帖,40帖一捆包扎成可售商品,至此正式完成从毛竹到火纸的蜕变。

只是,陈三爷再也没有遇到“日进150块银元”的好时光了。陈三爷也算了一笔账,手工纸成本造价每捆15元,但市场只卖10元。手工纸造得越多,越亏本,只能停工。

目前,手工纸的主要市场在农村,多为农民或小手艺人,销量不大,售价也不高。可以想见,随着土法造纸的市场萎缩,乡村纸匠的生活水平日渐衰落。

黄德祥每年只能做百多刀纸,每刀100张,15块钱,年收入不到2000元。“这点辛苦钱,只能过个暖和年。”黄德祥说:“这手艺不耽误农活,农村的人一闲就闷得慌,如果不是这手艺,还真不知道去哪里捞这过年钱。”

传承乏力,也是难题。陈三爷有两个女儿,为了保住这门技艺,陈三爷招了上门女婿秦明炎。目前,秦明炎已逾50岁,他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山外。

在困顿中坚守

今天,纸张仍不可或缺,但机制纸占比已高达99%。虽然安徽宣纸、江西铅山连四纸和陕西楮皮纸等11项传统手工造纸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实际上,纸坊骤减、产量低迷、盈利困难是这个行业正在面临的生存恐慌。

“目前,我国生产的手工纸主要供应书画、文物修复、祭祀等需要。受机制纸排挤,过去用于印刷、书写等种类的纸张消亡速度较快,有些已沦落为迷信用纸、卫生纸等低档纸。”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陈刚说:“相比而言,书画用纸目前的生存能力较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些生产者正逐步向生产书画纸转型。”

据楮皮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逢学回忆,过去人们写字、画画、印报纸、抄经文、记账、糊棚都用楮皮纸,现在却无人问津。昔日有上千纸户的陕西西安北张村,如今只剩张逢学一家造纸作坊。他的作坊主要回收印刷厂边角料做回收纸,偶有订货才做楮皮纸。一年中,5000张一捆的回收纸,张逢学一家能做50多捆,楮皮纸只有2000多张。

陈刚说,日本的手工纸制造业如今日益走向贵族化。一张和纸卖到一二百元人民币不足为奇。只有高价,才能维持高质量,负担高成本。目前,一张44厘米×1米的楮皮纸售价在5元钱左右。张逢学的儿子张建昌说,也有人建议他们利用楮皮纸做工艺品,但他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学造纸,做别的恐怕并不擅长。

“拓展手工纸的应用领域不失一种有益的尝试。” 江西上饶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徐佩然表示:“目前国内手工纸市场上鱼龙混杂、纸质参差不齐,人们对手工纸的工艺、文化内涵了解有限,传统手工纸若要走高端路线,恐怕路还很长。”

事实上,无论是喧嚣都市商业街区中的“手工艺精品店”,还是隐匿于幽静村庄的“手工作坊”,手工业的文化格调一直不曾丢失。在不远的将来,手工造纸或将成为后科技时代的贵族新专属。

独具魅力的手工纸

近年来,手工纸的发展伴随中国人的寻根溯源情结,正被逐渐认可。根据用途,手工纸可分为文化用纸、生产用纸、卫生用纸和祭祀用纸四大类。通常,这些手工纸具有机制纸所无法具备的特征。

放马滩纸

放马滩纸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纸,它是西汉初期文帝、景帝时期的纸,1986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区。这片纸在出土时放在死者胸部,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约5.6 X 2.6厘米。这张放马滩纸是一幅麻纸地图,出土时黄色,现褪成黄间浅灰色,纸薄而平整软滑,上有用细黑线绘制的山、河流、道路等图形,现存甘肃省博物馆。

毛边纸

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黄色,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因明代大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人称毛边纸,并沿用至今。

玉扣纸

玉扣纸产自福建宁化县,已有800年历史,曾为朝廷用纸,因纸质细嫩柔软,色泽洁白如玉而得名。这种具有纸纤维细长、光滑柔韧、色泽洁白、莹润如玉、张片均均,拉力强、摩擦不起毛茸、卫生无毒、书写易干、墨迹不褪、经久不被虫蛀等特色,据称常为港澳同胞、南洋群岛华侨用以印制帐簿,一旦用毛笔记账不能涂改,能保持商界信誉。

东巴纸

东巴纸是纳西族东巴祭司用来记录东巴经和绘制东巴画的一种专用纸,采用当地的高山野生稀有植物丽江尧花制作,经过数十道东巴家传的手工工艺制成,是中国所有手工纸中最厚的。因植物纤维丰富,东巴纸的韧性很强。据传,中国传统手工纸中,唯有厚实的东巴纸可以双面书写,因为尧花有微毒,东巴纸可抗虫,抗蛀,保存时间长达八百年至千年。

手工绵纸

西双版纳傣族手工绵纸大都出自勐海县勐混镇曼召村的手工作坊,这个寨子祖祖辈辈都有造纸手艺,其原料取自当地随处可见的一种名叫“枸树”的树皮,这是一种速生树种,当年砍了,次年会发。制成的纸张洁白且韧性好,可以经久保存,曾是抄写经卷、书写契约的好材料。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手工绵纸带有一股天然清香味,后被用作云南普洱茶饼的专用包装纸,造纸的特殊原料对普洱茶有保护作用,体现了云南人在发展传统文化遗产中的智慧。

猜你喜欢

皮纸东巴三爷
拓印之美
屏风的历史沿革及纸质屏风的复原工艺研究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三爷
月亮
美之天然皮纸制作技艺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天价座石
探寻东巴源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