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屿:一个古村落的耕读传统
2014-04-29盛湘颍
盛湘颍
在福州南台岛,有一座古老村落,它东临高盖山,西接飞凤山,自古以耕读传家,这就是被称为“南台明珠”的台屿村。
今日,台屿的书香不仅从未飘散,且更加浓郁——2006年,退休返乡的陈松年接过村中祠堂的钥匙,办起了农家书屋。这个简陋的乡村图书馆,每天都挤满了孩子,甚至打败了周边的三家电子游戏厅。
古村耕读传家
台屿隶属于仓山区建新镇,从市区驱车约半个小时,见福湾路旁一处村落牌坊,刻有一副楹联,上书:乌龙浩淼碧水东流连瓜屿,五虎巍峨群山北拱映故园。
进村数百米,即可见到台屿陈氏宗祠。据台屿村“老掌故”陈松光介绍,该宗祠始建于宋代,是福州地区最大的宗祠之一。宗祠正面墙上,左右各镶嵌有一方石刻,左为“台山两等堂旧址”,右为“书隐草堂旧址”。
据台屿村老人介绍,两等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是当时福州地区最早的现代小学教堂。书隐草堂建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为台屿陈氏三世祖陈嘉言所建,当时他“归隐积书充栋,人称书隐先生”。
在台屿的后垱自然村,台山书院旧址仍在,书院大门石匾上楷书“文昌宫”三字。据村民介绍,古时台屿名人儒士多在这里读过书。清朝之前,台屿名人数不胜数,其中就有与林觉民一起留名青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陈更新。台屿还曾走出了院士、博士生导师10人,有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陈伯庄、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壁华、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聃等科教界精英。
2006年,台屿村人陈松年退休返乡后,从老人协会主席陈天雄口中得知,陈氏宗祠里存放着600多本藏书,那是几年前台屿村走出的白蚁防治专家陈波藩捐赠的。因无人管理、取阅,这些书橱长年锁着,陈松年萌生了创办书屋的想法。谈起办书屋的初衷,71岁的陈松年笑着说:“就是想让孩子们多看一点书,多懂得些做人的道理。”
2006年5月,陈松年与村中其他五个老人接过宗祠钥匙,正式成立了书屋。
老农“亮魔法”
书屋刚开张时,陈松年见到孩子,就邀请他们进屋读书,一边还推荐书目。为了吸引孩子看书,陈松年想了不少方法。他发现,在以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台屿小学,孩子们的阅读缺乏引导。他找到福州台屿小学校长,到每个班发图书卡,并让老师们鼓励孩子到书屋看书。
每个学期期末,陈松年自掏腰包,给借书最勤的学生发奖品,提高孩子的读书积极性。虽然图书馆没有优越的条件,但陈松年觉得,只要用点心,总能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对于来书屋的孩子,他仔细观察着,谁最近松懈了,就盯着谁读书。
“四到六年级,来过我这里的孩子,我都记得面孔,有机会就提醒他们多读书。”陈松年说,读书让孩子变得更幽默,更有人缘,尤其是当孩子们说起书中的精彩细节,总能引来一帮听客。为此,他鼓励孩子们写读后感。“写过读后感,孩子们推荐时就能脱口而出了。”
不仅如此,陈松年到处请人给孩子们讲课,如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化鹏、福州教育学院副教授郭晓莹、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的何捷等,都曾到书屋讲解读书的奥妙。“讲座一过,借阅率立马提高。”陈松年说:“孩子们从头到尾都不走神,游戏做完了,知识也学到了。”
“书本,能带着你们感受生命的意义。”2013年12月17日,在陈松年的联络下,当地钱塘小学的教师陈峥来到台屿开设了一堂阅读体验课。在讲解绘本《走进生命花园》时,陈峥说:“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的书。尽管世界并不全然美好,但生命依然有她生存的方式和能力。只有了解生命的不美好,才会珍惜所拥有并对世界保持宽容的心。而改变世界的力量,就是新生!”
为了让书屋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老人们对书屋进行了一系列策划,办起了《读书习作园地》墙报,还与来自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合作开展英语培训班等。
慢慢地,这座小书屋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阅读习惯:翻得越烂的书越有人抢着读,孩子们觉得卷边书页就是最好的推荐理由;一本好书入架,只要有孩子读到,便会口口相传,成为下次借阅时的“畅销书”;在书屋的墙报上,谁的读书作文上榜,谁就觉得光荣……
小书屋大力量
2006年7月,随着福建省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台屿村成为第一批试点,福州市少儿图书馆也将其定为图书流通点。2007年,台屿管理区拨经费租下了宗祠对面的一个店面,农家书屋的藏书量快速增加到7000多册。 地方大了,书报多了,最初的六人就忙不过来了,先后有数十位热心老人自愿加入“馆员”队伍。目前,负责农家书屋阅览和外借服务的有十多位老人,分成几个小组轮流值班。
如今,这个书屋还是台屿文化和宣传活动的中心。逢年过节,大家积极策划文娱活动,还成立“教育基金”帮助贫困大学生。每年3月,农家书屋举办“爱读书”活动,由老人协会拿出经费购买学习用品和少儿图书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每隔几个月,陈松年就会把1000册图书装好,坐公交车到城里把新书换下来。就是这个书屋,居然打败了附近的三家电玩厅。它开张后,旁边的电子游戏少人问津,悄悄关张。“如果孩子们从中没有收获,我宁愿让书屋关门,让孩子们去玩。”陈松年说。
经过6年多的时间,台屿农家书屋从14平方的小屋发展到120多平方,藏书量也从最初的600多册增加到现在的1.8万余册。最为老人得意的是,“书屋的铁杆小读者,很多都考上了市里的一类校,这在以前的台屿村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