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伴青山 绿水润桑田
2014-04-29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等8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母亲河奖”评选结果在京揭晓,评出十个个人奖和五个组织奖,双丰林业局荣获组织奖。
双丰林业局建于1953年,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施业区面积131996公顷,有林地面积10.2万公顷,林木总蓄积949万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是安邦河,流域面积57157公顷。建局后,为支援国家建设提供木材590万立方米。长期的过量采伐、采育失调,致使林相残破,可采林木资源几近枯竭,企业也过早地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窘境,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大幅度减弱。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双丰局实施了抢救“母亲河”行动,提出“走生态路,建生态局”的发展理念,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绿化山川,治理“母亲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全员行动 为山川披绿
伴随着生态建设的步伐,10多年来双丰林业局有林地面积增加6057.4公顷,林木总蓄积增加304.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长4.34%,安邦河不仅长年水量充沛,还保证了15万亩农田的灌溉需求。
植树造林是保护“母亲河”、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为抓好实施,党委和林业局大力开展了思想发动。广泛宣传改善生态、保护母亲河与治理“两危”,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又打破了全民一统天下的造林机制,实行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办法,出台了“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安邦河畔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植树造林场面,数以万计的绿树新苗在荒山迹地上稳稳扎根。为确保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局营林处上百名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全程开展技术服务。在土壤干旱板结的造林地上,创新推广了以抗旱为主的松针覆盖保水抗旱造林技术和适时顶浆造林技术,有效提高了人工造林的成活率,结束了双丰造林史上“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造林不见林的历史。截止目前,双丰局累计更新造林面积179万亩,其中国有林155万亩,林改林20901.3亩,民有林2971.42亩。
多年来,在“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行动中,林场涌现出许多先进个人。全国劳模、育林功臣孙海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就扎根林区,在深山里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他放弃了“知青返城”的机会,放弃了提任他当林业局副局长的机会。他曾向伊春市委领导说,“现在不缺领导干部,缺的是植树造林的工程技术人员”。他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工作境界,带领当地的职工群众爬遍了双丰局福民经营所的山山岭岭,营造了11万亩的人工林,成活率达到97%以上,保存率接近100%,采伐迹地更新率100%,创造了全国营林战线上高寒地区营林史上的奇迹。如今,他带领大家营造的“孙海军”林,总蓄积已达 149.38万立方米,最大的胸径达到 30多厘米,可采伐利用,据专家估算,其价值达3 亿元。
管改并举 保生态安全
双丰林业局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强力推进森林资源管护。在10个林场所分别建立了森林资源专业队,成立了36个管护站,森林管护专业人员达636人。
对深山区进行封山育林,对浅山区、农林交错区域,全面落实了管护经营责任制,由职工群众承包经营,发展林下经济,负责森林防火及生态安全,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全局落实管护经营188户,总面积达9322公顷,形成了“远封近分,四级管护”(林业局、林场所、管护队、职工群众)森林资源管护格局,有力加快了森林资源恢复进程。
落实林改承包经营2017户,承包林地面积2万公顷。山上职工实现了“家家有其山,户户有其林”,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都来造林的积极性。几年来,林改职工在承包林地共造林18720亩,其中,退耕还林2000亩;发展五味子、野山参等经济作物8637亩。荒山荒地造林321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35%。
持续开展了森林资源管护专项行动,停止了森林资源主伐,对小兴安岭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珍贵树种实施了专项保护,开展了 “禁渔禁猎”、“保护林蛙”等系列行动,保护了森林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坚持开展“三乱”治理工作,对在林间乱开地、乱建房、乱挖塘等行动进行了专项治理和严厉打击。切实加大了林政案件的查处力度,实现了林政案件“零发生”。大力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实现连续34年无森林火灾的目标。
为保护母亲河,建设美丽家园,双丰林业局以创建省级、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建设职工安居房17万平方米,全局有2732户职工喜迁新居。撤并了山上两个林场所,山场443户职工已迁到局址,推进了生态移民。
持续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全局50个志愿服务队2000多名干部职工对母亲河两岸的湿地、河流、农田散失的农药瓶、白色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河道清淤2000立方米,治理沙化土地2600亩,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土地的沙漠化。安邦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黑龙江省双丰林业局党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