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淋巴瘤(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4-04-29王博陈焕伟吕学文
王博 陈焕伟 吕学文
摘要:目的 提高对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对3例原发性和继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切除病理证实,1例术后3个月死亡,1例存活3年多,1例综合治疗目前仍健在。结论 手術、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是治疗乳腺恶性淋巴瘤最好的方法。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乳腺;综合治疗
结外恶性淋巴瘤最常见于胃肠道、肺、皮肤和鼻咽等部位,乳腺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oma of the breast)临床上分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和继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两种类型,均较为少见,现将我院1998~2005年收治疗3例患者,原发、继发共3例。并复习文献对此病的发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例1,女46岁。左乳腺肿物逐渐增大半年,于97年12月26日入院,体查发现左乳房无肿物,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肿物大小约5.05.05.0,质硬,边缘清,压痛(-),活动尚可,表面光滑,表淋巴结未触及,胸片、腹部B超未见肿大淋巴结,骨髓象未见异常,于97年12月29日行右乳腺肿物改良根治术,肿块送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报告:右乳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B细胞型,免疫组化:LCA(+),L26(+),VCHL(-),病理号254467。术后用CHOP方案化疗2个周期,未行放疗。术后3个月死亡。
例2,女,59岁。右侧乳房肿物1个月来院,于92年发现右大腿卵园窝处有一个无痛性肿物,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大细胞有核裂型),确诊后用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98年2月复查时发现右乳腺有一个肿物,逐渐增大,乳腺X片提示右乳腺纤维瘤,未除外乳腺癌。于98年10月9日行右乳腺肿物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乳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病理号38865。术后经放疗及用CHOP方案化疗6周期,生存期4年3个月。
例3,女,53岁。左侧乳房肿物5个月来院,进行性增大,于2005年3月考虑为左乳腺癌,3月11日在本院行改良根治术,病理诊断:左乳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术后伤口愈合不佳,1w用CHOP方案化疗二周期,因副反应较大,改用COP方案化疗二周期,停化疗后现双颈出现肿大淋巴结,病情进展。
2 讨论
2.1发病情况 关于乳腺淋巴瘤是否存在,目前认为乳腺小叶内有淋巴小结存在,小叶内有淋巴细胞浸袭,恶性淋巴瘤便在此基础上发生,并多属于B细胞源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由于正常乳腺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很少,故乳腺恶性淋巴瘤较为罕见。据文献报告[1],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其发病率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2%,占乳腺肉瘤的10%,刘氏报告占同期恶性肿瘤的0.28%。而继发性的乳腺恶性淋巴瘤亦较罕见,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统计,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7%(2/2115),李志宏也曾报告2例[2]。由于免疫组化等因素,近来报告有增多的趋势,复习近年文献原发性有33例报告,继发性有3例[3]。
2.2诊断 临床表现与乳腺癌或乳腺纤维瘤很难鉴别,继发性可结合其病史,原发性的易误诊。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是唯一的确诊方法。临床上乳腺恶性淋巴瘤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身病变的一部分,另一种是仅乳腺的病变,无其它部位的病变,称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诊断标准较多沿用1972年Wiseman 和Liao提出的标准:①病理检查材料必须严格符合技术要求;②乳腺内淋巴瘤必须与乳腺组织紧密相连;③乳腺肿瘤发生前无其它部位恶性淋巴瘤存在;④乳腺恶性淋巴瘤是临床唯一或最初的原发病变。根据这诊断标准本文例1、3符合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例2则为继发性的。
本病多见于女性,男性罕见,病理学上大多数为弥漫性,B细胞来源,大多数属中、高度恶性。刘氏报告14例原发性的均为弥漫性,90%属B细胞。
2.3治疗 传统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首先将肿物切除或根治术,再行化、放疗,化疗大多用CHOP方案。一般认为其预后与病理、分期、治疗方式有关,但有的认为无必要行根治术或乳腺切除,主要原因:①对生存期无明显提高,②损伤大,影响放、化疗,对预后不利。治疗上应该及时、足量的放、化疗,这对预后影响甚大,建议放疗剂量DT45~50Gy。由于病例少,合理治疗方式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左文述,徐忠法,刘奇,等.现代乳腺肿瘤学[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523-525.
[2]李志宏,王颖,徐素明,等.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浸润2例[J].癌症,1998,17(6):434.
[3]吴小红,胡夕春.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J].癌症,1998,18(3):311-313.
编辑/刘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