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的应用及护理
2014-04-29陈秀蓉
陈秀蓉
摘要: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终身治疗的主要药物,胰岛素注射方法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接受程度及其治疗效果。102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改为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波动幅度小,接近正常水平,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吃饭、运动、睡觉时间,即使轮班工作甚至跨越时区旅游。血糖也较容易控制,生活更自由。
关键词:胰岛素泵;应用;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2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45例、女57例,年龄30~75岁。血糖控制不良,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初次带泵。带泵中出现堵管5例,渗漏3例,皮下硬结4例。
1.2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输注部位首选腹部,避开脐周4~5cm以内区域、皮肤及病变部位、脂肪堆积部位、有疤痕和以往穿刺过的部位。新的注射部位距上次注射部位至少間隔2.5cm,装泵是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检查胰岛素储药罐有无气体,埋管前因输注管与泵衔接不紧,应先排出4-6U的胰岛素,见针尖有胰岛素溢出为止,埋针时助针器与皮肤呈90°[2],用透明贴妥善固定(s型安全圈)导管。
2 护理
2.1置泵前心理护理 患者知道必须使用胰岛素时,一般存在焦虑与恐惧心理,担心使用胰岛素后副作用和影响正常生活等。因此,应详细讲解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让患者了解胰岛素是怎样起作用的。讲解有关胰岛素泵的基本知识,以使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配合治疗。
2.2置泵前准备 置泵前要求患者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置泵前3h将胰岛素从冰箱取出,防止泵容器和输注装置中产生气泡[1]。设定胰岛素泵各项参数,连接管路排气,确保管路接头处无漏。
2.3护理方法 引起堵管原因有软管折曲堵塞、针头堵塞,空气堵塞。其中空气堵塞含储药器未润管,排气未排尽残留气体,胰岛素刚从冰箱拿出来未预热、导管连接处未拧等。储药器与输注管道之间未拧紧会出现漏液,储药器与管道推杆过长会出现阻塞报警,推杆过短会出现马达空转。
渗漏的原因有针头脱出及管道连接不紧。针头脱落原因为胶布不黏,部位不当,胶布反复粘贴,消毒液未干胶布已贴,皮肤松弛针头未完全刺入皮下。皮下硬结渗血的原因有消毒不严格,未及时更换输注装置及部位,机体排斥反应。
2.4置泵后护理 ①监测血糖8次/d,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使空腹血糖为4~7mmol/L,餐后2h血糖为7~10mmol/L,睡前血糖为6~9mmol/L。注意观察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置泵后3~7d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要告诉患者低血糖的症状及自救方法;②观察皮肤有无红肿、压痛、过敏反应,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痒等不适。一次性输注管道3~5d更换,勿晚餐后更换。原穿刺点里面的组织液挤出,以75%酒精消毒。新的穿刺部位与原的部位相隔2~3cm以上。每日观察穿刺部位,注意防止感染;③用泵期间严格 实行交接班管理,班班交接,人人交接。加强对泵的保护,防止受潮、受损。交接内容包括用泵人数,泵的型号,局部情况,胰岛素泵剩余药量、电量、工作是否正常,备用胰岛素耗材、电池、敷贴、胰岛素等[3];④胰岛素避免接触强大的电磁场,如放射检查。对长期带泵的患者做好相应培训,门诊随访。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常规教育方法多以理论灌注为主,缺乏对理论的理解强化,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更难掌握。因缺乏具体化,个性化指导和有效监督而起不到相应作用。而生活综合干预强化教育结果表明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为患者在家庭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尊医行为,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强化教育在控制血糖方面的效果较常规教育明显而持久。电话回访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的有效手段。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健康情况等实施指导与监控,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医患相关信息的沟通渠道。
3 体会
出院前让患者掌握泵的各项操作,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控制饮食,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和补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公式。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吃饭、运动、睡觉时间,即使轮班工作甚至跨越时区旅游。血糖也较容易控制,生活更自由。随身携带治疗卡片,掌握自我救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袁立,荆芜.胰岛素泵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糖尿病杂志,1998,6(4):58.
[2]刘艳红,余桂芳,文玉琼,等.使用胰岛素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7B):35-36.
[3]张雪莲,黄希红.糖尿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安全管理.中外医疗[J],2007,26(24):67.
编辑/哈涛